管理学拓展式学习运用平台 | 手机版

自我管理

当前位置:首页 > 自我管理 > 自我反省管理 >正文

第三节  反省的方式

日期:2021-06-12

查看次数:234

T 浏览字号

分享到: 

 

       节  反省的方式

 

                                       陈杰思

 

一、在实践中反省。自己进入到真实生活环境、工作环境、社会环境中,去接触实物、实人、实情、实境,让自己从抽象的概念中走出来,带着问题进行观察、体验、感受,从而产生疑问,产生新的认知,或者形成对相关问题的深度理解。知识的学习应当同经验相结合,才真正有效,应当在工作中反省、在生活中反省,在经历的每一件事情中反省。学会在真实的情景中反省,才能解决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德鲁克说:“第一次失败后,再努力一次。如果还不成功,就另辟蹊径。”

二、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对于某个理论要点,或者对于自己提出的某个假设理论,先悬置起来,既不判断其为真,也不判断其为假,而是围绕着与这一理论,去收集资料,走胡适所说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道路。收集资料要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既要收集支持这一结论的证实材料,也要收集否定这一结论的证伪材料。如果收集到了大量的证实材料而缺乏证伪材料,就要通过这些证实材料的思考、整理,用思考的线索将这些片段材料串连起来形成若干知识要点,又能将这些知识要点放在恰当的逻辑结构中,于是便完成了对此结论的深刻认识,同时判断此结论为真。如果收集到的大量的证伪材料而缺乏证实材料,并且通过思考将各种证伪材料串连起来,形成若干个证伪的论点,就可以自行判断这个结论为错误。当判断这一结论为错误之时,就可以提出新的假说。在学校教育中,教师不是先提供结论,而是提供学生思考的一系列有连续性、秩序性的材料,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对这些材料的思考而得出结论,这样做更容易培养学生的反省思维。

三、在自由讨论中反省。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当创造自由讨论、辩论的氛围,让人们发表各种意见。因为人们的经历不同,思维能力不同,可能是接触到同一问题的不同方面,可能是拥有不同的信息。自己可以从人们发表的各种意见中,获得新的材料,甚至获得证伪的材料。杜威说:“无论如何,一个人应能利用别人的经验,以弥补个人直接经验的狭隘性, 这是教育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 德鲁克说:“站在舞台侧面的旁观者,总是能够看到别人不注意的地方。”(《旁观者》)

四、具备质疑精神。古人云: “学贵善疑。”在反省思维活动的过程中,应当充满各种疑问,不断地质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对不对”、“好不好”等,如果放弃置疑,就放弃了反省思维。杜威说过:“在整个反省思维的过程中,居于持续的和主导地位的因素是解决疑惑的需要。”

五、以记录的方式进行反省。日记如果记录每天的日常生活过程,像流水账一样,没有价值。以周记为宜,应当记录所经历的每一件事情的反省,记录自己的所学、所思、所感。蒋介石通过记日记的方式反省自己。一周之后,有“本周反省录”;一月之后,有“本月反省录”;一年之后,有“本年反省录”。宋代赵概在自己坐的地方放置两件容器,每起一善念,就投一粒白豆在容器中;每生起一恶念,就投一粒黑豆在另一个容器。到了夜间,就倒出容器中的豆子,根据黑白豆子的多少来判断自己心念善恶的多少。渐渐地,白豆越来越多而黑豆越来越少。阳明著名弟子黄绾自己其修身册子上分两行题刻“天理”、“人欲”四字,自己内心生起一个善念,就用红笔在“天理”栏点一下;自己内心生起一恶念,就用黑笔在“人欲”栏点一下。满十日,就清点一下,看看红点、黑点有多少。富兰克林给自己设计了一张表格,每天反省自己勤奋、诚实、有序、公正、宽容等十四项品格,每周确定一个重点。

六、用接受批评的方式促进自我反省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一种优良传统。“千人之诺诺,不若一士之谔谔。”(《史记·商君列传》)(译:与其听到一千人唯唯诺诺之语,不如听一个正直人士的直言争辩。谔谔,è è,直言争辩貌。)

第一,善于倾听,给予不同意见者表达的机会,保护他人提出不同意见的权利。

第二,不用压制的手段对待持不同意见者,不要用恶毒的语言回骂对方,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失去了一次正视自己缺点、改正错误的机会。

第三,感恩不同意见提出者,不同意见不仅仅可以使你避免犯重大错误,而且还帮助你不断成长。

第四,对照自己的情况和客观实际,认真思考不同意见,如果看到不同意见是符合真理和义理,就要立即采纳并付诸行动。

第五,不刻意隐瞒事实真相,敢于讲出自己内心的想法,让别人对自己的善意批评有的放矢。

(链接案例:《汉高祖赦免刘敬》)

(案例链接:《封驳制度》)

 

七、用批评的方式促进他人反省

批评他人,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出于善意而非出于恶意。批评是为了帮助他人进步,而不是恶意攻击。在别人出现明确的错误时才能进行批评,而不是自己心中有气时提出批评。批评的目的在于帮助别人改正错误,而不是为了打击别人。在一个组织中,下级对上级的批评常常会流于形式,甚至成为变相的歌颂。因为,上级掌握的资源可以决定下级的前途、处境、报酬、福利,下级不可能得罪上级。

第二,使用温和的方式而不是粗暴的态度。管理学上有“三明治法”,即将对他人的批评夹在前后肯定的话语之中,使被批评者愉快地接受批评意见。

第三,避免伤害人的自尊。在众人面前指责某一个人,会强烈地伤害他的自尊,给一个人提意见的最好方式是在私下面对面交流。在激烈争论的过程中,由于制造了让人不愉快的环境,由于每个人都要保持自己的面子,常常是让对方更加坚信自己的观点。

第四,要有包容、宽容的态度,不必过于苛求。《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讲:“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水太清洁了就不能养活鱼,过分地要求别人的完美就不会有人和你做朋友了。心理学家试验证明,在学习方面,一只有良好行为就得到奖励的动物,要比一只因行为不良就受到处罚的动物学得快,而且更能够记住它所学的。

第五,共同承担责任。在共同的事务中出现错误,不能全部推给别人,自己也应当承担相应的部分。特别是作为管理者,要同下属一同承担错误的责任

第六,允许人犯错误,鼓励人改正错误。通用电气的杰克•韦尔奇认为:管理者过于关注员工的错误,就不会有人勇于尝试。而没有人勇于尝试比犯错误还可怕,它使员工故步自封,拘泥于现有的一切,不敢有丝毫的突破和逾越。作为管理者,应该帮助员工发现错误,改正错误。在工作中出现错误,在成长中转变为宝贵的经验。错误的价值就在于,告知人们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

第七,适当的批评:一次错误只批评一两次,不能反复多次批评;批评时就事论事,不要涉及与此事无关的事情;批评时对事不对人,不要动辄上升到人格攻击的高度;适度的语言表达,既不要轻描淡写,也不能无限夸大;根据不同的对象使用不同的批评方式和语言;批评时要注意场合,尽量不要在公开的场合批评。

第八,建设性批评:以建议的方式提出自己的意见,如:“我希望你……”, “你不妨考虑一下……”,“你以为如何?”“我认为这可能更有效”,等等。

第九,及时地批评:在出现失误时,在发现问题时,在造成危害时,及时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当事人的亲身经历,历历在目,容易接受批评,也能及时阻止失误的进一步扩大。

第十,要给对方解释的机会:并不一定真理就在批评者一方,有可能批评意见是错误的,或者是不全面的,所以要给受批评者解释的机会。批评者也可以根据受批评者的反馈,调整批评的内容和方式。

注释:

([美]彼得·德鲁克、约瑟夫·马恰列洛著:《德鲁克日志》,蒋旭峰、王珊珊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41月第1341页,

 

(版权声明:本文选自《正道管理学》第章。《正道管理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的登记号是:国作登字-2020-A-00018619,著作权受国家法律保护。未经作者授权,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印刷、复印、录制、出售《正道管理学》章节。正道管理学网站(http://zdglx.com/)为发表《正道管理学》的唯一官方网站,未经作者授权,任何网站不得转载《正道管理学》章节。为方便读者使用,欢迎使用本网站文章标题右下方的分享键,将文章分享到微信、QQ、博微、电子邮箱等平台,也可以通过手机右下方和右上方分享键转发、分享、收藏。)

 

 

 

 

发表评价: *
姓       名:
验证码:

评论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