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拓展式学习运用平台 | 手机版

组织管理

当前位置:首页 > 组织管理 > 义理管理 >正文

第七节  企业义理建设的途径与方法之三

日期:2021-06-13

查看次数:192

T 浏览字号

分享到: 

 

 企业义理建设的途径与方法之

 

                                                陈杰思

 

 六、内化于心企业义理教化

义理内化于心,原本可以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企业四个渠道共同推进如果家庭、学校、社会缺失义理的话,就只能由企业承担更多的教化责任。教化应当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多种载体,具体形象地把义理融入工作、融入生活,将企业义理植入心中。企业义理教化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向人们传递基本理念和行为规范,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人的善良品格和践行义理的素养。因为,善的品是一个人稳定的心理特质,有了善的品质,才能发生一系列的、持续的善行,真正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蜀书•先主传》)用大脑理解,用心灵体悟,用身体去践行,长期修习,才能形成良好的品质。修习是一个持续终生的过程世俗环境对人的习染是一个持续终生的过程,人对文化经典的修习也必须是一个持续终生的过程。如果人在某个时间段停止修习,则在习染的作用下发生倒退的现象。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道德文化,我们要对文化经典进行挖掘、整理、分类、取舍、阐释、诵记、理解、体证、修身、践行、运用,才能真正用传统文化资源滋养人们的心灵。人格与心灵的成长,正像一棵大树的成长需要每天吸取阳光、营养、水分、空气一样,也需要每天吸取各种精神元素,如情绪、经验、词语、印象、信息、事物等。如果每天吸取的是良性的精神元素,人格与心灵就会得到健康成长。

有善良品质并且有社会实践能力的人,才会有正义感,才会具有公正的价值观。有理性思维能力的人,能够遵守道德行为规范和文明行为规范的人,才会具有正确的文明观。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自由表达的能力、参与公共事务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分析判断能力、选择能力的人,才能说拥有正确的自由观。

企业要建设成学习型组织,所学的对象不仅仅是知识技能,还有企业义理。企业重视知识技能的教育而忽视企业义理的教化。企业义理的教化不同于知识技能教育,通过谈心、关怀、集体感染等方式,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情于理,情理交融。企业义理只有通过内心的体验深刻的理解、情感的激荡,才能进入人的内心。

企业义理的教化,要有针对性、实效性。需要针对的现实情况是:价值观的多元化、价值观的虚无、价值观的混乱、道德观念虚无、道德标准混乱、道德品质低下、理想丧失、目标模糊、极端利己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消费主义。如果企业义理教化不能够纠正以上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克服这些现象带给企业的消极影响,就是失败的。

在现实中,企业义理教化的内容抽象而不具体、单薄而不丰富,所以,需要从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中、从西方优秀文化中、从古今中外的企业实践案例中、从古今中外的杰出领导者、管理者的思想与经验中整理并形成企业义理教化的体系。《正道管理学》就在试图探索并初步形成了企业义理教化的体系。

儒家通过道德教化、礼教、乐教、诗教、神道设教等多种方式对全民进行教化,使义理深入人心,是儒家治国理政的一大特色。宗教都具有神道设教的特色,即宗教首先树立神的权威,树立人们对于神的信仰,在群体感染的气氛中,民众接纳或遵循神所主张的一系道德原则和价值理念。儒家的祭祀之礼充分显现了神道设教这一特色。

(链接案例:《京瓷公司的道德培训》

佛教徒时常念佛经,基督教徒时常诵念《圣经》,并举行祷告、礼拜等宗教仪式和宗教活动,反复强化,就可以将宗教理念转化为信仰。企业义理的宣传不是一次完成,而是常态化地反复进行,让员工多读、多看、多听、多想,在各种仪式和活动中多体验、多践行,才能铭刻于员工心中,转化为员工的真诚信念。

企业应同时建立培训体系和教化体系。培训的内容是知识与技能,教化的内容是企业义理,

 

  • 身作则

存于书本中的企业义理是抽象的、僵化的,是一套语言符号体系,语言符号能够描述对象,但不同于对象本身。可以用手指指月亮,但手指并不等同于月亮;可以用“月亮”这个词来表达月亮,但“月亮”这个词绝不同等于月亮本身。写在墙上的价值观不等于真实存在的价值观。

只有存在于管理者心灵中、行为中的企业义理才是具体的、鲜活的,能够被他人感知,能够感染他人,所以,企业的管理者必须先行一步,首先具备企业义理的教养,才能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良言善行影响他人。《大学》中讲:“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自己做到了,然后再要求别人做,才会产生“以德服人”的效果,孟子说:“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孟子·公孙丑上》)管理者还要做到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前后一致,持之以恒。管理者倡导的,应当由管理者先做;管理者要求禁止的行为,由管理者率先禁止不做。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译:自身正了,即使不发布命令,人们也会去做;自身不,即使发布命令,人们也不会服从。如果管理者缺失义理,“上梁不正下梁歪”就会对他人产生负面影响,带坏整个企业的风气。管理者以身作则,才能形成凝聚力。(《论语·为政》)

(链接案例:《汉文帝视察细柳军营》)

 

、典型示范  

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结合企业义理的内涵,挖掘典型人物,树立标杆企业,进行广泛地宣传,号召大家学习,以先进典型激励和引导大家的意识和行为。“见贤思齐”,认真学习标杆企业的长处,是企业获得迅速成长的捷径。本企业的先进人物,就在身边,更富有感染力和说服力,形成学、比、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版权声明:本文选自陈杰思著《正道管理学》第三十章。《正道管理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的登记号是:国作登字-2020-A-00018619,著作权受国家法律保护。未经作者授权,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印刷、复印、录制、出售《正道管理学》章节。正道管理学网站(http://zdglx.com/)为发表《正道管理学》的唯一官方网站,未经作者授权,任何网站不得转载《正道管理学》章节。为方便读者使用,欢迎使用本网站文章标题右下方的分享键,将文章分享到微信、QQ、博微、电子邮箱等平台,也可以通过手机右下方和右上方分享键转发、分享、收藏。)

发表评价: *
姓       名:
验证码:

评论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