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拓展式学习运用平台 | 手机版

自我管理

当前位置:首页 > 自我管理 > 自我目标管理 >正文

第二节  自我目标管理(中)

日期:2021-06-12

查看次数:733

T 浏览字号

分享到: 

 

第二节  自我目标管理(中)

                                 陈杰思

 

 

四、实践探索在长期的实践和践行中,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在长期的探索过程中,了解客观条件与社会需要,认识自己的特长与兴趣,根据主观、客观条件确立目标,也根据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的变化调整目标。马云创业之初先是办英语培训班,后又搞翻译社,基本失败了,直到去美国看到互联网营销的价值最终将互联网营销确立为长期的发展目标,长期坚持下来,取得极大成功确立目标之后,每一天、每一时所作所为都围绕着目标展开。如果确立道义之志,就要“念念要存天理”,在随事随物中为善去恶,呈现良知。随时随处考省察自己的心念,但有一念不合乎良知,即克去之,使不善者归于善。孔子立志弘道救民,先是通过从政来实现,当他发现此途不通,于是就另择他途精研道德学问,整理历史文献,周游列国,培养弟子,阐释义理。俄国寓言大师克雷洛夫曾做过精彩的比喻,他说:“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河上的桥梁。”

链接案例:《马云如何树立自己的目标

 

五、人各有志:由于社会分工的存在,由于人的个性特征不同,能力不同,机遇不同,条件不同,兴趣爱好不同,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在各个方面的优势来确定自己的志向,同时尊重别人的选择。在《论语》中,孔子要求弟子“各言其志”弟子们纷纷陈述:颜渊之志在于成就美德,冉求之志在治理国家,公西华之志在学习礼仪,曾皙之志在回归自然,子路之志在救民于水火要寻找到与自己有相同志向、相同目标的,与他们合作,齐心协力,共同发展。

 

六、行有定向:立志就是确定了总体方向,自己的每一天的行为都要指向这个方向前进,不能偏离。立志就像行车有了方向,开车者聚精会神,紧握方向盘,不能偏离方向。如果稍有偏离,就立即矫正。有了总体目标,就可以用总体目标来衡量自己每天、每周、每月、每年的行为,如果自己的某些行为符合总体目标,这些行为就是有效行为;如果自己某些行为偏离了这个总体目标,这些行为就是无效行为。有人说,“成功者不断修正方法,失败者不断改变方向。” 在事业上,大方向不能轻易发生变化,可以在保持大方向不变的情况下,调整具体的目标。曾国藩几乎每天写日记,从没有一天停过,直至过世的前一日。用“写日记”的方式,反省当日的工作,反省自己有没有偏离志向,鞭策自己持之以恒。王阳明说,如果不立志,就似船没有舵一样随波漂流,就像马没有缰绳一样任意奔腾。王阳明还说,立下志向,就像是庄稼播下了种子,种下什么种,就结出什么果。不立志,就是没有播下种,却在土地上天天培育、天天浇灌,最后都是徒劳无功的。大学》里讲: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知止”就是指知道要达到的目标或境界。“定”按朱子的解释就是“定向”。

 

七、心念集中过去的念头、现在的念头、未来的念头,念念相续,如果人没有坚定的志向、明确的目标将人的心念系住,人的心念就处于心不在焉”的状态,时常处于散乱、无序之中,处于昏沉浮躁之中 孟子说:夫志,气之帅也 (《孟子•公孙丑上》)志是气的统帅坚定向,明确目标,念念在兹,就可以排除杂念,心念定于目标上,就会产生坚定的意志,产生信心、信念、勇气聚积起自己的所有力量,孜孜以求,全力以赴向目标迈进。心念集中于目标,念念不忘目标,心志统帅心气,可以调动自己的意识,唤醒自己的潜意识,发挥自己的潜能将自己的能量发挥到极致。每一个运动场上的超水平发挥的运动员莫不如此。心念分散,则气场紊乱,心绪纷繁,心气混乱甚至是相互冲突。运动场上的失误者常常就是这样。心念集中达到痴迷的状态,效率最高: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聊斋志异·阿宝》)译:心神专注,则志向就会执着。专注于书的人文章必然高妙,专注于艺术的人演技就一定绝好。

儒家提出“主一”,就是将自己的心念一心一意地放在道义上,放在事业上。有的人不是“主一”,而是“逐物”,将心思放在财物上、好色上,沉湎于游戏、游乐、赌博、烟酒之中。现代生活越来越丰富,也越来越复杂,分散精力的事物太多太多,如果没有坚定的毅力,就很难从纷繁的事物中挣脱出来。

 

八、资源围绕确定的目标,将自己的时间、精力、财力、兴趣、心念等朝着这一目标汇聚自己所学或将要学习的知识、经验、能力也朝着这一目标汇聚,自己的关系也朝着这一目标用心经营,集中了上述种种资源之后,你才 能远远走在他人之前,获得成功。

 

持之以恒:终极目标是数年、十多年、几十年或者终生去努力实现的目标成功就在持之以恒的努力之中,在走向终极目标的道路上,水滴石穿,永不放弃,才能最终实现目标。如果半途而废,因各种原因而放弃,必定失败。在事业的道路上绝不能“一步登天”,即使要“一鸣惊人”,也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完成伟大的事业,必须从构成伟大事业的万分之一或十万分之一的小事做起。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译:士人不可以不刚强坚毅,因为他的责任重大,奋斗的历程遥远。将仁道作为自己的责任,不也是重大吗?至死方休,不是遥远吗?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东坡全集·晁错论》)古时成就大事的人,不仅有超越天下人的才能,也必须有坚忍不拔的志向。半途而废,或者不断改变终生目标。

(版权声明:本文选自《正道管理学》第三章。《正道管理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的登记号是:国作登字-2020-A-00018619,著作权受国家法律保护。未经作者授权,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印刷、复印、录制、出售《正道管理学》章节。正道管理学网站(http://zdglx.com/)为发表《正道管理学》的唯一官方网站,未经作者授权,任何网站不得转载《正道管理学》章节。为方便读者使用,欢迎使用本网站文章标题右下方的分享键,将文章分享到微信、QQ、博微、电子邮箱等平台,也可以通过手机右下方和右上方分享键转发、分享、收藏。)

 

发表评价: *
姓       名:
验证码:

评论记录

焦胜:“立志”与“修身”: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立志是一个重要的概念。《论语》中提到“志于道”,强调了树立明确目标的重要性。作为研究生,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学术追求和人生方向,立下志向。同时,修身则要求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注重个人品德与内在修养,保持良好的学术风气和道德标准。 “勤奋”与“节俭”:勤奋是中国传统美德之一,《尚书》中提到“天降大任于斯人也”,这意味着如果想要成就大事,必定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在学习中,要勤奋刻苦,合理安排时间,确保每个阶段的学习任务都能高效完成。同时,节俭不仅体现在物质上,也体现在时间和精力的合理利用上,避免浪费宝贵的学习资源。 “和谐”理念:儒家思想强调“和”的重要性。在目标管理中,要做到学习与生活的和谐平衡。合理分配时间,不仅要关注学业进展,也要关注身体健康、社交生活和心理状态。通过合理安排学习、休息与娱乐时间,达到身心的和谐发展。 “反思”与“悟道”:道教文化中的“悟道”强调对自身和环境的认识与反思。定期回顾自己的学习进程和生活状况,检讨目标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通过反思,我们可以从经验中吸取教训,调整目标和方法,使之更加适应实际情况。 “师者”与“传承”: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师者的角色非常重要。作为研究生,要主动向老师和前辈学习,汲取他们的经验和智慧,以此来指导自己的目标设定和管理。同时,通过与同学的交流,与大家共同成长,实现目标的同时,传承彼此的知识与经验。 “知行合一”:王阳明提出的“知行合一”思想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学习过程中,不要仅停留在书本知识上,而应积极尝试将所学应用到实际中去,无论是进行实习、参与科研项目,还是参与社会实践。通过实践来验证和调整自己的目标,更加清晰自己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