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拓展式学习运用平台 | 手机版

管理之道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之道 > >正文

第四节  义利相生

日期:2021-06-19

查看次数:1082

T 浏览字号

分享到: 

 

第四节  义利相生

〖题解〗

当功利与正义相统一时,采取“义利相生”的原则;当功利与正义相对立时,采取“以义制利”的原则。正义的事业能够产生利益,用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才会有正当的利益。正义也是调整利益关系的根本原则,利益关系只有在正义的调理下,才能和顺。符合正义原则的利益,主要是整体利益、公众利益,也指符合法律与道德的个人利益。正当的利益与正义原则是统一的。如果抛弃正当的利益而奢谈正义,那么这种正义必然是空疏不实的;如果打着正义的旗号去抹杀正当的利益,剥夺人的生存权利,这就落入“以理杀人”的境地。

人的生命是身与心的结合体,身就是物质生命,心就是心灵生命。物质生命要靠物质之利来供养,心灵生命则需要通过道义来滋养。一个人无论拥有再多的财富,如果缺乏精神正能量的滋养,其内心都是阴暗的、空虚的、混乱的。

企业是经济共同体,也是道德共同体,遵循道德准则,履行道德义务,建立道义关系,维护道德声誉,保持道德竞争力。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时,不能唯利是图,不能单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也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社会责任、环境责任、道德责任。

 

圣贤经典

义以生利,利以丰民。(《国语•晋语》)

【译】人民有君王,是为了达到正义。正义可以产生利益,利益可以让人民富足。

链接案例:《缎子王义利两全》)

 

利者,众人所同欲也。专欲益己,其害大矣。欲之甚,则昏蔽而忘义理;求之极,则侵夺而致仇怨。[元]赵采《周易程朱传义折衷》卷二十二)

【译】 利益,是众人所共同需要的。只想着对自己有利,这种危害是极大的。欲望过多,就会使心灵昏蔽,忘记义理;追求太多,就会发生侵夺,并且导致怨仇产生。

链接案例:《胡开文商号》)

 

正其义则利自在,明其道则功自在。专去计较利害,定未必有利、未必有功。(《朱子语类》卷三十七)

【译】追求正义,那么功利自然存在,昌明正道,那么功利自然存在。专门去计较利害,肯定是未必有利、未必有功。

链接案例:《吉拉德推销术》)

 

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败。([三国•蜀]诸葛亮《便宜十六策•思虑》)

【译】想要利益,必须考虑其中的害处;想要成功,必须考虑失败的可能。

链接案例:《子路受而劝德》)

 

读书不知接统绪,虽多无益也;为文不能关教事,虽工无益也;笃行而不合于大义,虽高无益也;立志不存于忧世,虽仁无益也。[宋]叶适《水心集》卷二十九)

【译】读书不知道传承道统,虽然多也是无益的;写文章不涉及教化之事,虽然工整也是无益的;真正的践行如果不符合大义,虽然高深也是无益的;立了志却没有忧患意识,虽然符合仁道也是无益的。

链接案例:《朱云进谏》)

 

 

古人以利与人而不自居其功,故道义光明。……既无功利,则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耳。[宋]叶适《习学记言》卷二十三)

【译】古人用利益给予人,但不以功劳自居,所以道义光明……既然没有功利,那么,道义就是无用的空话了。

链接案例:《子贡让而止善》)

 

其谊以谋其利,明其道而计其功。(《四书正误》卷一)

【译】追求正义用以谋求功利,彰显正道同时谋求利益。(谊:义)

链接案例:《胡氏避瘟丹》)

 

天之生人也,使人生义与利。利以养其体,义以养其心;心不得义不能乐,体不得利不能安。·董仲舒《春秋繁露·身之养重于义》

译:上天降生了人,使人产生了义和利两个方面。 利是用来供养自己的身体的, 义是用来滋养自己的心灵。 心灵中没有义,就不会有快乐;身体得不到利,就不会有安适。

链接案例:《坪内寿夫》)

 

(本文选自陈杰思著《正道管理学》第十五章)

发表评价: *
姓       名:
验证码:

评论记录

段素卿:体会:子路受而劝德.子贡让而止善,在处理义与利的关系时,应先考虑其后果的影响,以益人为本。(自勉)山西毓德公益学堂义工

毛勇:义 第四节 义利相生董仲舒说”天之生人也,使人生义与利。利以养其体,义以养其心;心不得义不能乐,体不得利不能安“。意思是:”上天降生了人,使人产生了义和利两个方面。 利是用来供养自己的身体的, 义是用来滋养自己的心灵。 心灵中没有义,就不会有快乐;身体得不到利,就不会有安适。“可见追求正义是人的需要,追求正当利益也是人的共同需要。王阳明讲“良知只在声色货利上用功”,“声色货利,只要用得其正,都不失为天理”。功名富贵、声色货利不是洪水猛兽,善取之,善用之,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非常美好。“义以生利,利以丰民。(《国语•晋语》),但必须”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所以阳明先生说“要在声色货利这些方面用功致良知”,当自己的心达到纯乎天理的状态,则出入红尘而不染。既能享受物质财富的美好,又不会成为物质的奴隶,沉溺其中而不能自拔。义利相生,不能产生正当利益的正义是虚假的。叶适在《水心集》里说:“读书不知道传承道统,虽然多也是无益的;写文章不涉及教化之事,虽然工整也是无益的;真正的践行如果不符合大义,虽然高深也是无益的;立了志却没有忧患意识,虽然符合仁道也是无益的。”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如果不能创造精神和物质财富,那还有什么正义?“既无功利,则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耳。” ([宋]叶适《习学记言》)义利相生,这是义利统一的情况下所采取的原则,朱熹在解董仲舒所言“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时说:正其义则利自在,明其道则功自在。专去计较利害,定未必有利、未必有功。“(《朱子语类》意思是:追求正义,那么功利自然存在,昌明正道,那么功利自然存在。专门去计较利害,肯定是不一定有利、也不一定有功。”不难看出朱子也是不反对“利”的,只是反对“利心”,反对“专门去计较利害”。如果出现义与利发生冲突时, 我们采取“以义制利”“义然后取”的原则。“欲思其利,必虑其害”。“利者,众人所同欲也。专欲益己,其害大矣。欲之甚,则昏蔽而忘义理;求之极,则侵夺而致仇怨。”([元]赵采《周易程朱传义折衷》)说的是“利益,是众人所共同需要的。只想着对自己有利,这种危害是极大的。欲望过多,就会使心灵昏蔽,忘记义理;追求太多,就会发生侵夺,并且导致怨仇产生。”所以失去道义制约的利益是有害的,欢迎批评指正 毛勇

陈杰思:有了道义,才能判断某种功利是否正当;有了道义,才能促进正当功利的产生;给他人和社会创造正当的功利,才能将道义落到实处。 每个人用物质利益来养护自己的身体,身体才能保持健康和舒适;每个人用精神道义来滋养自己的心灵,心灵才能得到净化和提升。 ____陈杰思

王峰:义利相生就是 正义的事业能够产生利益,用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才会有正当的利益。正义也是调整利益关系的根本原则,利益关系只有在正义的调理下,才能和顺。符合正义原则的利益,主要是整体利益、公众利益,也指符合法律与道德的个人利益。正当的利益与正义原则是统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