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拓展式学习运用平台 | 手机版

组织管理

当前位置:首页 > 组织管理 > 权力管理 >正文

第一节  权力运用与权力制约

日期:2021-06-14

查看次数:254

T 浏览字号

分享到: 

 

第一节  权力运用与权力制约

                                陈杰思

 

领导是有效地以指挥、协调激励等方式影响个人或组织,实现某种目标的行动过程。“领导”作为名词是指领导者,作为动词是指领导者的行为领导者必须具备三个要素:领导者必须有部下或追随者;领导者须拥有影响部下或追随者的能力或力量;领导可以通过影响部下来实现组织目标。

一、领导权力的主要形式

1、法定权:领导者在组织中身处某一职位而获得的权力。法权可以由领导者本人来实施,也可通过政策、规章制度来实施。有一定的法定的权力,就产生相应的权势。慎子说:“尧为匹夫,不能使其邻家。至南面而王,则令行禁止。”(《慎子·威德篇》 )(译:尧作为老百姓时,不能使唤邻居。后来成为帝王,就能做到令行禁止。

2、强制权:领导者凭借职权,通过惩罚、制裁制约手段迫使下属服从的权力。

3、决策权:领导者针对某一问题作出的决定或对决策方案的裁定的权力最高领导者在一个组织中充当好设计师的角色。在企业中,老板无论如何无为而治,如何信任下属,在授权的同时,都要保留住最后裁决权。

4、奖赏权:领导者提供奖金、提薪、表扬、升职和其他任何令人愉悦的东西,并且以此引导人们做出所需要的行为,从而产生的权力

   链接案例:《项羽与刘邦运用奖赏

5、专长权:领导者拥有的个人的专长、特殊技能或某些专业知识赢得人们的尊重和信任,从而产生的权力。领导者以渊博的学识丰富的经验、卓越的能力、非凡的才干、突出的成就树立威信。

6、感召权:领导者拥有的个人的品质、魅力、经历背景等,得到人们认同、敬仰和崇拜,从而产生的权力。稻盛和夫认为,领导者的第一等资质是深沉厚重,但是,许多人只具有聪明才辩之类的第三等资质却成了领导者。

感召体现在两个方面:以身作则和以德服人。荀子说:“上者,下之师也。”(《强国》)“君者,仪也;民者,景也。仪正则景正。”(《君道》)稻盛和夫说:“只要你们能够将自己要求的东西率先做到,员工就没有理由不自己去做,只要你们能够将自己的决策率先去落实,员工们自然不敢懈怠。”又说:“领导人要能够以德服人,除了自身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能够解决问题之外,他们更应当成为员工的‘贴心人’。”仅仅有品德还不行,还要爱护自己的员工,除消与员工的隔阂。领导者以品德建立威信:《孙子兵法》认为将领的素质是五个标准:智、信、仁、勇、严”,领导者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高尚的道德品质,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协调人际关系,给大家带来利益,得到大家的尊重与信任。在历史上,有君权神授之说:“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其克相上帝,宠绥四方。”(《尚书•泰誓上》)君权神授的依据是君权授予有德者,所谓“皇天无亲,唯德是辅”(《尚书•仲蔡之命》)

以上五个方面是领导者树立威信的主观因素,由于威信是存在于人与人的关系之中,所以,领导者树立威信还需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是否通过有效的沟通让下属理解领导者的行为与指示,领导者的行为与指示与下属的合法利益是否相冲突,领导者的行为与指示是否同组织的整体利益相冲突,下属执行领导者的指示是否取得成功并获得相应的奖赏,是否有恰当的礼仪程序。

链接案例:《对阎锡山的忠诚

(链接案例:吴佩孚的亲兵

(链接案例:刘备在马超前立威

(链接案例:郑和与哥伦布的对比

 

二、权力与权利的区别

权力是一个人或一些人对他人施加的试图产生预期成果的力量。权利是指在社会中产生,并以一定社会承认作为前提的,由其享有者自主享有的权能和利益。权能是指权利能够得以实现的可能性,利益则是权能现实化的结果。

权利与权力的区别:

1、权利的主体十分普遍,所有公民都可以享有权利;权力的主体是特定的不是任何人都可以享有的

2、权利一般可以放弃和转让,而权力必须依法行使,不得放弃和转让放弃权力则可能意味着渎职

3、权利的推定规则“法无明文禁止可为。”权力则是严格以法律的规定内容为限的,超出了法律的规定范围,构成违法。

麦克兰德在其著作《权力的两面性》中论述了两种权力:个人化的权力和社会化的权力。个人化的权力的拥有者,以控制他人、征服他人为核心,喜欢炫耀权力,具有专横作风,只想击败竞争对手。社会化权力的拥有者以影响他人、帮助他人为核心,具有民主作风,以互利共赢的方式面对竞争对手。

(链接案例:上帝之诉

 

、权力制约

人的私心会借助权力而膨胀,人的私欲会凭借权力而得逞,权力容易使人腐化堕落,拥有权力者总是存在着滥用权力的倾向。在一个组织中,如果权力得不到有效地制约,掌权者出现的腐败行为会侵蚀整个组织,损害相关利益者的利益。维萨创始人哈克说:“我认为当今世界的最大邪恶,就是权力和财富在不断集中到越来越少的人手中。”

腐败=私心+不受限制的权力。由于私心的普遍存在,是无法改变的一项,所以,消除腐败只能从“不受限制的权力”这一项入手,将“受限制的权力”改为“受限制的权力”。

清廉=道德+受限制的权力。由于道德的柔弱性、可变性、模糊性,通常掌权者占据着道德的制高点,掌握着道德的话语权,运用各种说辞包装和美化自己的不道德行为,所以,靠道德而达到清廉的可能性很低,培养清廉只能从“受限制的权力”这一项入手。腐败主要表现为以权谋私、权钱交易和滥用权力

制约权力有分权制衡和权利制约两种方式。孟德斯鸠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在汉唐时代,君主、宰相、监察御史就分别掌握立法(王朝的祖宗之法)、行政、弹劾权力,造成权力之间的相互制约。孟德斯鸠“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

权力的滥用必定损害公民的个人权利,公民捍卫自己的合法权利的同时,也就是在限制权力的滥用。公民的权利必须得到宪法和法律保障,必须得到政府机构的保障,个人也有能力、有机会站起来保卫自己的权利。德鲁克说:“一个社会,除非它能赋予社会个体以社会地位和社会功能,而且其所具备的决定性的社会权力具有合法性,否则社会就不可能成功地运转。”个人的力量永远是微弱的、分散的,如果要以权利制约权力的话,个人必须通过独立性组织整合起来,才具有真正的力量。

链接案例:《张飞打骂士卒

 

注释:

石川康著:《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中国出版集团现代出版社,2016年5月第2版64页。

②石川康著:《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中国出版集团现代出版社,2016年5月第2版66页。

彼得·圣吉著:《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张成林译,中信出版社,2009年10月第1版350页。

[美]彼得·德鲁克、约瑟夫·马恰列洛著:《德鲁克日志》,蒋旭峰、王珊珊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4年1月第1版33页。

 

 

(版权声明:本文选自陈杰思著《正道管理学》第四十章。《正道管理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的登记号是:国作登字-2020-A-00018619,著作权受国家法律保护。未经作者授权,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印刷、复印、录制、出售《正道管理学》章节。正道管理学网站(http://zdglx.com/)为发表《正道管理学》的唯一官方网站,未经作者授权,任何网站不得转载《正道管理学》章节。为方便读者使用,欢迎使用本网站文章标题右下方的分享键,将文章分享到微信、QQ、博微、电子邮箱等平台,也可以通过手机右下方和右上方分享键转发、分享、收藏。)

发表评价: *
姓       名:
验证码:

评论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