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拓展式学习运用平台 | 手机版

自我管理

当前位置:首页 > 自我管理 > 自我思维管理 >第六节 中道思维 >正文

正文: 第六节 中道思维(上)

日期:2021-06-13

查看次数:363

T 浏览字号

分享到: 

 

第六节 中道思维上)

                                  陈杰思

 

中华文化发源于中原地区,又以“中国”为国名,以“中华民族”为族名,故中道思维最为发达,最能深入人心。中道,即中正平和的道理,与歪门邪道相对。如果将“中”视为动词,则中道也可以解释为合于道,不偏离道。道分为真理与义理,中道则是指行为既要符合真理,也要符合义理。既要按客观规律办事,又要符合正确的道德法则。以中道思维铸造中道品格,这种品行避免两种不好的极端。一个人既不高傲自大,也不自轻自贱;既不同流合污,也不孤芳自赏;既不冒进,也不保守;既不僵化顽固,也不胡作非为。孔子主张对于学生,性格过于激进的加以遏制,过于谦让的加以鼓励。

与中道思维对立的就是极端思维。中道思维可以达致温和、和谐、宽容、团结、同心同德、同舟共济而极端思维则会产生暴力、冲突、斗争、破坏、强人所难、离心离德、同床异梦。

 

中道思维包括以下几个要点

  • 中和

中即中正之道,和即和谐。持守中正之道,可以达到和谐。偏离中正之道,即产生冲突。喜怒哀乐当处于未发状态之时,受到善的本性的内在调制,处于“中”的状态;当喜怒哀乐发用之时,当喜则喜,当怒则怒,当哀则哀,当乐则乐,既出自内心的真情,又能符合义理,这就是“和”。

 

二、时中

中道与不断流逝的时间结合起来,使中道具有因时变化的特点,谓之时中。持守中道,应当审时度势与时俱进,根据事物在不同时期的变化而采取适当的措施,使行动合时宜。事物中存在着一个适当的点,这个适当的点,随着时空的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例如,惩罚犯罪,给犯罪分子适度的打击,这是中道。但在不同时期,打击的力度可以不一样,在太平时期,打击的力度要轻一些,而在乱世,则需要“乱世用重典”,加大打击的力度。《易•系辞》曰:“变通者,趋时者也。”

孟子提出了“彼一时,此一时”的命题。孟子在《孟子·公孙丑上》说孔子“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 可以速则速时代发生变化,如果自己的思想与行为不能跟上变化的步伐,就是泥古不化、僵化保守,落后于现实需要,这是“不及”的一端;在时代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自己的思想行为失去原则与坚守,随波逐流,赶时髦,赶风潮,超越现实需要,这就是“过”的一端。要克服这两端,就需要将“时”与“中”结合起来。

制度、措施、方法等,都需要根据时代的变化而“损益”。王夫之说:“裁前代之所已有余者而节去之曰损补前代之所不及防者而加密焉日益。《四书训义》同上“损益”就包含废除继承、转化、发展诸含义。

 

三、各安其位

自然万物各有其性,世间人物各有其性,存在着差异,不同的事物应当有不同的位,给万事万物以合理、合宜的定位,才能使其各安其位、各得其所。在大自然中,动物多样化、植物多样化,每一种动物和植物都在自然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从而形成良好的生态系统。如果某一种动物或植物肆意泛滥或者灭绝,超出了自己所在的位,则会破坏生态系统。不同的事物、不同的人,在自己的位上发挥正常的功能,整个社会才会处于良性运行的状态。如果万事万物失去了其应有的位,出现“失位”与“错位”的现象,则失位者离开原属于自己的位,出现“空位”、“缺位”的现象;众多失位者去争夺本不属于自己的位,去争夺同一个位,就会出现对立、斗争、冲突、死亡。

在一个整体中,各个部分、各个要素找到自己的位,“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各个部分、各个要素相辅、相依、相成、相济,构成稳定的关系,形成一种稳定的、和谐的秩序,这个整体才得以存在。

面对各行各业无数的位,人应当找到与自己的德才相匹配的位,做到当位”,才能发挥自己的作用。在重要的领导之位上,必须“举贤才”。如果“才不配位”或“德不配位”,不仅于事无益,甚至还会造成危害。如果将一个“外行”放在必须具有专业素养的领导干部之职位上,必定会发生极大的错误。

 

四、适度存在

任何事物都是在一定的度上存在,未达到此度,或超过了此度,事物即不存在。某一事物在一定的区间存在,当事物逐渐地变化积累起来,产生突变,突破这个区间,则此事物已不存在。如鲜花是在一定度上存在,未开之时为花蕾,花谢之后即。一个人的自信,也是在一定度上存在,未达到度,自卑;超过了度,自傲。又如,煮饭要把握好度,才能做出美味可口的饭,达不到这个度,就是夹生饭,超过了这个度,就是烧焦饭。

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当人过度时,最合适的东西也变成了最不合适的东西”。如果要保持事物的存在,就必须让事物在一定的区间存在,留有余地,不要过头,也不要不及。如在使用人才中,人尽其才 、才尽其用就是合理的度,压抑人才、大材小用,为不及;过高期待、小材大用,则为过。运用激励机制时,激励的数量太小,使人无上进之心,或激励标准过低,使人轻易达到,这是“不及”;激励的数量太多,助长人的贪心,或激励标准过高,让人心生畏惧,这是“过”。

如果要创造新事物,就需要让事物逐渐地发生变化,促使事物的变化超过该事物存在的度,从而出现新事物。

(版权声明:本文选自《正道管理学》第章。《正道管理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的登记号是:国作登字-2020-A-00018619,著作权受国家法律保护。未经作者授权,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印刷、复印、录制、出售《正道管理学》章节。正道管理学网站(http://zdglx.com/)为发表《正道管理学》的唯一官方网站,未经作者授权,任何网站不得转载《正道管理学》章节。为方便读者使用,欢迎使用本网站文章标题右下方的分享键,将文章分享到微信、QQ、博微、电子邮箱等平台,也可以通过手机右下方和右上方分享键转发、分享、收藏。)

发表评价: *
姓       名:
验证码:

评论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