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拓展式学习运用平台 | 手机版

自我管理

当前位置:首页 > 自我管理 > 自我反省管理 >正文

第一节  反省的类型与标准

日期:2021-06-12

查看次数:242

T 浏览字号

分享到: 

 

第一节  反省的类型与标准

 

                                       陈杰思

 

人在幼年时期,由于知识、经验的局限,自我意识仍未得到充分发展,独立思考能力弱,自我反省能力弱。在此阶段,也同时是蒙童养正阶段,可以通过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向孩子灌输正确的思想观念、行为准则。《周易·蒙卦》指出 :“蒙以养正, 圣之功也 。

随着孩子长大,就应当逐步培养反省能力、反省意识、反省习惯。如果教育不能培养有反省能力的人,那教育就是失败的。一个不具备反省能力的人,是不会取得事业成功的。杜威认为反省思维(reflective thinking) 是求知的最好方式这种思维乃是对某个问题进行反复的、严肃的、持续不断的深思。杜威指出: 所谓思维或反思,就是识别我们所尝试的事和所发生的结果之间的关系。

 在通常情况下,意识流中闪现的是一个接一个的意识片段,或者是来自于自己的意识库,或者是来自于对外部世界的感知,或者是外部世界的刺激与意识库中的意识因素相结合而产生,就像是一条流动的河水,不停自己地流动着。反省,则是自我主动地让流动的意识片段停留下来,作为一个主题,将与此主题相关的各种意识因素调动起来,形成一个意识片段的集群,通过思考进行整理,通过思维之线将意识片段连接起来,从而形成对这一主题的全面、系统、深入的认识,进而产生新的认知,产生新的结论,解答某种疑问。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在这里所讲的“思”,就有反省、反思之义。

    

一、反省的类型

反省主要可以分为四个类型:

利害反省:反省某件事情带给自己或他人的利益是什么,危害什么,以便趋利避害。利害反省要回答的问题是“这样做有利还是有害?哪些是有利的方面而哪些是有害的方面?”“有没有得罪人?”“付出了什么样的代价?”

成败反省:反省某件事情上成功的因素和失败的因素,从中总结成功的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成败反省回答的问题是“这样做会成功还是会失败?哪些是成功的因素而哪些是失败的因素?”“什么是前进道路上的阻碍?”“出现问题如何去补救?”

正误反省用某种标准来衡量自我的某种心念、言语、行动,或衡量某种思想、观念、理论,以判断其正确还是错误。正误反省所要解答的问题是:“这样做对不对?

道德反省:从道德的角度反省自己或他人的心念、言语、行动。道德反省所要回答的问题是:“这样做是善还是恶?”道德品质、道德意志、道德情感融为一体的良知,对自己的心念、言语、行动进行观照,像明镜一样地照见自己的心念、言语与行动,这一过程是同步发生的

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道德经》第三十三章)2000 年前,古希腊人便把“认识自己”作为铭文刻在德尔裴神庙上。人们思考问题总是存在着一个惯性,即意识的方向指向外,指向他人,而“反”字,也就是将自己意识的方向指向自己,认知自己,看到自己的缺点。孔子认为, 要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 就必须“躬自厚”、“求诸己”、“内自省”、“内自讼”。

(链接案例:《小鸟搬家

(链接案例:《汉景帝对周亚夫的观察

 

二、反省的标准

缺乏标杆或标准的反省通常是毫无价值的胡思乱想,或者是简单的后悔。成败反省需要标杆,对照成功人士和标杆组织进行反省。正误反省的标淮是真理与义理。道德反省的标准是义理。杜威要求道德教育放弃对普遍确定的道德原则的说教代之以在具体道德情境中培养学生的道德理智判断能力。但问题是,如果连基本的道德原则都不知道,即便是培养了道德判断的能力,也会常常作出错误的判断我国著名的教育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就是教育,教育要密切联系生活,强调行和知的统一。重庆创办育才学校的时候,要求全校的学生养成每天反省的习惯做到每天四问,即:第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第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第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第四问:我的道德和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这就是四个反省的标准。稻盛和夫说:“一天结束以后,回顾这一天,对照做人的准则,确认言行是否正确,进行自我反省是非常重要的。”在大臣魏徵去世之时,唐太宗叹道: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鉴,内防己过。今魏徵逝,一鉴亡矣。”(《新唐书卷一一零·魏徵》录唐太宗语)(译:用铜做成镜子,可以用来整理衣帽; 将历史作为镜子,可以观察到朝代的兴衰交替; 将他人作为一面镜子,可以知晓自己行为的得失。我曾经有这三种镜子,从自身防止自己犯错。今天魏徵去世了,我的一面镜子丧失了。)

以书为鉴、与史为鉴:文化经典明确提供了做人的标准,各类史书中的人物传记提供了人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在读这些书时,同时对照自己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进行反省。但是,娱乐型的书籍就不会有这种效果。

以人为鉴:具体方法就是“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倾听他人的话语,观察他人的行动,将自己与他人对照,从而发现自己身上存在的缺点或优点。向他人学习长处以弥补自己的短处,保持或发扬自己的长处或优势,避免他人的错误或悲剧在自己上身上重演。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译:多个人在一起,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加以改正。)

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毅和十大义理就是道德反省最重要的衡量标准。每个人必须理解、体证十大义理,在自己的心灵之中树立十大义理的标准。《周易蒙卦》中讲:“蒙以养正,圣之功也”,即人在孩童之时,就要将圣贤之言与圣贤之行通过经典教育深深地印入心灵深处。“照镜子”的正确方法是:镜子里有十大义理的标准,照镜子就可以将自己与十大义理相对比,就可以照见自己存在的过失。假如镜子里没有十大义理,而是空无一物,照镜子时只有自己的影像,那么在照镜子时就是对镜梳妆以美化自己。

如果在道德反省中不树立十大义理标准,那么,每个人就会为自己确立一套标准,各行其是,造成混乱现象。或者是设立双重标准,对自己或自己人采取宽松的标准,而对他人或异己者采取严苛的标准。在道德反省和正误反省中,有人甚至将自己的错误观念当作标准结果往往是:在旧有思想的笼罩下,就无法看到自己的错误某些错误的东西认定为正确,并将这种错误坚持下去。出现以上这些乱象,根本原因就在于人的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善于掩饰,善于自我辩护。

在反省之时,常常出现将利害反省、道德反省、成败反省、正误反省相混淆的情况。如,对他人的评价,当他人的所作所为对自己有利时,就视之为有道德;当他人的所作所为对自己无利时,就视之为无道德,这就是将道德反省与利害反省相混淆。在管理他人时,当他人听自己的话,给自己带来利益,就视之为正确;当他人不听自己的话,给自己带来不利,就视之为错误,这就是将正误反省与利害反省相混淆。

忧国忧民之士,爱之深,责之切,对国家或民族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刻反省。鲁迅先生对国民劣根性进行深入剖析,体现出一个爱国者的情怀。他认为国人存在着“合群的爱国的自大”却没有“个人的自大”批判封建社会遗留的奴性意识南开大学创始人张伯苓认为国人存在“贫、弱、愚、私、散”他办南开只有辨个目的:“其消极目的,在矫正上述民族五病;其积极目的,为培养救建国人才,以雪耻,以图自强。

注释:

(李文勇编著:《管法稻盛和夫给管理者的60个忠告》,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1月北京第1版第122页,)

 

(版权声明:本文选自《正道管理学》第章。《正道管理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的登记号是:国作登字-2020-A-00018619,著作权受国家法律保护。未经作者授权,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印刷、复印、录制、出售《正道管理学》章节。正道管理学网站(http://zdglx.com/)为发表《正道管理学》的唯一官方网站,未经作者授权,任何网站不得转载《正道管理学》章节。为方便读者使用,欢迎使用本网站文章标题右下方的分享键,将文章分享到微信、QQ、博微、电子邮箱等平台,也可以通过手机右下方和右上方分享键转发、分享、收藏。)

发表评价: *
姓       名:
验证码:

评论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