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管理者的角色
日期:2021-05-24
查看次数:403
T 浏览字号
第一章 自我管理概论
第一节 管理者的角色
自我管理是自己对自己的心理、思想、品格、行为进行管理,包括自我认知、自我学习、自我修养、自我计划、自我组织、自我调整、自我控制、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自我监督、自觉、自主、自律等。如果一片森林长势不好,无论管理员如何努力,都无济于事,只要重新种植每一棵树,每一棵树长势良好,整片森林才能恢复生机。
儒家设计了一条由自我管理走向组织管理的路线,由“内圣外王”的路线。《大学》中讲:“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即“内圣”,是自我管理;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外王”,即组织管理。
西方管理学之父德鲁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著作中谈到:“一般的管理学著作谈的都是如何管理别人,本书的目标则是如何有效地管理自己。一个有能力管好别人的人不一定是一个好的管理者,而只有那些有能力管好自已的人才能成为好的管理者。”德鲁克对于“自我管理”的认知,在许多方面与中国圣贤的认知相一致。
不仅仅需要管理者自我管理,也需要被管理者自我管理。特别是在人本管理的模式中,更需要依靠人的自觉与自律,更需要诚信、宽容、感恩、关怀,自我管理尤其重要。
在一个企业中,好的规划为什么不能得到有效执行?设计好的企业文化为什么不能落地?好的决策为什么得不到好的成果?最大的障碍就是每个员工没有通过自我管理而得到提升。人人都能做到自我管理,整个企业亦进入到良性的运行状态。
儒家倡导角色伦理,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指出君王应当承担君王的责任,臣子应当承担臣子的责任,父亲应当承担父亲的责任,儿子应当承担儿子的责任,否则,便是“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当今世界基本上废除了君主制,君臣关系可以作以下转换:管理者为君,被管理者为臣;上级为君,下级为臣;主导者为君,辅助者为臣。
明茨伯格明确了十项管理者的角色。现根据中华文化的理念,根据现代管理的发展,管理者的角色可以扩充为十七项:
管理者的角色
自我层面 |
1、修养者 |
|
2、学习者 |
|
|
3、示范者 |
|
|
4、教化者 |
|
|
人际关系层面 |
5、代表人 |
作为其所在组织的代表 |
6、联络人 |
对外保持联系、保持互动关系 |
|
7、领导人 |
对组织成员进行指导、引领、监管、激励。 |
|
8、社会责任承担者 |
|
|
信息层面 |
8、监理人 |
有关信息的接收人、搜集人 |
9、传布人 |
将特定信息在组织内部传送 |
|
10、发言人 |
将特定信息向组织外部传递 |
|
决策层面 |
11、事业开创者 |
发起创新的任务 |
12、危机处理者 |
处理组织面对的威胁、挑战、冲突 |
|
|
对组织拥有的资源进行适当的 分配 |
|
|
代表组织面对其他组织和个人进行谈判 |
|
|
|
|
结果层面 |
|
|
|
|
(法律声明:本文选自陈杰思著《正道管理学》第一章。《正道管理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的登记号是:国作登字-2020-A-00018619,著作权受国家法律保护。未经作者授权,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印刷、复印、录制、出售《正道管理学》章节。正道管理学网站(zdglx.com)为发表《正道管理学》的唯一官方网站,未经作者授权,任何网站不得转载《正道管理学》章节。为方便使用,可以在手机上转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