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计划的制定
日期:2021-06-13
查看次数:273
T 浏览字号
第二节 计划的制定
陈杰思
一、制定计划的程序
1、确定目标:确定目标,描绘组织的未来状态,可以为组织整体、各部门、各成员指明方向,并且明确了可以用来考核绩效的标准。在计划过程中还应当将组织目标进行层层分解,以便落实到各个部门、各个活动环节乃至每个人,同时将长期目标分解为各个阶段的分目标。
2、认清现在:认请现在相关情况,认清组织的优势、弱点及所处的地位,分析不确定因素对组织可能发生的影响,认清组织利用机会的能力,从而发现机会。诸葛亮“草船借箭”之所以成功,就是他预测三天后江上会起雾,而曹军有不习水性不敢迎战的特性,从而找到机会。对企业来说,最重要的现实因素就是顾客。德鲁克说:“顾客是企业生存的发展的基础,失去了顾客,企业就失去了生存的条件。”①
3、研究过去:从过去发生的相关事件中寻找到规律,找到经验、教训,得到启示。
4、放眼未来:计划者要通过现实因素的考察,把握未来的发展方向,顺应潮流,才能取得成功。德鲁克说:“如果不着眼于未来,最强有力的公司也会遇到麻烦。”②又说:“善于利用结构性趋势的人很容易获得成功。如果想要对抗趋势,不仅极其困难,也是毫无前途的。”③
5、确定前提条件:分析计划实施时的预期环境,明确计划的前提条件。按照组织的内外环境,可以将计划工作的前提条件分为外部前提条件和内部前提条件;还可以按可控程度,将计划工作前提条件分为不可控的、部分可控的和可控的三种前提条件。德鲁克说:“管理者常问:作为决策依据的前提条件是否已经‘过时’”④
6、拟定可供选择的可行方案:“条条道路通罗马”,实现某一目标的方案途径是多条的,可以拟定多个可供选择的方案。
7、评价可供选择的方案:运用正确的标准进行评价,明确各个标准所赋予的权数,使用运筹学中的矩阵评价法、层次分析法、多目标评价法进行评价。评价时需要注意:第一,认真考察每一个计划的制约因素;第二,看到计划中的风险和隐患;第三,要用总体的效益观点来衡量计划;第四,既要考虑计划中的有形的和可以用数量表示出来的因素,又要考虑到无形的和不能用数量表示出来的因素;第五,不仅要考虑计划执行所带来的利益,还要考虑计划执行所带来的损失;第六,考虑综合平衡,评估各项任务之间是否平衡,评估组织活动的进行与资源供应之间是否平衡,分析不同环节在不同时间的任务与能力之间是否平衡。
8、选择方案:在对多个方案进行评价和比较之后,选择当中的一个方案。如果余下的方案中还有可行方案,则可以考虑作为后备方案。
9、制定派生计划:选择了一个方案之后,还要根据这个方案制定派生计划。如当一家公司决定采用开拓一项新业务的方案时,还要制定雇佣和培训各种人员的计划、筹集资金计划、广告计划等等,作为支持。
10、编制预算:计划工作的最后一步就是把计划转变成预算,使计划数字化,一方面是为了计划的指标体系更加明确,另一方面是使企业更易于对计划执行进行控制。
二、计划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1、如果方案是由高层管理者制定并沿着组织等级链向下传递到每一组织层级,就会产生这种弊端:因不能同各层级所面对的实际情况相适应,方案就可能会成为充斥无用信息的文件,或者在高层的压力下勉强执行方案而导致不良后果。如果在制定方案的过程中,由不同组织层级和不同工作部门的人员共同参与,则可以避免上述弊端。
2、处于不确定的环境中,或者是制定方案者对各种相关因素了解不充分,就需要方案保持一定的弹性。在方案执行过程中,如果出现新的情况,或发现计划方案存在着问题,就应当及时将信息反馈到制定者那里,让制定者调整计划。如果计划中的基本条件发生了变化,或者政府的政策发生了变化,或者出现意外的重要因素,都需要对计划作出调整。在分阶段执行的计划中,当上一阶段结束时,可以根据上一阶段计划执行的情况,对下一阶段的计划进行调整,以便做到前后衔接。
3、不能为了迎合上级的喜好或自己的偏好而忽略计划的合理性与可行性,不能为了迎合上级的需要或自己的私利而伪造或传递虚假信息。
4、切忌有一偏之见:任何计划的制定者都不可以能了解到相关的全部信息,但掌握的信息越多,则计划的合理性越强。如果应当掌握的信息出现重大的遗漏,就会造成计划的失误,破坏计划的整体性。专家也不知道本专业之外的许多知识,部门管理者常常为了部门的利益而提出一偏之见。荀子在《天论》中讲:“万物为道一偏,一物为万物一偏,愚者为一物一偏,而自以为知道,无知也。”(译:万物都只是彰显了“道”的某些方面,一物也只是显示了万物的某些方面,愚蠢的人看到的只是一物或者一物中的某些方面,就自以为认知了“道”,这就是无知的表现。”
5、计划者与执行者要保持经常的沟通:计划者如果缺乏实践经验,可能会提出不切实际的想法,需要执行者加以纠正;计划者不可能规定执行中的每个细节,需要执行者灵活处理细节;执行者有时会有偏离计划目标的行为,需要领导者发现并加以制止;领导者在计划执行的过程中,可以实施必要的监督、控制、考核,但对于执行者可以完成的事务,不必插手,不必干预。
6、计划者和执行者要抱着“有失误首先从自己身上指原因,有功劳应当同大家分享”的心态,以纠正在现实中经常出现的“争功诿过”现象,避免组织陷于争吵之中。
注释:
①龚礼财编著:《彼得·德鲁克教你最有效的企业管理之道》,中国纺织出版社,2013年1月第1版第40页。
②龚礼财编著:《彼得·德鲁克教你最有效的企业管理之道》,中国纺织出版社,2013年1月第1版第36页。
③龚礼财编著:《彼得·德鲁克教你最有效的企业管理之道》,中国纺织出版社,2013年1月第1版第32页。
④龚礼财编著:《彼得·德鲁克教你最有效的企业管理之道》,中国纺织出版社,2013年1月第1版第34页。
(本文选自陈杰思著《正道管理学》第二十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