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拓展式学习运用平台 | 手机版

自我管理

当前位置:首页 > 自我管理 > 自我思维管理 >第一节 阴阳思维 >正文

正文 第一节  阴阳思维 (下)

日期:2021-06-12

查看次数:484

T 浏览字号

分享到: 

 

第一节  阴阳思维 (下)

                         陈杰思

 

七、阴阳互补

阴与阳相互吸引、相互补充而结合成为更为优异事物。既存在着“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现象,也存在着“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现象。正如山水画中刚柔、冷热黑白、虚实抑扬顿挫相摩荡而构成美丽的图景。《乐记》描述了由阴阳互补而构成的生机勃勃的自然世界“地气上齐,天气下降,阴阳相摩,天地相荡,鼓之以雷霆,奋之以风雨,动之以四时,暖之以明,而存化兴焉。

如果男人刚毅勇敢,女子柔美和顺,共同组成家庭,刚柔相济、动静相宜、缓急相和,就产生阴阳互补的效果。如果男方女方都要争强好胜,必定发生冲突;如果男方女方都是阴柔谦顺,则家庭缺乏活力。在一人身上,阴与阳两种品性兼而有之,也有互补之效。《尚书•皋陶谟》曰:“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意思是说,宽大而又小心,柔顺而又有立场,老实而又恭敬,有才干而又谨慎,驯服而又刚毅,正直而又和气,直率而又注意小节,刚正而又求实,强猛而又守义。孔子倡导阴阳互补的人格模式:“泰而不骄”、“欲而不贪”。弟子说孔子既有威仪,又非常慈祥;既有威严,但是不会过分;既恭敬又很安详。

 

  • 阴阳

阴与阳之间相互感应、相互作用,万物生生不息。《泰》卦的卦象是乾卦在下、坤卦在上,表示上天之阳气下降,大地之阴气上升,阴阳二气交感,万物化生,事事通达。“人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  (《周易•泰•彖》)阴阳互动:“刚柔相摩,八卦相荡。”(《周易•系辞》)所谓“刚柔相摩”就是指阴和阳之间相互作用,所谓“八卦相荡”,即指多种事物之间的互相作用。“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只有阴阳互相作用,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九、阴阳平衡

《老子》“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阴阳保持平衡,谓之“中正”、“中和”。阴阳平衡并非指阴阳各占一半,有时可以偏阳,有时可以偏阴,偏于阳而不违中道者谓之“刚中”,偏于阴而不违中道者谓之“柔中”。春夏偏阳,秋冬偏阴,假若隆冬季节或炎夏季节出现阴阳相等、温凉适中的天气,反而有违自然之道。打破阴阳平衡,会导致灾难。 司马光认为,寒热阴阳失和,就会导致天灾;礼乐刑罚失和,就会导致乖叛;刚柔缓急失和,就会造成伤害;饥饱寒热失和,就会带来疾病。孔子主张:“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宽严相济,相互制约,从而保持平衡。动与静,远与近,高与低,明与暗,张与弛,开与合,虚与实,疏与密,藏与露,繁与简,奇与正,呼与应,主与宾的统一与协调,中和之美。

中医学认为“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素问·阴阳应大论》)中医治病,其目的就是恢复身体气场的阴阳平衡“谨察阴阳之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素问·至真要大论》)炁的基本的研究方法是修证即是以自己的生命为“设备”,调理自己身体上的炁场,使之与宇宙炁场相互感应,吸收良炁,排除恶炁,恢复阴阳五行的平衡。如果不经过修证,而是仅仅凭着物质仪器测试或抽象思考,永远不可能把握炁之真谛,同时也会造成对经典的误解。

 

十、阴阳消长

阴阳相互制约当阴消减时就相应增长阳增长时相应消减。在一定范围内,同一向度上的阴炁和阳炁处于此长彼消或彼长此消的运变过程中。阴炁与阳炁的消长,维持着炁的动态平衡。如在自然界中,阴气逐渐消减, 阳气逐渐增长气候逐渐变热阳气逐渐消减, 阴气逐渐增长, 气候逐渐变寒。

 

阴阳思维在社会中的运用:

在社会中,个人与社会、自由与规范、理性与德性、科学与人文、民主与治理、竞争与和谐、平等与秩序、激进与保守、物质与精神、多元与一统、权利与责任、形式与内容等范畴,其中一方为阳,一方为阴。不宜将阴阳两方完全对立起来,单纯强调其中一方面,而否定另一方面,就会造成社会的偏差、极端或病态,形成单向度的社会在社会中,阴阳双方需要摆正位置,各退其所,互补互含,相辅相成,达到平衡的状态。

   个人与社会:在肯定人体的自主、独立、个性、价值与尊严的同时,也要维护社会的利益,协调社会关系,确立社会角色,抑制人欲的恶性膨胀。个体的价值与尊严,只能在社会中得到体现,孤立的个体不存在尊严问题。当然,也不能站在抽象的或虚幻的社会利益和国家利益的立场上(实际上是某些个人或集团的利益)否定、侵害个人利益和个人尊严。

    自由与规范:绝对的自由是不可能的,需要有合理的限度。任何自由的个体,都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践行礼仪,尊重习俗,否则个体会走向混乱和无序。动物因受自身能力的限制,只能遵循自然法则,人的能力已突破了自然的限制,如果不对他进行文化的限制、道德的限制、社会的限制,则是非常可怕的动物。人有权利反抗邪恶,但不能背离正道。极端自由主义已发展到家庭瓦解、同性恋、性解放的阶段,已背离了正常的人性。当绝对自由的人处于对所有人的战争状态之中,他是不可能真正自由的。

    理性与德性:若将理性作为审判一切的唯一尺度,得不到理性验证的善、美、信仰、宗教等就会被摧毁。任何事物都需要同时接受理性和德性的双重评判,即儒家主张的“既仁且智”。不能仅仅依靠人的理性,因为人性中恶的方面,人的“可堕落性”会将人的理性当做工具。

    科学与人文:缺失人文、宗教、信仰的科学,走向科学主义,走向异化,导致人类朝着自我毁灭的方向加速前行。孔德“宗教—玄学—科学”之文明进化图式,近代中国的“科学”与“玄学”之争,“以科学代替宗教”之论,均是将科学与人文、宗教割裂开,甚至对立起来。西方启蒙思想家在高举“科学”、“民主”大旗的时候,反对宗教专制,但还是维护人民的宗教信仰。而在新文化运动时期,高举“科学”、“民主”之大旗,反对封建专制,同时反对中华民族的信仰主体——孔教,破坏了中国人民的宗教信仰。

    民主与治理:民主是需要提倡的,但也是需要克制的,没有克制的民主,就会出现社会混乱、道德失范、物欲膨胀、庸俗恶俗等问题。社会应当形成政治、法治、文治、德治、礼治五个治理系统。

  竞争与和谐:竞争升级为斗争,斗争升级为战争,会给人类带来深重的灾难。和谐是一个健康社会的标志,和平则是人类的共同追求。

    平等与秩序:过于强调平等而忽略角色的差别,社会就丧失平衡机制。必须有合理的社会结构,将个人放在人伦关系、社会关系的一个恰当的点上。

  激进与保守:当一个社会放任激进主义泛滥,而没有强大的保守势力加以制衡,则传统就会断裂,社会就会被撕裂,失去发展的连续性。“大破”之后就是废墟,不可能在废墟上“大立”。激进派将中华民族与西方民族的文化差异,即“华夷之别”,偷换成“古今之别”。将中华文化视为“古”,将西方文化视为“今”,从而否定中华文化。当回顾新文化运动历史时,许多人将激进派当做历史的主线加以肯定,而将保守派作为历史的背景加以贬斥,而不是将新文化运动作为激进派、保守派共有的舞台。

    物质与精神:现代社会物欲膨胀,许多人丧失了精神信仰,丧失了审美的能力,成为“拜物教”的信徒。享乐主义、消费主义泛滥,将高尚的精神生活弃之如敝屣。

    多元与一统:失去一统性的多元,易走向相对主义、怀疑主义、虚无主义,走向思想的混乱。在思想领域中,中华传统经学建立了统一的思想价值体系,为中华民族共同信奉。

  权利与责任:先秦儒家讲“君臣有义”、“父子有亲”、“夫妇有别”,主张互尽义务。而后代体现法家思想的“三纲”,则重在上位者的权利,剥夺下位者的权利。在家庭之间,强调亲情可以化解矛盾,而在社会领域,特别在君臣关系中,亲情已丧失其效力,只能走法治与制衡之路。

  内容与形式:中国长期以来形成形式主义,重形式而轻内容。如:在教育中,重视建设校舍、重视文凭、重视职称、重视论文数量,而不重视教学质量,不重视真才实学,不重视课程内容,不重视论文质量。

阴阳思维在美学中的运用:与阴刚与柔、与静、拙与巧淡与浓、虚与实、黑与白、雅与俗、轻与重、缓与急、疏与密、方与圆、形与神等范畴。在传统建筑中阴阳相济、山水交会 动静相宜、高低俯仰、 应比承乘前后呼应、 左右关联等概念。

阴阳思维也运用于刑法中。汉代中期以后,秋冬行刑渐成常规,其理由是:“天有阴阳, 阴阳有四时,四时有政令。春夏则予惠布施宽仁,秋冬则刚猛盛威行刑。 赏罚杀生各应其时,则阴阳和,四时调,风雨时,五谷升 。”(《后汉书·五行志》)

在管理中,也可以运用阴阳思维解决以下难题:效率与公平、质量与数量、专注与多元、集权与分权、创新与守成、合作与竞争、纪律与自由等。

阴阳思维也用于解释自然现象。《淮南子》提出 “ 阴阳相薄为雷 , 激扬为电”宋代人说:“磁石吸铁, … … 皆阴阳相感隔碍相通之理

西方开始重视中国的阴阳学说,并加以研究。波科特认为“阴相当于一切收敛的、反应性的、保守性的东西,而阳则指伸展的、扩张的、要求性的东西。”F.卡普拉也认为:“阴应当解释为反应性的、紧缩的、合作的行动,阳则是扩张的、伸展的、竞争性的行动。阴的行动考虑环境,阳的行动考虑自我。”卡普拉认为,西方文化的弊端,就在于割裂了阴与阳的互补、互渗、互化的关系。西方社会“一直崇尚阳而贬损阴,认为理性知识高于直觉智慧,科学高于宗教,竞争高于合作,开拓自然资源高于保护自然资源,等等。这种强调阳的做法,一开始是受到父权制的支持,后来又被过去三个世纪中占统治地位的感性文化所鼓励。”

(经典诵读:和之阴阳和谐)

 

 

(版权声明:本文选自《正道管理学》第章。《正道管理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的登记号是:国作登字-2020-A-00018619,著作权受国家法律保护。未经作者授权,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印刷、复印、录制、出售《正道管理学》章节。正道管理学网站(http://zdglx.com/)为发表《正道管理学》的唯一官方网站,未经作者授权,任何网站不得转载《正道管理学》章节。为方便读者使用,欢迎使用本网站文章标题右下方的分享键,将文章分享到微信、QQ、博微、电子邮箱等平台,也可以通过手机右下方和右上方分享键转发、分享、收藏。)

 

 

发表评价: *
姓       名:
验证码:

评论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