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拓展式学习运用平台 | 手机版

自我管理

当前位置:首页 > 自我管理 > 自我健康管理 >正文

第一节  健康管理相关问题

日期:2021-06-12

查看次数:274

T 浏览字号

分享到: 

 

第一节  健康管理相关问题

 

陈杰思

 

一、健康管理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对影响健康的因素进行过如下总结:健康 = 60%生活方式 + 15%遗传因素 + 10%社会因素 + 8%医疗因素 + 7%气候因素。据卫生部统计,我国健康产业,包括保健产业、医药产业及与健康相关的产业,仅占GNP的4%-5%,而发达国家一般占到了15%。《2016世界卫生统计》报告,全球人均寿命为71.4 岁,中国人均寿命 76.1 岁在美国,70%的居民拥有个人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和健康危险因素评估,由专业医师或健康管理师对其进行个性化健康咨询和心理辅导,并进行长期跟踪和督导服务。

国内外大量预防医学研究表明,在预防上花1元钱,就可以节省8.59元的药费,还能相应节省约100元的抢救费、误工损失、陪护费等。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客户健康管理是健康管理专业人士客户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建立个人健康档案,提供健康咨询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使客户从社会、心理、环境、营养、运动等多个角度得到全面的健康维护和保障服务。

自我健康管理就是自己对自己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学习并运用医疗保健知识,接受健康指导,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养成健的生活方式远离疾病,或者尽快恢复健康,减少医疗支出,提高生命质量。客户健康管理存在着专业化的优势,但也存在着利用信息不对称而对客户进行欺诈的风险,而自我健康管理则可以减少被欺诈的风险,但同时也存在着不专业的短处。自我健康管理通常会采纳这些建议:定期接受体检,及时发现健康隐患;吃新鲜、有机食品,不吃垃圾食品、加工食品、农药超标食品;控制体重,控制食量;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并持之以恒地锻炼;在安全、无污染的环境中生活和工作;唾眠充足;适度饮酒;禁止抽烟;保持愉快的心情和宁静的心态等等。

可以改变的健康危险因素:不合理饮食、缺乏运动、吸烟酗酒、过度劳累等不良生活方式,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异常指标因素,精神压力、精神焦虑等心理因素,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的环境因素等干预有饮食干预运动干预心理干预营养干预、药物干预、治疗干预等。

 

二、健康标准

1948 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 :“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

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身体健康十项标志:

1、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的繁重工作;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勇于承担责任,不挑剔所要做的事;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身体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5、能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和眼睑不发炎;

8、牙齿清洁,无龋齿,不疼痛,牙龈颜色正常且无出血现象;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丰满,皮肤富有弹性。

 

世界卫生组织所提出的心理健康十大标志

1、有充分的安全感;

2、充分了解自己,对自己的能力作出恰如其分的判断;

3、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

4、生活目标切合实际;

5、保持个性完整和和谐;

6、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

7、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能适当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9、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与兴趣爱好;

10、在不违背社会道德规范的情况下,个人的基本需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

 

中医认为,健康的基本要求是:阴阳平衡形与神俱天人合一《素问·生气通天论篇》“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中医将“精、气、神”视为人生三宝“精”指藏在体内维系生命的各种精微之物,它来源于父母,尔后又得脾胃运化水谷及五脏功能所生之精微物质源源不断充养,藏之于肾。“气”就是存在于人体上的气场,与天地的气场相通,与环境中的气场相生或相克。“神”就是人的精神活动及其外在综合显现。精旺才能气足,气足才能神活。

中医是通过补偏救弊来恢复阴阳平衡“热者寒之,寒者热之”《素问·至真要大论》,指的是用寒凉药物治疗热病,用温热药物治疗寒病。又如“实则泻之,虚则补之”《素问·三部九候论》运用补虚泻实的方法来纠正机体的虚、实之弊。有的人不根据自己身体的情况,违反“虚则补之”法则,迷信广告,补药,反而给身体带来损害。

有人这样归纳:中医认为,健康的人应该符合以下10个标准:双目有神脸色红润声音洪亮呼吸匀畅牙齿坚固头发润泽腰腿灵便体形适宜记忆力好情绪稳定

 

三、中医的治未病思想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译:圣人不必等病已经发生再去治疗,而是在疾病发生之前进行治疗;不必等到祸乱已经发生再去治理,而是在祸乱发生之前治理。如果疾病已发生,然后再去治疗,祸乱已经形成,然后再去治理,那就如同口渴了才去掘井,战乱发生了才去制造兵器,一切都晚了。”

当疾病尚未产生时,个人通过调摄情志适度劳逸合理膳食谨慎起居自我调整,运用气功、导引等健身方法,运用针灸、推拿、药物调养等方法调节机体的生理状态,维持人体脏腑、经络、气血等功能状态处于稳态平衡“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当疾病处于萌芽状态时,及早发现,及早调理,及早治疗,使疾病在萌芽状态中被消除,从而使之没有演化为重病、大病。

当疾病出现时,病势,截断疾病的发展、传变。治疗肝病时常配合健脾和胃之法,使脾旺不受邪《难经·七十七难》:“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传之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译:所谓治未病,是指看到肝上有病,知道肝上的病会传到脾上,所以要先增强脾之气,使之不会受到肝的邪气的侵害,这就是‘治未病’。)

 

四、中医与西医的差异

中医重整体,西医重局部:将局部病变放在个体生命的整体中考察,注重局部病变与全身脏腑组织的关系,将个体生命和健康放在自然环境的系统中(天地之间)加以考察,观察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人的身心所产生的影响。各脏腑组织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协同作用和相反的制约作用,例如,舌与脉不同改变可以反映全身脏腑的功能情况。个人生命存在于天地之间,健康调理应考虑天地因素。“天”主要包括五运六气、季节节气、气候特点、自然灾害、天文现象等,“地”主要为地域地形、植被、土壤、水源等。西医以还原论为基础,认为整体是由局部构成,较注重对机体局部生理病理状态的把握

中医重个性,西医重共性:中医强调“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强调一人一方、同病异治,体现个性化特点。个性化的健康管理包括状态辨识结果的个性化、干预方案的个性化、效果评价的个性化,充分考虑个体生命在年龄、性别、体质、遗传、经济条件、所处环境等方面的区别。西医注重把握疾病与治疗的共性特点,制定统一的疾病诊疗标准,同病同治

中医重功能,西医重结构:中医注重无形的功能,如藏、经络、气血津液的运行变化西医重视有形的结构如组织胚胎学、人体解剖学、影像学检查等。

 

(版权声明:本文选自陈杰思著《正道管理学》第十二章。《正道管理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的登记号是:国作登字-2020-A-00018619,著作权受国家法律保护。未经作者授权,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印刷、复印、录制、出售《正道管理学》章节。正道管理学网站(http://zdglx.com/)为发表《正道管理学》的唯一官方网站,未经作者授权,任何网站不得转载《正道管理学》章节。为方便读者使用,欢迎使用本网站文章标题右下方的分享键,将文章分享到微信、QQ、博微、电子邮箱等平台,也可以通过手机右下方和右上方分享键转发、分享、收藏。)

发表评价: *
姓       名:
验证码:

评论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