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拓展式学习运用平台 | 手机版

组织管理

当前位置:首页 > 组织管理 > 变革管理 >案例

《稻盛和夫重振日航》

日期:2021-06-10

查看次数:306

T 浏览字号

分享到: 

 

稻盛和夫重振日航

 

 

日航原是民营企业,后被收归国有。1987年,迫于经营压力,日本政府将其出售,使得日航再次成为民营企业。但政府依然拥有34%的股份。日航虽然在名义上实现了私有化,但由于规模太大、员工太多,一旦出现问题,将会震动日本社会经济,因此政府始终对其照顾有加。简单点说,日航性属民营,实为国有。中国国有企业所有的弊病,它同样不可避免。

在剖析日航失败的原因时,日本国内外的说法各异,但比较统一的意见是:首先,经营导向不明,缺乏市场意识。利润最大化即便不是企业首要目标,也应该是主要目标之一。但在日航,由于事实上的国有性质,政治因素成为其发展的主导因素,完全缺乏市场机制。据业内人士反映,日航在经营中太过注重规模,忽视市场需求。为了追求大而全的形象,几乎不考虑航线是否能够盈利。统计显示,日航国内航线超过150条,但搭乘率达到70%的航线不足20条。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日本有20多个机场只有日航一条航线。当然,之所以如此,不仅仅是因为日航管理层缺乏经营意识,还因为政府的干涉和掣肘。据媒体披露,为了解决就业问题和离岛交通问题,日本政府曾强制要求日航收购改组国内赤字航线,保留自身无法实现盈利的航线。常年的运营压力,再加上近些年来的经济危机,日航终于积重难返。

其次,机构臃肿,缺乏成本意识。日航航线众多,机种繁杂。各种机种都需要不同的驾驶人员和维护人员,导致人员需求极大。截至2010119日破产前,日航员工超过5万名,再加上远超过同业的工资水平,使得日航的运营成本极高。日航员工每年领取相当于18个月的工资,即便退休人员,享受的福利待遇也远远高出其他航空公司。与此同时,日航的飞机机种搭配极不合理,在其所拥有的274架飞机中,有多架大型飞机燃油效率极低,而搭乘率又一直不理想。在这种运营模式下,日航运营成本居高不下。当政府削减对其财政支持后,这种毫无成本意识的运营模式,当然无法适应严峻的市场竞争。

再次,管理僵化,缺乏现代管理理念。几年前,日航内部曾做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与竞争对手全日空相比,日航存在着诸多不足,比如:全日空决策快,日航决策慢;全日空重视公司外部环境,而日航重视公司内部环境等。但这些“市场”调查结果,并没有改变“政治”日航的经营方式。每当遇到困“不能改!因为我们境时,日航决策层只需对政府说一句:要安全第一”,就搪塞过去了。即便是员工层面,也是人浮于事。很多职员已经习惯于“大锅饭”,对业务效率化的建议,一直都采取消极态度。

 

(摘录自姜美芝著:《中国企业的活法》,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112月第一版50-52

 

 

发表评价: *
姓       名:
验证码:

评论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