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拓展式学习运用平台 | 手机版

组织管理

当前位置:首页 > 组织管理 > 目标管理 >案例

《阿里巴巴的企业使命》

日期:2021-06-05

查看次数:334

T 浏览字号

分享到: 

阿里巴巴的企业使命

 

 

随后,阿里巴巴确立了“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使命。阿里巴巴生长在私营小企业发达的浙江,马云深谙周围中小企业的困境和他们的需要。除此之外,阿里巴巴现实的考虑是亚洲和全球最大的出口供应基地。中小型供应商密集,但众多的中小型出口商由于渠道不畅,被大贸易公司控制,而只要这些小公司上了阿里巴巴的网就可以被带到美洲、欧洲。

阿里巴巴公司相信,将互联网的力量与开放公平的全球贸易环境相结合,能够创造草根阶层的经济机会。

使命感一直在驱使着阿里巴巴的发展。马云表示,企业做第二、第三很简单,因为有模仿的对象,而阿里巴巴的模式却没有可以模仿的先例。不知道下一步怎么做产品,要不要做这个产品,要把公司领向哪里,没有指导,没有效仿的对象。这时候就是使命感在驱使着阿里巴巴的发展。阿里巴巴的使命就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阿里巴巴的一切行动围绕使命感,为使命服务。

马云曾思考:什么是驱使那些伟大企业继续发展的动力呢?马云回忆道:“2003年,我们阿里巴巴在B2B领域发展已经是很好了。怎么走下去,我很迷茫。当你站在第一的位置上,往往不知道该往哪里走,因为第二、第三可以跟着第一走,但是第一没有参照。那时我凭什么作出一系列决定?就是凭着使命感。”下无敌手'。我们再看另外一家公司——迪斯尼。迪斯尼公司的使命是Make the world happy(让世界快乐起来) , 所以迪斯尼所有东西都是令人开开心心的,拍的戏也都是喜剧,招的人也全是快乐的人。”

被誉为“世界第一CEO”的韦尔奇在其自传《赢》中这样记述道:“在(通用电气)公司大大小小的会议上,我们持续不断地重申有关企业使命的问题。每个决策或项目都要同使命感挂钩。我们公开地奖赏那些表现出使命感的人,请走那些由于各种原因不能认同企业使命的人(通常,不认同的情况都表现为对老业务模式的怀念)。”

阿里巴巴的很多决策都从自己的使命感出发而非仅考虑利润。从自己的使命感出发,阿里巴巴放弃了很多赚钱模式、马云谈道:“我们曾经有一些思考。第一个是短信。我进入门户站点看了一下,我觉得这里面欺诈的东西太大了。第二个赚钱的模式就是游戏。2002年如果把所有资金都押在游戏上过一两年就可以赚钱。但是2002年有一件事儿让我猛然惊醒。有一个亲戚跟我说晚上和太太玩游戏到夜里三点钟;我又看见儿子天天回来跟我讲游戏。如果发现所有孩子都在玩游戏的时候,一个国家会怎么样?所以我说阿里巴巴钱再多,也不投游戏。我们有我们的想法,我们就不做,所以至今为止我们没有一分钱做游戏。别人做我不管,但是我不做。”

为了让商人更轻松地做生意,在阿里巴巴的每一款新产品推向市场之前,马云都是该产品的“第一测试员”。他一再坚持,“只要我马云不会用,社会上80%的人就不会使用。”如果“第一测试员”这关过不了,那些神通广大的工程师们都得返工重新做。

阿里巴巴在做每一个决定之前,都会考虑到怎样去做才会使客户的利益更大化。马云说道:“我们提出‘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以后,我们就把这个作为阿里巴巴推出任何服务和产品的唯一标准。我们以前曾经说最少推出一个免费的产品,我们的工程师和产品设计师、销售师马上想到免费搞得复杂一点,将来收费搞得简单一点就可以了。所以我们的产品就越做越复杂。后来问我们的使命是什么,我们全体员工就说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那为什么把产品搞得那么复杂?一下就醒了,我们就把产品做得非常简单。让客户越来越简单,把麻烦留给我们自己,这就是使命感的驱动。”

2005年,时任阿里巴巴人力资源总监的郑璐在一次演讲中说道:“目前阿里巴巴要推出一项服务,我们首先要问问自己,这件事情能否帮助我们的商人,让我们的商人做生意简单一点,规避一点风险。我们首先会问这个问题,如果不是,对不起,这个项目我们不会做。

使命感只有被全体员工接受和认可才能够产生作用,通用电气前CEO韦尔奇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因此, 他通过各种方式将“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竞争力的企业”这一使命传达给通用电气公司的全体员工;他在每一个公开场合都会反复强调这一使命,并且通过“数一数二”战略来强化员工对使命感的认识,还将每项业务中的重要决策都与使命感相挂钩。

韦尔奇在其著作中这样记述道:“以GE的使命感为例。从1981年到1995年,我们提出,自己的目标是成为‘世界上最有竞争力的企业',让公司的每个业务领域都能在市场上占据第一名或第二名的位置,任何不能达到该要求的业务都必须整改、出售或关闭。毫无疑问,这样的使命感具有非常清晰的含义,非常具体,表述准确,没有任何抽象的东西在其中。同时,这个使命又是壮志凌云的,它表明了GE征服全球市场的雄心。”

“这样的使命感以一连串不同的方式进入了我们的生活。首先,在当时的环境下,人们还习惯于把公司的商业战略封存在总部的信封中,而关于它的任何信息都来自于公司上下的流言。但我们却决定,要公开讨论哪些业务已经进入市场头一二名的位置,哪些业务必须迅速补救,甚至放弃。如此坦诚的态度使整个公司大为震惊,然而,把公司的使命真实地呈现给全体员工却带来了良好的效应。在某些产业被出售的时候,尽管许多人可能并不喜欢,但他们至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发表评价: *
姓       名:
验证码:

评论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