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拓展式学习运用平台 | 手机版

管理之道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之道 > >正文

第八节  清正廉明

日期:2021-06-20

查看次数:450

T 浏览字号

分享到: 

 

第八节  清正廉明

 

题解

廉洁是为政者的最重要的德行,由廉洁产生公正,由廉洁产生威严,由廉洁而维护法律的尊严,由廉洁产生行政的效率。腐败是个人或集团,为谋取个人利益和集团利益,利用公共权力或公共资源,损害他人利益或公共利益的行为。清廉=权力+道德高尚+权力受到限制和监督腐败=权力+道德败坏+权力不受限制和监督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陷入“打江山,坐江山,吃江山,败江山”的恶性循环之中原因就在于得不到有效的限制权力自私人性相结合,臣都要通过权权交易和钱权交易来营建关系网络以维护权力形成腐败势力的自我维护机制

中国的反腐败斗争已取得明显的成就。防范腐败的八个对策是:

第一策:权力来自选举根据国情条件建设公正的选举制度。

第二策:有效制约权力权力的制约主要有六种形式: 监察权力制约权力,司法权力制约权力,人民代表制约权力,减少权力的运用范围,改变权力集中于个人的现象,公民社会制约权力。

第三策:政务公开透明建立官员财产公示制度,建立政府财政支出公示制度,实行政务公开制度,建设公共工程的招投标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以防止暗箱操作

第四策:建设廉洁文化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弘扬中华十大义理,形成崇尚廉洁痛恨贪腐舆论环境形成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形成正气压倒邪气社会环境,形成奖廉惩贪的法治环境。

第五策:强化人民监督通过人民代表监督官员人民检举、控告腐败官员强化舆论监督在媒体上形成公共意见压制腐败分子。

第六策:提高惩罚力度没有人会因为偶尔发生的车祸而拒绝买车、开车、坐车,因为车祸出现的可能性较低。如果腐败分子受到惩罚的可能性同开车、坐车遇到车祸的可能性差不多,那么,腐败分子就不会因极少数腐败分子受惩罚而停止腐败行为。

第七策:培养道德素质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毅和十大义理培养十大官德。发挥道德“禁于未然之前”的作用,使官员不愿腐。

第八策:法治德治并重反腐败最根本的途径是法治如果仅仅强调“法皆可为”,则大量的不道德、不文明但又不违背法律的行为就有了存在的空间这些“小恶”积累或滋长就成为大恶。道德品质的培养主要还是靠德治

 

〖圣贤经典〗

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之身。(西汉·桓宽《盐铁论•疾贪》)

【译】要使影子正,必须要先正标杆;要使下层廉洁,必须是上层的人自己身体力行。

(链接案例:《长孙皇后》)

 

廉者常乐无求,贪者常忧不足。([隋]王通《中说•王道》)

【译】廉洁的人总能因没有太多的欲求而快乐,贪婪的人则总是因为贪心不足而忧戚。

(链接案例:《李嚼以俸外为赃》)

(链接案例:《杨震拒贿》)

 

官清则政善,政善则民安。(邹应龙《弹劾严嵩稿》)

【译】官员清廉,政治就好了;政治好了,人民就安宁。

(链接案例:《一代名相诸葛亮》)

 

 

惟淡可以从俭,惟俭可以养廉。([明]周顺昌《忠介烬余集》卷二)

【译】只有淡泊才可以节俭,只有节俭才可以培养清廉。

(链接案例:《孙中山的遗嘱》)

(链接案例:《“三不”官海瑞》)

(链接案例:《于谦两袖清风》)

 

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唐]吴兢《贞观政要•贪鄙》)

【译】当君主的贪婪,必定会失去国家;当臣子的贪婪,必定会断送性命。

(链接案例:《鹤有禄位》)

 

天下官吏不廉则曲法,曲法则害民。([宋]范仲淹《范文正公集•再进前所陈十事》)

【译】天下的官员不廉洁就会破坏法律,破坏法律就会危害百姓。

(链接案例:《刘谨与和珅》)

 

 

严下吏之贪,而不问上官,法益峻,贪益甚,政益乱,民益死,国乃以亡。(王夫之在《读通鉴论》)

【译】严格追究小官吏的贪污,而不追查上级官员,法律越严峻,贪污越厉害,政治越混乱,人民就更多死去,国家最后走向灭亡。

(链接案例:《朱元璋反贪行动》)

(链接案例:《李膺惩恶除害》)

 

在官惟明,莅事惟平,立身惟清。清则无欲,平则不曲,明能正俗。三者备矣,然后可以理人。(《忠经•守宰章》)

【译】为官就在于清明,理事就在于公平,立身就在于清白。清白就会没有欲望,公平就能不扭曲,清明就能端正风俗。这三者具备了,才能去管理别人。(莅[lì]:治理。)

(链接案例:《包青天》)

 

 

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曹月川集·年谱》)

【译】衙吏不畏惧我严厉,却畏惧我清廉;人民不服气我的才能,却服气我的公正;公正,那么人民不敢怠慢;清廉,那么衙吏不敢欺侮。公正产生严明,清廉产生威信。

(链接案例:《汉武帝行法无假贷》)

(链接案例:《孙中山劝兄罢官》)

(链接案例:《周恩来总理》)

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宋史•岳飞传》)

【译】文臣不贪图钱财,武臣不顾惜死亡,国家就得到太平了。

 

本文选自陈杰思著《正道管理学》第二十一

发表评价: *
姓       名:
验证码:

评论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