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拓展式学习运用平台 | 手机版

管理之道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之道 > >案例

长孙皇后

日期:2021-07-01

查看次数:475

T 浏览字号

分享到: 

 

长孙皇后

 

《旧唐书•后妃传》记载,长孙皇后的祖父是北魏拓跋氏,是鲜卑族人。在南北朝时期,经过民族大融合而汉化。他的父亲名叫长孙晟,曾经在隋朝担任右骁卫将军。

历来后宫都是皇后与妃嫔争宠、妒忌,相互争斗,导致悲惨之结局。然而,长孙皇后却不一样,她贵为皇后,却十分善良仁慈,心胸也很宽广。唐太宗在位时,后宫和睦团结,很大一部分的功劳都归功于长孙皇后。

当时,豫章公主的生母在生下女儿之后就去世了,长孙皇后就将小公主带到自己身边抚养,对她就像亲生女儿一般。得知其他妃嫔生病了,长孙皇后就将自己的药膳停了,送给生病的妃嫔服用。如果宫中之人不小心触犯了宫规,惹得唐太宗勃然大怒,长孙皇后会帮助唐太宗将宫人依法处置。

由于深谙朝中外戚专权给国家带来的灾难,长孙皇后以史为鉴,请求唐太宗不要因为自己的缘故而将重权授予自己的亲属。长孙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从前就与唐太宗感情深厚,私交颇深,后来又随其南征北战,替他出谋献策,还是策划“玄武门之变”的一个主要人物,一直被唐太宗视为心腹。后来唐太宗登上皇位之后,想将执掌朝政的重权交给长孙无忌,可是长孙皇后却坚决不同意。她以汉朝吕后、霍光两家为例,指出外戚专权的恶果,希望唐太宗不要让她的哥哥做执政大臣;同时,她又找来自己的哥哥,仔细地给他分析了外戚专权的弊端和恶果,劝说哥哥不要接受唐太宗的册封。最终,唐太宗无奈地答应了长孙皇后的请求。为了避免家庭凌驾于朝廷之上,长孙皇后常常告诉身边人,自己“只管家务,不参与政治”。然而国家面临安危的时候,长孙皇后却能以自己特殊的身份来进行理智的劝导。

唐太宗有一次曾怒气冲冲地罢朝回宫,边走边骂:“看我不杀了这个田舍翁!”长孙皇后见状,连忙上前问清缘由。原来,魏征常常在朝堂上给唐太宗提意见,以至于冲撞了李世民,让他觉得很难堪,因此十分生气。

长孙皇后听完唐太宗的话以后,立刻换上朝服,立于庭中。唐太宗吃惊地问她为什么要作此打扮,长孙皇后回答说:“大臣敢于直言进谏,是因为君主是明智的。魏征之所以会这样,不正是因为您圣明吗?因此我才向您表示庄重的庆贺啊!”唐太宗意识到了自己的过错。身为皇后,长孙氏的地位不可谓不显赫,然而她却一直过着简朴的生活,无论是穿戴还是日常用品,她追求的都只是简朴够用,而不要求奢侈豪华,唐太宗因此而十分敬重她。

贞观八年(公元634年)长孙皇后得了重病。太子请求唐太宗大赦天下,并劝说别人出家,以期得到神明的保佑,让长孙皇后早日康复。得知这件事情之后,长孙皇后却说:“大赦是关乎国本的大事,劝别人出家则有损他人的利益,怎么可以因为我就乱了国家的法度,破坏别人的幸福呢?”后来,长孙皇后病情恶化,一时间生命垂危。而就在这个时候,她还念念不忘江山社稷,请求唐太宗善待忠信之人,远离馋邪奸佞之人,要轻徭薄赋,减轻百姓负担。同时,长孙皇后还留下了不厚葬的遗言。她对唐太宗说:“本来我就没有做过什么有益于人民的事情,死了又怎能厚葬呢?况且葬者藏也,本来就不希望让别人看见。自古以来的圣贤没有哪一个不批判厚葬,推崇薄葬的。只有在无道之世才会建造宏伟的陵墓,劳费于天下,更令天下有识之士耻笑。我死了以后,请将我依山而葬,不要起坟,也不要棺椁,随葬之物只需木瓦之物,这才是陛下不忘记臣妾啊!”

【启示】此事例印证:“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之身。”长孙氏贵为皇后,却能以身作则,力行节俭,不事奢侈,谦敬礼让,劝谏皇帝,她的美德真可谓母仪天下。

 

(摘录自陈杰思著:《廉》,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年3月第一版)

 

发表评价: *
姓       名:
验证码:

评论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