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节 正己正人
日期:2021-06-19
查看次数:921
T 浏览字号
第十节 正己正人
〖题解〗
自己主张或提出的道德准则,首先自己要做到,再要求别人做到。如果将自己不想遵守的标准强加于人,或者对自己采取宽松的标准,对别人采用严苛的标准,这就是奉行双重标准。
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以身作则,给别人树立正面的形象。在给别人提出道德要求的时候,要先想一想,自己是否已经做到了,别人是如何看自己的。当别人接到要求时,他就会先看你是否按这一道德要求去做了。如果看到你做了,他才会心悦诚服,愉快地按照你的要求去做。如果他看到你只说不做,只要求别人而不要求自己,他就会产生抵触、厌恶情绪。“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三句话,按照儒家的理念,可以解释为:“君王应当做臣子的榜样,父母应当做子女的榜样,丈夫应当做妻子的榜样。”
孔子曾经说过:“古之学者为己”。儒家讲的为己之学,就是指自我的完善与提高,而不是讲满足自己的私欲。
〖圣贤经典〗
故君子之学,以己度人。己之所欲,则知人之所欲;己之所恶,则知人之所恶。(《心斋王先生全集》卷一)
【译】君子所学,是通过自己的心理来推测他人。自己有所欲求,就知道别人也有所欲求。自己有所厌恶,则知道他人也有所厌恶。
免人之死,解人之难,救人之患,济人之急者,德也。德之所在,天下归之。(《文韬·文师》)
【译】免除人的死亡,解救人的困难,解除人的灾难,救济人的危急,这就是道德。有了道德,天下就会归顺。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小雅•车辖》)
【译】 品行象高山一样,人人仰视;行为正大光明,是人们行动的准则。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道德经》卷上)
【译】生养万物而不占有,培育万物而不倚仗,功业成就而不居功。
君子之学,为己之学也。为己故必克己,克己则无己。
([明]王阳明《王文成全书》卷八)
【译】君子的学问,是修养自己的学问。修养自己必须克制自己,克制自己就必须做到无我。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译】 自身端正,不强行命令政令就能够通行;自身不端正,即使强行命令,也没有人听从。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论语•为政第二》)
【译】如果选用正直的人,让他们居于邪恶的人之上,这样人民就会服从了;如选用邪恶的人,让他们居于正直的人之上,百姓是不会服从的。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译】孔子说:“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那就可以避免别人的怨恨了。”
君子之事上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孝经•感应章》)
【译】君子伺候君王,向前走要考虑如何尽忠,向后退,要考虑如何弥补过失,推助和顺从君王的善,制止和挽救君王的恶,所以能够做到上下相亲。
君子之事君也,务引其君以当道,志于仁而已。(《孟子•告子下》)
【译】君子对待君王,务必用正道来引导君王,使之有志于弘扬仁道。
惟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孟子•离娄上》)
【译】只有伟大的人能够制止君王心中的错误。君王仁爱则人民仁爱,君王讲正义则人民无不讲正义,君王端正了则人们无不端正。一旦君王端正了国家就安定了。
(本文选自陈杰思著《正道管理学》第十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