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拓展式学习运用平台 | 手机版

组织管理

当前位置:首页 > 组织管理 > 环境管理 >正文

第二节  环境管理(下)

日期:2021-06-13

查看次数:342

T 浏览字号

分享到: 

 

第二节  环境管理(下)

                                          陈杰思

 

、把握机会

有眼光的人才能识别机会:某种机会存在于环境之中,但不是对所有人显现出来,只有那些有准备在此方面发展的,只有那些在此方面长期做出努力的人,那些有眼光的人,才能去识别机会。有的机会存在于未来,就通过预测未来,事先识别存在于未来的机会,在机会未来之前,要耐心等待机会。如,第一个搜索引擎公司雅虎在1995年进入市场,满足了客户的需求,Google公司识别出搜索引擎存在着巨大市场,于是利用高级的搜索技术进入这个市场,成为巨头。马云具有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在别人看不见、看不清、看不懂的地方发现了商机。他说:“大家看不清的机会,才是真正的机会。”,又说:“如果有一个方案90%的人都说‘好’的话,我一定要把它扔到垃圾桶里去。”

链接案例:《马云识别机会

 

有能力的人才能抓住机会: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无能力的人,即便是看到机会,也会眼睁睁地看着其会流失,看着有能力的人夺取机会。“乘之即为机,失之即无机。”(《兵经百言》)

 

(链接案例:马云抓住机会

 

有远见的人才能创造机会:通过创新,出现新的事物,也就出现新的机会;通过创造事物发展的有利条件,使事物得以发展,机会就会显现出来。

 

四、体察实情

管理者通常会犯这个错误:依赖下级给自己提供汇报,并根据汇报进行决策。但下级的汇报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夸大自己的成绩,通常是报喜不报忧,尽可能回避问题、危机、矛盾;另一方面,下级受其智能的限制,往往看不清事情的真相、看不事情的全貌,使汇报存在着片面性。管理者根据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信息作出错误的决策。所以,管理者要有体察实情的功夫,所谓“体”,就是管理者要亲自到工作现场、生活实境中,直接去看、去听,由此了解真实存在的情况,特别是存在的各种问题、危机、矛盾。在企业管理中,提倡“走动式管理”,直接到生产第一线去了解情况。

张居正在《答福建巡抚耿楚侗》中讲:“治理之道,莫要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要深入民间,去了解人民的呼声,了解人民的所思所想,了解人民的痛苦,去了解各项政策落实的情况及其得失。

 

五、乘势而起

领导者要有“威势”,“威势”包括领导者个人拥着的权力、实力、地位、名望、高端的平台、广泛的关系、众多的拥护者、巨大的影响力等。韩非子说:“权势不可借人,上失其一,下以为百。(译:如果权势下放, 只要君主失掉一点权势 , 臣下就会百倍地加以利用。)(《韩非子·内储说下》)领导者得“威势”则伸,失“威势”则曲。领导者的“势”越大,领导的效率就越高;领导者的“威势”越弱,领导的效率就越低。慎子举例说,飞龙腾云驾雾,如果没有云,没有雾,飞龙就像蚯蚓一样。韩非子也举例说,像尧、舜这样的圣人,如果没有了“威势”,即便是挨家挨户地去劝说,那么连三户人家都治理不好。

某些管理者善于为自己造“威势”,但是,如果脱离正道去追求“威势”,如果在营造“威势”是出于私心而不是为了公众之利,“威势”作为谋取私利的工具,爬得越高,摔得越重。链接案例:《袁世凯等待时机

六、整合资源

在现代社会,单凭个人的力量,很难有大的成就,必须是“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淮南子·主术训》)(译:拿出全部的力量去做事情,就没有不成功的;集中众人的智慧做事情,也没有不成功的。)

整合资源进行某项事业时,应考虑如下问题:1、自己拥有的独特资源在某项事业上是不是具有竞争力?2、做好某项事业所必须具备的各种资源,通过哪些关系可以找到?这些资源能否容易获得?获取这些资源的成本能否承担?如果不能获得,有无替代资源?获取这些资源的手段是否合法?冯仑说:“以投机和腐蚀干部开路,靠某个人与体制博弈的时代已经过去。……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治理结构,形成专业化的、有效的公司管理系统,才能稳健有效地与政府管理部门对接,获取长期发展的市场资源和行政资源。”在事业推进的过程中,有时就是因为事先没有考虑清楚,事到临头发现缺乏某项资源,从而导致失败。赤壁之战中,诸葛亮和周瑜面对强敌,“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东风吹起,他们才大获全胜。3、如果公司过度依赖某一种资源,这种资源的缺失甚至会导致公司的倒闭,那么,就一定要做到对这种资源实行有效控制,不要将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也不要幻想情况不会发生变化。

链接案例:《胡雪岩借用王有龄、左宗棠之势

一个组织应当设置这样的体制:管理者在推进一个项目时,应当有权力、有条件、无障碍地调动、运用组织内部和组织外部的各种资源。僵化的体制,往往对人的行为作出种种限制,使人陷于单打独斗的困境中,他要面对各种审批,很难获得有效的资源,甚至会有许多人来阻挠、拆台,这样,工作的效率就会大大降低,同时会减弱人们整合资源的意识。应当保障员工在工作中及时得到各种资源,以便顺利地推进工作。例如,华为的员工在进市场开发的时候,可以在短时间内从研发部门拿到产品的数据,从财务部门拿到必需的资金,从产品部获得客户反馈的信息,从客户那里了解市场行情。

(链接案例:向天地偷盗。

整合资源不是将最多、最好的资源整合起来,而是将“合适”的资源整合起来,否则就会造成巨大浪费,人才不是越高端越好,厂房不是越大越好,技术也不是越先进越好,而是根据生产的需要、根据客户的需要寻找到“合适”的资源,“不求最好,只求正好。”

有的公司就是建立平台,发挥自己的优势,通过信息网络,将分散的资源集中起来协同运行。马云说:“我们的公司只是一个平台,唱戏的是别人,要开放、透明,分享,我们不仅跟客户分享,跟员工分享,跟股东分享,跟需要的任何人分享。让小企业更好地存在、发展,让老百姓更便利地享受服务,这是我们存在的意义。”

外部的资源重要程度各不相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时,苏联和美国对德国的资源作为战利品进行分割,苏联将德国的设备运到国内,美国将德国的科学家、专家送往国内,苏联所得到的设备渐渐落后,而美国得到的人才却设计出更加先进的设备。

链接案例:《尤伯罗斯在奥运会上整合资源

  

 

七、先胜后战

《孙子兵法·形篇》:“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先造成必胜的态势然后再去求战。日本偷袭美国的珍珠港,从战术上讲是成功的。但从战略上讲,则是失败的,此役为自己制造了一个强大的敌人,最后在美国的攻击之下惨败。 《孙子兵法》:“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译:所以善于作战者,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而不放过击败敌人的机会。所以,胜利的军队先造成必胜的态势,然后再去寻求与敌交战;失败的军队先寻求与敌交战,祈求侥幸取胜。“    

链接案例:《案例:朱升的三个建议                                                                                                                                                                                                                                                                                                                                                                                                                                                                

在推行一个重大计划之前,在决战之前,先要分析自己的优势、劣势,分析对手优势、劣势,分析环境中存在的种种因素,就可以判断出自己是赢还是输。在判断自己能赢的情况下,才能去决战而不是盲目地进行决战,以求侥幸取胜。《孙子兵法》中就讲,在决战之前,要比较一下:哪一方的君王讲道义?哪一方的将领有智谋才能?哪一方得天时占地利?哪一方的法令能够严格执行?哪一方的兵力比较强大?哪一方的士卒训练有素?哪一方赏罚分明?《孙子兵法·谋攻篇》中也讲:“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而君不御者胜(译:知道什么情况下可以与敌人作战,知道什么情况下不可以与敌人作战,这就会胜利;知道兵力多与兵力少应当如何作战,这就会胜利;官兵上下级同心同德,这就会胜利;自己做好了准备来对付没有做准备者,这就会胜利;将领有而且国君不干预掣肘,这就会胜利。

 

八、生态环境管理

人类的贪婪加上科学技术伸展了人类的能力,使得人类的活动量巨大、消费量巨大而且人类活动产生的废弃物大自然消化不了,人类的生态环境存在着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物种灭绝、资源枯竭等问题,整体上使地球从适应人生存的状态向着不适应人生存的状态不可逆转地转变。为了延缓地球灾难的降临,每一个企业都应当承担生态环境管理的责任。

  • 发展低碳经济:走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道路,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新设备使用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污染物排放。
  • 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对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做到自然资源的低投入、高利用,做到废弃物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大力回收和循环利用各种废旧资源,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过程。
  • 发展绿色产业:绿色产业就是要积极采用清洁生产技术,采用无害或低害的新工艺、新技术,大力降低原材料和能源消耗,尽可能减少甚至消除污染物。

 

注释:

①胡海波等著:《中国管理学原理》,经济管理出版社,2017年2月第2版198页。

②洪峥著:《大国·民企·正道》,企业管理出版社,2010年10月第1版112页。

孙世阳编著:《马云的经营哲学——谁会成为下一个阿里巴巴》,北京联合出版社,2016年4月第1版159页。 

 

 

 

 

(版权声明:本文选自陈杰思著《正道管理学》第三十章。《正道管理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的登记号是:国作登字-2020-A-00018619,著作权受国家法律保护。未经作者授权,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印刷、复印、录制、出售《正道管理学》章节。正道管理学网站(http://zdglx.com/)为发表《正道管理学》的唯一官方网站,未经作者授权,任何网站不得转载《正道管理学》章节。为方便读者使用,欢迎使用本网站文章标题右下方的分享键,将文章分享到微信、QQ、博微、电子邮箱等平台,也可以通过手机右下方和右上方分享键转发、分享、收藏。)

 

 

发表评价: *
姓       名:
验证码:

评论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