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创新原则与创新环境
日期:2021-06-13
查看次数:357
T 浏览字号
第一节 创新原则与创新环境
陈杰思
“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周易•系辞上》)(译:每天都有新的进步,就是盛德;使之生生不息,谓之变化。) 创新是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改进或创造出新的事物、知识、方法、制度、元素、环境等,并获得一定的有益效果的行为。创新涵盖政治、军事、经济、社会、文化、艺术、科技等众多领域,有政治创新、军事创新、经济创新、社会创新、文化创新、艺术创新、文化创新、科技创新、观念创新、理论创新、产品创新、工艺创新、体制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等。
企业创新主要有战略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文化创新、模式创新、流程创新、标准创新、观念创新等,企业创新的核心目标是创造客户。德鲁克认为:“从已经发生到人们感受和接纳这种改变之间存在着时间差,创新就是要运用这种时间差。”(《巨变时代的管理》)①
创新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动力。企业不断创新,才能生存。当一个民族丧失了创新力,就会处于停滞状态,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开拓创新,让一个国家充满活力。僵化保守,使一个国家丧失生机。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康奈尔大学、欧洲工商管理学院共同发布的《2018年全球创新指数》,从创新指数综合排名看,我国排全球第17位。
创新人才是在创新的环境中,通过创新型教育或自主学习培养起来的具有既博又专的自主知识技能体系,又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人才。 创新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想象能力、批判能力、创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 “学者当自树其帜。”([清]郑燮《与江宾谷、江禹九书》)(译:学者应当自己独树一帜。)
处理好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在继承现有的文明成果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创新,否则,创新就失去了基础,也无法判断自己的创新成果是否与他人重复。面对中华传统文化,应当以继承为主,创新为辅,《论语》中写道“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讲的是面对文化,要心存敬畏,才能将文化传承下去。如果面对传统文化,面对传统道德,只讲创新而不讲继承,就是在毁灭文化、毁弃道德。所谓“大破大立”,其实就是“大破不立”,因为“大破”已破坏了文化生态系统,使之荒漠化,荒漠上不可能栽植树木鲜花,荒芜的精神家园里不可能产生优秀的文化成果。文化上无传统根基的创新,导致低俗、庸俗、媚俗文化的泛滥。
英国心理学家沃勒斯提出创新的“四阶段理论”,认为创新的发展分4个阶段:
准备期:在知识和经验长期积累的基础上,搜集必要的事实和资料,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了解自己提出问题的社会价值。
酝酿期:对收集的资料、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让各种设想在头脑中反复组合、交叉、撞击、渗透,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
明朗期:豁然开朗,创造性突破在瞬间实现,寻找到了解决办法。
验证期:把明朗期获得的结果加以整理、充实、完善,在理论上进行验证,在实践中进行检验,评估创新成果的价值及风险,并且不断改进创新成果。
一、创新原则
1、遵守科学原理原则
创新必须遵循客观规律,遵守科学技术原理,任何违背科学技术原理的创新都将失败。在进行创新时,要考虑这三点:
- 要对发明创造设想进行科学原理相容性检查。如果关于某一创新问题的初步设想,与人们已经发现并获实践检查证明的科学原理不相容,则不会获得最后的创新成果。如“永动机”的发明,就是因为违背“能量守恒”的科学原理而失败。技术创新要以科学理论的创新为基础,如果缺乏科学理论的支持,就是一种盲目的探索,而且也走不远。
- (链接案例:《斯贝发动机的原理》)
- 要对发明创新设想进行技术方法可行性检查。如果设想所需要的条件超过现有技术方法可行性范围,则在目前该设想还只能是一种空想。
- 对创新设想进行功能方案合理性检查。如果通过创新而增加的功能不合理,则该设想不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2、市场评价原则
技术创新成果必须经过市场的严峻考验,才能实现商品化、市场化。要从市场寿命观、市场定位观、市场特色观、市场容量观、市场价格观、市场风险观七个方面入手考察创新成果,重点考察创新成果在这几个方面的表现:解决问题的迫切程度,功能结构的优化程度,使用操作的可靠程度,维修保养的方便程度,美化生活的美学程度。哈佛大学特蒙罗教授提出“技术浪费”这个词,指的就是那些没有市场或者无法转化成实际价值的技术。摩托罗拉无视客户需求,盲目投资50亿美金搞“铱星计划”,导致失败。华为公司基于端到端的研发流程,使得整个研发建立在市场需求——显性的客户需求与隐性的客户需求之上,失误率降低了很多。华为公司建立起了端到端的流程,以客户的需求为基础,从了解市场开始,到产品的研发,再到生命周期管理,每一步都直接面对客户。②日本索尼公司创始人盛田昭夫说:“我们深信,利用科技创造新产品让人们享用才是最重要的。”③
3、相对较优原则
创新不可盲目追求最优、最佳、最美、最先进,而是要将自己的创新成果同他人的同类创新成果进行比较,按相对较优的原则进行选择。主要是比较这些方面:从技术先进性上比较谁更领先和超前,从经济合理性上比较谁更合理、节省,从整体效果性上比较谁更全面和优秀。华为公司确定了“领先半步是先进,领先三步成先烈”的原则。有些创新成果先进到别人还没有对它完全认识与认可,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拥有很高的成本,却没有客户来购买或使用。
4、简单原则
创新成果要遵循简单原则,避免出现结构复杂、功能冗余、使用繁琐现象。现代人类出现肠胃的过度负载、耳眼的过度负载、大脑的过度负载等现象,创新应当减少而不是增加人类的各种负载。马云说:“我觉得技术,就应该是傻瓜式服务。技术应该为人服务,人不能为技术服务。……我要求阿里巴巴技术非常简单,使用时不需要看说明书,一点就能找到想要的东西,这个就是好东西。”④
5、出奇制胜原则
奇思妙想不一定有价值,关键是要将创新成果运用于实际之中并取得胜利,取得领导地位、优先地位。《孙子兵法 势篇》:“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译:善于出奇制胜的人,战术变化就像天地万物那样无穷无尽,像江河之水那样畅流不竭。)
6、不轻易否定原则
在评价各种创新成果时,不能轻易否定创新成果。因为:评价者的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一般来说达不到创新者的程度,评价者也通常会考虑自己的利益而不能持公正的立场,轻易否定创新成果,会对创新造成极大损害。
7、宽容失败原则
在创新过程中失败,是极为正常的事情。失败就证明了此路不通,是在探索中必须经历的过程。对失败者采取宽容的态度,才能让创新者大胆往前走。保证一个人百分之百不失败,只有一种办法,就是这个人什么事情都不做。不作为就不会冒险,不冒险就不会成功。
8、继承创新原则
创新者不是在无知的基础上创新,而是在继承人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创新。创新就在现有的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向前走了一步,所以,创新者必须通过长期的、系统的学习,了解人类现有的文明成果。 (盛田昭夫运用晶体管技术:1:276、277)挖掘过去成功的经验,才能顺利地走向未来。但是,如果只讲继承而不讲创新,总是停留在过去的成就上,骄傲自满,不断复制过去成功经验,将过去成功的经验照搬到另一个领域,就会造成落后或失败。敢于“放弃昨天”,放弃旧的思维、旧的模式、旧的产品、旧的服务,才能有效地进行创新。
9、聚焦原则
在科学技术的创新上,由于现代知识体系的庞大,创新者必须按照分工的原则,将自己的创新集中在一个方面上,才能获得突破。企业的技术创新,也必须围绕创业的战略方向来展开,不能偏离企业发展的主航道。
二、创新环境
(一)公平竞争的环境:消除特权,减少垄断,防范权力的干预,才能造就公平竞争的环境。对资源、资金、机会、人员、技术、管理、文化等要素实行有效配置。如果政府官员利用权力介入配置过程,压低资源价格,提供优惠资金,提供特别机会,就会诱引企业去想办法争取这些条件,而不会将心思放在人员、技术、管理、文化等要素的创新上,因为那样做难度更小、见效更快、代价更低。
(二)法治的环境:通过法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防止某些官员的“有形之手”成为伸向竞争领域的黑手,让各行业的创新者得到尊重、受到保护。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立知识产权法院,加大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惩罚力度。创新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征,知识产权得不到有效保护,对创新成果的模仿与剽窃行为盛行,企业和个人的创新就是高风险、低收益的行为。
(三)激励创新的环境:建立创新激励机制,通过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技术入股制度、奖励制度,让创新者获得相应的利益。现实中存在着这些问题:在“脱实向虚”的环境中,实体经济中的创新者就得不到应有的利益,反而是让善于投机的人捞取好处;真正有创新成果的学者得不到尊重,而那些凭借关系并善于投机的人却很风光,善于炒作的人获得巨大利益。企业如果追求利润最大化,就会去从事周期短、难度低、见效快的“短平快”创新活动。著名咨询机构麦肯锡对比中美两国企业的创新活动后发现,中国企业更多是进行客户中心型创新与效率驱动型创新,这两类创新所需要的研发周期大多不足2年;美国企业更愿意进行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方面的创新,这两类创新所需要的研发周期一般在5年以上(MGI,2015)。当然,这些情况最近几年有所改变。比尔 盖茨说:“当一个人为生计发愁时,他就会发挥自己的潜能,进行创造性思维。”⑤
(四)尊重人才的环境:以权力、金钱、娱乐为中心的社会,人们尊重的是官员、富人、明星,不会尊重人才。在一个愚人成堆的环境中,愚人们联合起来制定符合他们需要的“笨蛋法则”,这些“笨蛋法则”足以对各种人才进行压制、排斥、剥夺,确保愚人的既得利益,让愚人过得逍遥自在。古训有“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民谚有“枪打出头鸟”之称。
(五)自由宽松的环境:家庭环境分为三种类型:民主型、专制型和溺爱型,民主型家庭环境中的孩子更容易产生创新思维。“口乃心之门户”,企业中的员工,心中所想通过写或说表达出来。如果不让企业员工自由地发言,自由地书写,就会形成无形的枷锁。当堵上了他的口,捆上了他的手,也就禁锢了他的心。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包容奇思妙想,接受风险,宽容失败,鼓励试错,人们没有顾虑,心情愉快地投入创新。在企业中,官僚作风、专制作风、以势压人,制造了压制创新的环境。诺基亚总裁曾说:“如果我的员工是生活在恐惧之中,那他就不会有创造力。”
(六)容错纠错的环境:鼓励人们打破迷信经验、迷信本本、迷信权威的惯性思维,摒弃不合时宜的旧观念、老做法、旧体制,允许探索者出现因经验缺乏、认知不足而导致的失误,对探索的失败者持宽容、尊重的态度,对于开拓者、创新者给以鼓励,给他们纠正错误的机会。“故言之而是,虽异于己也,乃益于己;言之而非,虽同于己,适损于己也。”([明]王守仁《王文成全书》卷二)(译:所以,正确的言论,即便与自己的意见不同,也对自己有益;错误的言论,即便与自己的意见相同,也对自己有损害。对自己有益的,一定会喜欢它;对自己有害的,一定会厌恶它。)
(七)实践活动丰富的环境:创设实践活动丰富的环境,提供给人们用于创新的必要资源,让人参与积极实践,以此培养他的创新能力,提供给他创新的机会,才会有大量的创新成果。
注释:
①龚俊恒 编著:《德鲁克管理思想大全集》,中国华侨出版社,2011年11月第一版第365页。
②黄继伟编著:《华为内训》,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6年10月第1版第217页。
③唐华山编著:《商界领袖管理语录大全集》,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年3月第1版第159页。
④唐华山编著:《商界领袖管理语录大全集》,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年3月第1版第162页。
⑤唐华山编著:《商界领袖管理语录大全集》,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年3月第1版第167页。
(版权声明:本文选自陈杰思著《正道管理学》第三十章。《正道管理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的登记号是:国作登字-2020-A-00018619,著作权受国家法律保护。未经作者授权,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印刷、复印、录制、出售《正道管理学》章节。正道管理学网站(http://zdglx.com/)为发表《正道管理学》的唯一官方网站,未经作者授权,任何网站不得转载《正道管理学》章节。为方便读者使用,欢迎使用本网站文章标题右下方的分享键,将文章分享到微信、QQ、博微、电子邮箱等平台,也可以通过手机右下方和右上方分享键转发、分享、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