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拓展式学习运用平台 | 手机版

组织管理

当前位置:首页 > 组织管理 > 学习管理 >正文

第二节  教化之道

日期:2021-06-13

查看次数:252

T 浏览字号

分享到: 

 

 

  第二节  教化之道

 

    一、三类教育

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企业教育、组织教育、社会教育中, 教育可分为类:知识教育、技能教育义理教育,义理教育包括道德教育、价值教育、精神教育、智慧教育、管理教育教以言相感,化以神相感。[]魏源《默觚治篇》)(译:是用言语来感染对方,是用精神来感染对方。人们重视知识教育和技能教育,忽视义理教育,常常混淆这三类教育的方法,常常将真理教育的方法运用于义理教育之中。其实,以上项教育的方法虽有共同之处,但也有区别:知识教育重在学习,技能教育重在练习,义理教育重在修习。

企业管理者同每一位员工一起制定培训计划,主要是达到四个目的:1、填补差距:在同一个岗位上,记录目前员工的知识与技能,设定员工将工作做到优异水平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培训需要填补的差距。管理者要在企业中保持优异地位,不是靠阻碍员工去参加培训,而是要通过学习提高自己,走在他人前头。2、适应岗位转移:工作岗位转移了,就需要培养在新的工作岗位上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3、适应企业发展:企业某一岗位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同一岗位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就需要不断提高,培训必须为企业的发展做准备4、接受企业文化理念。联想集团将自己的文化打造成一个坚硬的模子,模子由理想、目标、精神、情操、行为凝结而成,新员工入职后,先要“入模子”。

(链接案例:《盛和塾》)

德鲁克说:“所有的学习方法中没有哪一项比这种方法更重要、更有效,那就是现身说法。”让取得成绩的管理者或员工向大家讲述自己是如何做,方法是什么,经验是什么。

(链接案例:《长城汽车的培训小规则》)

(链接案例:《企业文化培训体系》)

(链接案例:《企业文化培训体系构建工具》)

 

二、教化之道

    1、学习精要:每个组织要明确发展方向和战略目标,然后根据发展方向和战略目标来选择并设置学习内容。何谓精要?符合组织发展方向和战略目标的学习内容,提高组织成员素质的学习内容,与自身相关、对自身有价值的学习内容就是精要。如果没有明确的方向,人就会迷失在人类知识的海洋中,学到了大量自己无价值的知识,自己却得不到提高。对人类来说,凡是知识、技能都有价值;但对具体的人来说,对某个具体的组织来说,能提高自素质的义理之学,符合自发展方向的知识与技能,才是有价值的。如何在浩繁的文献中择其精要,一般人没有时间、精力去做,也没有能力去做,必须由专门的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来做。

  2系统学习一个组织在某个领域的某一方向上发展,需要吸取与此方向相关的系统知识、技能、义理,如果缺失某些方面,都会导致组织发展的障碍。一个人如果在某一发展方向上,缺失了某些知识或技能,他的发展就受到限制,甚至会在工作中产生严重失误。为了民族性格的全面发展,为了个人人格的全面发展,义理教育要做到系统完整。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毅和十个方面,缺乏哪一方面的教育,就会造成缺陷。 

  3持续深入:学习与养,对个人来说是一个持续终生的过程,对组织来说也是持续深入的过程。世俗环境对人的习染是一个持续终生的过程,人对圣贤经典的修习也必须是一个持续终生的过程。如果人在某个时间段停止修习,则在习染的作用下发生倒退的现象。一个组织一旦停止学习,也就丧失了发展的活力。每一个组织都应当拥有自主知识技能体系和自主精神体系,只有通过持续深入地学习与修养,才能使这两大体系每天都在生长之中。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管子权修》)(译: 如果作一年的打算,最好是种植五谷;如果作十年的打算,最好是种植树木;如果作一百年的打算,最好是培育人才。

4学以致用:学与用断裂为两截,或者学与用不相关,都是在浪费时间。组织中的知识学习与技能学习,必须考虑在组织中是否有运用的价值,是否能产生运用的成效,同时,学习的方式也是学习与运用相结合。组织中的义理教育,则需要按照“知行合一”的原则,将义理落实于修身之中,落实于践行之中。要将自己放在生活境遇中,在践行中修身,否则就是空谈心性。

5因材施教:圣贤施教,各因其材,小以成小,大以成大,无弃人也。[]朱熹《孟子集注》卷十三)(译:圣贤施行教育,必须依据各人的资质。资质差的,就培养成低一级的人才;资质好的,就培养成高一级的人才,不会有被遗弃的人。)知识教育与义理教面对的是每一个生命个体,而每个人的精神特性有很大的区别。针对每个人的特性不同,应当采用不同的教育内容,使用不同的教育方式,才能有纠偏补缺的效果。导人必因其性,治水必因其势。[]徐干《中论贵言》)(译:诱导人必须依顺其心性,就如同治水一样,必须根据地势的走向和高低进行疏导。 在十大义理的教育中,一百多个条目,就是一百多个治精神之病、治心性之病的药方,可以根据每个人的病情不同,采用不同的药方。如果对方冷酷暴戾,就要进行的教育;如果对方欲望过盛、心绪不宁,就要进行的教育;如果对方懒散怠慢,就要进行的教育;如果对方傲慢无礼,就要进行的教育,如此等等。

    6、兼容并包:“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一个组织应向外部敞开,接受来自外部的知识、信息,特别是要接纳与本组织原有观点相异甚至是相反的知识与信息。一个组织内部也需要创造宽松自由的环境,让不同的观点、意见同时并存于组织之中。

 

三、组织中的学习障碍与误区

创建学习型组织不是“一阵风”,不是短期的行为,而是持续的、长期的行为。什么时候中断了学习型组织的建设过程,企业就在什么时候走向衰败。不能造成学习内容与工作需要的脱轨,需要根据现实的工作需要和未来的工作需要安排学习内容,要学以致用,在实践中学习,又将学习的内容用于实践。

彼得·圣吉认为组织中存在着七种学习障碍:我就是我的职位、敌人在外部、掌控的幻觉、执着于事件、煮蛙寓言、从经验中学习的错觉、管理团队的神话。根据彼得·圣吉的理论,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我们就可以看到个人和组织中存在着的学习的障碍和误区:

1、只从外部寻找失败的原因:个人的失败或组织的失败,既有外部原因,也有自身原因,如果只想从外部找原因,自己就不会去反思自己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也就不会去通过学习让自己获得进步。

2、经验主义:从自己的经验中学习是必要的,但是远远不够。因为自己的经历是有限的,一个只学自己经验而不学习他人经验,不从古今中外杰出人物的经验和教训吸取智慧,则永远是肤浅的、短视的;如果不去学习相关理论,那么就无法正确思考自己的经验,就不能透过自己的经验去找到一般性的规律,甚至会错误地解读自己的经验。

3、教条主义:经验主义者不注重书本的学习,而教条主义者则只注重书本的学习,迷信书本上的结论,不注重对现实的调查研究,也不善于将书本的观点放到实践中去检验。

4、缺乏危机意识:个人不学习、组织不学习而产生的危机,不会突然降临,而是像温水煮青蛙一样,灾难、失败、危机是通过长久的积累而到来的。当然,通过学习而获得的利益也不是突然来到的,也是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正像一棵树需要漫长的成长过程一样。

5、缺乏学习的系统性:每天关注个别发生的事件,每天接受各种支离破碎的信息,在大脑中堆积大量的信息碎片,如果不去持续地学习载负系统化知识的专著,就无法将这些信息碎片串连起来、组合起来,形成自己的系统化的知识。

6、权威与面子:在一个组织中,有的管理者为了自己的权威和面子,为了显示自己比别人高明,对于善于学习、善于思考的人并不尊重,而是实施各种打压,不让他们提出不同意见,不让他们展现自己的才华。越是愚蠢的管理者,越是喜欢这样做。而那些智商不高的人,也常常是嫉贤妒能,对认真学习的人冷嘲热讽。处在这种环境中的人,自然就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放下面子,向敌人学习,向对手学习,向竞争者学习,向西方虚心学习。《华为之歌》唱道:“学习美国的先进技术,吸取日本的优良管理,像德国人那样一丝不苟,踏踏实实,兢兢业业。”任正非的《我们向美国人民学习什么》,确定了师从IBM的管理变革目标,花了几十个亿请IBM的专家到华为来推行管理变革。

7、习惯性防卫:由于害怕暴露出自己的弱点,害怕别人在自己的推理过程中发现谬误,于是摆出盛气凌人的架势,采取各种方式维护自己的观点,掩盖真相,压制不同意见,从而使自己避免窘迫、威胁。在一个团队中存在着习惯性防卫,也就存在着学习的障碍。

    8、本位主义:只顾自己,不顾大局,对他人漠不关心,对整体缺乏责任感;只关注自己的职位,把自己的工作混同为自己的身份,把自己的责任限定在自己的职位界限之内,对所有职位之间因相互关系而产生的结果缺乏责任感。本位主义者只会选择与自己的利益相关的、与自己的职位相关的知识进行学习,从而造成发展的障碍。

 

注释:

彼得·圣吉著:《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张成林译,中信出版社,2009年10月第1版第19-28页。

②陈广、赵海涛著:《华为的企业文化》,海天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第241、244、245页。

 

(版权声明:本文选自陈杰思著《正道管理学》第二十九章。《正道管理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的登记号是:国作登字-2020-A-00018619,著作权受国家法律保护。未经作者授权,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印刷、复印、录制、出售《正道管理学》章节。正道管理学网站(http://zdglx.com/)为发表《正道管理学》的唯一官方网站,未经作者授权,任何网站不得转载《正道管理学》章节。为方便读者使用,欢迎使用本网站文章标题右下方的分享键,将文章分享到微信、QQ、博微、电子邮箱等平台,也可以通过手机右下方和右上方分享键转发、分享、收藏。)

 

发表评价: *
姓       名:
验证码:

评论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