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拓展式学习运用平台 | 手机版

组织管理

当前位置:首页 > 组织管理 > 战略管理 >案例

《秦池酒厂增长的失衡》

日期:2021-06-09

查看次数:409

T 浏览字号

分享到: 

 

秦池酒厂增长的失衡

 

 

德鲁克说,平衡从来都是一种艺术,而企业的发展平衡是关系到企业命运的生命艺术。在企业发展平衡的过程中,企业管理者往往会遇到难以想象和难以拒绝的诱惑。一个发展不理想的企业不需要平衡,它只要想着如何快速发展;面临平衡难题的必然是那些发展势头很好的企业,它们时常在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中迷失自我。

山东省临朐县的秦池酒厂原是一家生产白酒的企业,19903月份正式领到工商执照。当时的秦池只是山东无数个小酒厂中的一个,销售区域只局限在潍坊,年产白酒仅1万余吨。为了谋求发展,1993年,秦池酒厂厂长姬长孔开始放远目光,把目标定向东三省的沈阳。与此同时,秦池还采取了许多其他营销措施。比如,在当地电视台上买断段位、密集投放广告,并由当地技术监督部对秦池酒进行鉴定,还对消费者实行免费品尝……·这一系列活动使秦池一炮打响。

1995年,秦池凭借6660万元高价中标央视黄金广告段,成为“标王”,并由此一夜成名,其白酒也身价倍增。中标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秦池就签订了销售合同4亿元。1996年,初尝甜头的秦池以3.2亿元的天价再次成为“标王”。根据秦池对外通报的数据,当年度企业实现销售收入9.8亿元,利税2.2亿元,增长了5~6倍。他们预期1997年度销售额达到15亿元。

“一个县级小企业怎么能生产出15亿元销售额的白酒?1997年初,北京某报的4位记者便开始对秦池进行暗访。一个可怕的事实终于浮出了水面:秦池的原酒生产能力只有3000吨左右,它用本厂的原酒、酒精勾兑成低度酒,再加上从四川邛崃收购大量的散酒,然后以“秦池古酒”、“秦池特曲”等品牌销往全国市场。

秦池的“勾兑酒”引爆危机炸弹。这则关于“秦池白酒是用川酒勾兑”的系列新闻报道,彻底把秦池从“标王”的宝座上拉了下来。那年,秦池完成的销售额不是预期的15亿元,而是6.5亿元,次年更下滑到3亿元。到1998年,该厂已是欠税经营。秦池从此一蹑不振,最终从传媒的视野中消失了。

一个懂得控制企业发展速度和企业平衡之道的企业家,必然懂得在有可能使企业走上弯路的巨大诱惑面前用坚决的态度拒绝。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行驶在平稳的航道上。

 

(摘录自龚俊恒 编著:《德鲁克管理思想大全集》,中国华侨出版社,201111月第一版146-147

 

 

发表评价: *
姓       名:
验证码:

评论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