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拓展式学习运用平台 | 手机版

组织管理

当前位置:首页 > 组织管理 > 组织管理概论 >案例

《卫队忠于阎锡山》

日期:2021-06-05

查看次数:279

T 浏览字号

分享到: 

 

卫队忠于阎锡山

 

 

其中,“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十六字,被称一“十六字心传”,相传最早出自尧、舜、禹禅让之时,提醒接任的帝王,人心才是治理天下的关键,只有明心,才能担负起天下与百姓的重任。宋明理学更是将此视为圣人心性的精义相传。

所谓“人心惟危”,指的是人心险恶,人心叵测,尤其是从事商业活动,大多时候“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每一个人都有分别心、是非心,还有胜心、妒心、怪心、吝心,人我心,或在声色,或在名高,或在货利,充满了各种欲望的沟壑,无一不需要我们去警惕。而真正跳出私欲的“道心”,则是最为精微的规律。“人心”与“道心”的对比,正如程颢所言的“人心,私欲,故危殆;道心,天理,故精微”。道心即天理,是天命之性,是天地自然之心与万物的融为一体,彼此不分你我。

唯有用天下之心去修养人心,才能达到“惟精惟一,允执厥中”的最高境地。这个“中”字,是核心,更是精髓。《中庸》中说,“中”是天下之正道。在现实生活中,这个“中”,可以是天地之中的天人合一,也可以是人与人之中、事与事之中,不偏不倚、不远不近。而这种“中”,还要处在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下,方可大成。

我们集中讨论的“商”,正有商量的意思,何谓商量?就是要协商到双方或多方都能接受的、都能认同的、理解的、支持的、中间的状态,用最大公约数来维系一个团队的运转。

2010年我去台湾,到过很多当年迁台学者的故居,听了不少让人唏嘘的往事。其中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阎锡山。

阎锡山当年在山西割据千里,叱咤风云,统治山西长达三十余年。在此间,他耳濡目染了山西晋商的习惯,有了钱财便置备不动产,买房子、买地、建院子。当然,阎锡山的产业财富不是一般人家所能比拟的,山西的好多山林、煤矿,包括铁路都属于他的个人资产。却不料在1949年迁台的时候,这些东西一时间无法迅速出手,也没办法随身带走。结果阎锡山辛辛苦苦置下的产业,大部分都留在了大陆。

 到了台湾之后,阎锡山最初上任为行政院院长,后来又当了总统府顾问。尽管这听起来名头很响亮,其实不过是个虚衔空职罢了。蒋介石又颇为忌惮阎锡山之前的兵权和实力,更是不敢把重要的政务给他,只是象征性地咨询些不痛不痒的意见。一时间,阎锡山的生活出现了巨大的转折,不仅清闲起来,而且生活水平也跟着降了下来。他在台北的零星收人,怎比得上在山西时的割据一方?

聪明者如阎锡山,他透彻地看清了局势,在台湾这弹丸之地,自己已经很难东山再起。与其招来蒋介石的猜忌,莫不如过平静祥和的田园生活,平平淡淡才是最大的幸福。于是,他在阳明山上盖了个小院子,几间草房,几亩耕地,平日里读读书,写写字,消遣悠长的时光。后来,宋美龄实在看不过去,给阎锡山捐了点钱,让他把草房修缮成了瓦房。这几间房子现在还在阳明山上,但早已人去屋空。

故事就是从盖草房开始的。

阎锡山当年去台湾,颇有避难的性质,不可能浩浩荡荡,前呼后拥。他的大军都留在了大陆,随身只有7名侍卫,这些侍卫多从小就跟着阎锡山,算得上半个家里人,他们的衣食用度都需要阎锡山来支付。所以说,到了台湾阳明山之后,他们8个人亲如一家,同甘苦、共患难了。

阎锡山到阳明山后,是真心地把这几个侍卫当家里人,这几个人也未曾弃他而去,一直在山上陪伴着他,直到阎锡山1959年过世,前后足足十年。日子穷苦,他们就在山上开荒种地,种白菜、种土豆、种稻米、养猪、养鸡,来养活阎锡山;阎锡山的妻儿并不在山上,他们甚至还要接济他的妻儿。阎家的这十年,大都是由这些侍卫卖力养活的。

1959年之后,他们仍住在山上,给阎锡山守墓。一晃几十年过去,他们渐渐凋零,退出舞台,被大多数人遗忘。2010年我去的时候,只见到了最后一位老兵,他当时已有80岁高龄,尽管早已经搬迁到了台北市,但每个星期还会定时坐半个多小时的捷运去阳明山打扫房屋,给阎锡山扫墓、上香。他从不觉得辛苦,反而是把这作为一项虔诚的事业来做,风雨无阻,几十年如一日。

当时与我同去的几位朋友,都是在深圳、广州等地做企业的人,看此情景,他们不禁大加感慨。老板们即便有千万、上亿的身价,身边可有这样忠诚的人?且不说一起吃这样大的苦头,还给养老送终,半个世纪的时间,时时扫墓探望。试想自己身边的员工,哪怕十几年后,能记得自己的又有几个呢?

仔细想一想,阎锡山是用了心,抓住了他们的心,才换得了这一切。《资治通鉴》中常出现“诛心”一词,说杀人只是要了这个人的性命,其实意义并不大。更狠的是,杀人的时候,让这个人的心也死了,唯有心死,才是真地毁灭了这个人的所有一切。而要让一个人死心塌地、心服口服地跟随着你,去做一切事,根本也是要得到他的心。

后来,我和朋友们一起约这位老兵吃了顿便饭。席间,这位老兵说,他从小是个孤儿,他身上的一切都是阎锡山给他的。内乱烽火一起,阎锡山还把他们都带到了台湾。可见,在老兵心里,一直是把阎锡山放在最先、最重要的地位上的。老兵认为,从他的心到他的人,他的一切都属于他的长官。当然,这与老兵自小受到的教育密不可分。但从这其中,我们不难看出:唯有得人心者,方才能聚人。

作为现代的管理者、企业家,让企业发展的本根,并不是创造更多的财富,而是要带出一支队伍,让这支队伍能够志同道合地一起向前走,一起发展壮大,这样企业才能进入良性循环。

 

(摘录自曹胜高著:《企业的修为中国的修养Ⅱ》,江西人民出版社,20157月第1版第12-15

 

发表评价: *
姓       名:
验证码:

评论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