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等待时机》
日期:2021-06-05
查看次数:436
T 浏览字号
《袁世凯等待时机》
李宗吾认为,隐藏自己的实力也是厚黑人士必须具备的“品质”。一时的隐忍并不是退缩、逃跑,而是等待时机,以图更大的利益。隐藏实力需要谋略。自己隐藏实力,等待时机的时候,要小心政敌的陷害,这时就需要你为人处世低调些,而一旦时机来临就要看准时机,牢牢抓住,尽力攫取权力与利益。这一法则用于官场时,需要注意两点:一是要把实力隐藏得严严实实,切不可露出马脚;二是时机来到的时候要“稳”,要有耐心,在恰当的时间“出山”,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晚清时的袁世凯就深谙此道。
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他是北洋军阀的鼻祖,担任过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曾经风云一时,叱咤中国政坛。他运用厚黑之术简直到了“出神人化”的境地,近代史上无人能比。特别是他在逼迫清廷放权的时候,该退则退,该进则进,欲擒故纵,把载沣等大清权贵玩弄于股掌之中。
光绪帝和慈禧太后先后去世后不久,年幼的溥仪即位,年号宣统,摄政王载沣独揽朝政大权。载沣等大清贵族十分忌惮掌握兵权的汉族官员,对他们处处打压。尤其是袁世凯手握北洋军队,实力雄厚,对大清权贵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载沣等人时刻想除掉他。由于奕勖等人的反对,才找了个不是理由的理由,以袁世凯患有足疾为由,勒令他回老家河南彰德养病。
这时的袁世凯没敢反对载沣等人的决定,因为他深知自己还没有足够的实力和他们“摊牌”,只能老老实实的回家“养病”,等待时机。
那个时候的袁世凯虽然控制着北洋军,且北洋军的军官都是他的嫡系,但袁世凯知道这些力量还不足以保证他的生命安全。北洋军听命他一人的秘密更不能让载沣等人知道,如果载沣等人知道,估计他的小命就不保了。因此袁世凯不敢暴露自己的实力,“老老实实”地回河南彰德老家了。载沣等人见袁世凯如此老实,也就放松了对他的警惕。
赋闲在家的袁世凯当然不甘失去权力,他一面花钱贿赂大清权贵证明自己没有野心,一面书信联系亲朋故旧,以图东山再起。袁世凯虽然身在家中,但国内任何一个有价值的消息都没有逃过他的耳目。他知道自己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只是现在时机还不成熟,只有隐藏自己的实力,等待时机。
1911年10月14日,清政府重新起用袁世凯,任命他为湖广总督,督办剿匪事宜。
清政府之所以这样做,实属无奈。一方面因为10月10日革命党人发动了武昌起义,夺取了当地的政权,而且声势越来越大。前往镇压的陆军大臣荫昌所率的两镇陆军,大部分都是袁世凯的旧部,不听荫昌的调遣,形势严峻,清政府不得不考虑请袁世凯出面收拾残局。
另一方面,清廷内部与袁世凯关系密切的内阁总理大臣奕勖、协理大臣那桐、徐世昌等人也力挺袁世凯出山。摄政王载沣起初不愿意起用袁世凯,因为那样会威胁大清贵族的统治。但随着局势越来越危急,再加上满族的文臣武将没有一个能担负得起镇压革命党人的重任,载沣不得不做出妥协,同意重新起用袁世凯。
这时的袁世凯已经不用再看载沣等人的脸色行事了,但他知道现在还不是出山的时候,他还要和清廷讨价还价,于是他给清廷发回一个奏折,称自己“旧患足疾,迄今尚未大愈”而回绝了。袁世凯这一招颇有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意思,既讽刺了对方,又让对方不好发作。而且袁世凯没有把话说死,他说自己的足疾现在还没有“大愈”,因此不能上任,那“大愈”之后,当然是可以上任了。
奕勖等人不知袁世凯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几个亲近的人一合计,决定派徐世昌前往袁世凯老家探个究竟。徐世昌见到袁世凯后,两人经过一番秘密的交谈,袁世凯最后亮出了自己的底牌,清政府必须答应他六个条件,他才能出山。这六个条件是:第一,明年召开国会;第二,组织责任内阁;第三,赦免参与此事件的人;第四,解除党禁;第五,须委以指挥水路各军及关于军队编制的全权;第六,须给予十分充足的军费。此六条缺一不可,否则绝不出山。
袁世凯所提的六条几乎包括了所有内政外交的大权,这么大的胃口,当然遭到了以载沣为首的大清大臣的强烈反对。清廷的态度在袁世凯的意料之中,所以他一点儿也不在意,他知道清廷迟早会答应他的条件。
后来,革命的形势发展迅速,全国各地纷纷响应,而清政府的武力镇压却毫无进展。当然,这与袁世凯的背后操纵有关,他授意冯国璋等人“固守”,这使得荫昌的指挥效果大打折扣,要想取胜谈何容易。
面对岌岌可危的形势,西方列强也不断向清政府施压,希望清政府赶紧拿出积极有效的策略来对付革命党人。载沣等权贵面对局势一筹莫展,只得向袁世凯屈服,同意了他的奏请,同时任命袁世凯的亲信冯国璋总理前线第一军,段祺瑞总理第二军,均隶属于袁世凯。对于载沣等人来说,把兵权全部交与袁世凯,这无疑是极大的让步。
但是袁世凯并不买载沣等人的账,他见只是兵权到手,其他条件还没满足,于是又电奏推辞。
1911年10月底,清王朝风雨飘摇,四面楚歌。为了挽救即将崩溃的清王朝,载沣不得已,一连颁发了四道上谕:一是实行宪政;二是迅速起草宪法;三是革除亲贵秉政,一旦组织内阁,不再以亲贵充任国务大臣;四是大赦国事犯。从实际上满足了袁世凯所提出的六条要求。
袁世凯见时机已到,才离开彰德,走马上任。清政府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组织内阁。袁世凯看到诏书后哈哈大笑,但他依然不着急,又第三次致电推辞。载沣知道袁世凯虚伪,但当时载沣确实没有能力收拾局面,已经把袁世凯当做救命稻草了,所以再三催促其进京。1911年11月8日,资政院开会,正式选举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这时袁世凯才大摇大摆地以清廷“救世主”的身份进京组阁。至此,清政府的内政外交大权全都落到了袁世凯的手里。
深谙厚黑之道的袁世凯,在自己遭到大清权贵猜忌排挤时,隐藏自己的实力,遵从朝廷的旨意,乖乖地回河南彰德老家“养病”,保住了自己的性命;在老家“养病”时,袁世凯耐心等待时机,在时机出现但还没有成熟时,没有立刻出山,而是等到载沣等人面对革命无计可施,全部答应自己的条件时,才以“救世主”的身份出来收拾局面。
厚黑人士隐的时候要低声下气,时机来的时候则趾高气扬。袁世凯真正做到了这一点。
(摘录自李宗吾原著:《厚黑学智慧全集》,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10年10月第1版第284-28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