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拓展式学习运用平台 | 手机版

自我管理

当前位置:首页 > 自我管理 > 自我性情管理 >案例

《康熙与崇祯》

日期:2021-06-03

查看次数:280

T 浏览字号

分享到: 

 

康熙与崇祯

 

 

康熙8岁就登基了,他的父亲顺治很早就离开了他。顺治在遗诏中特别安排了四个辅政大臣辅佐他:第一个是索尼,但他年纪太大;第二个是苏克萨哈,年纪又太轻;第三个是遏必隆,个性很软弱;第四个是鳌拜,很有能力,但非常专断。

熟悉清朝历史的人都知道,鳌拜最后成为权倾朝野的权臣,连康熙都要受他的辖制。康熙14岁开始亲政,那一年,鳌拜要处死苏克萨哈,康熙不愿意,于是两人起了争执。鳌拜居然对康熙挥拳相向:“我说杀就杀!他非死不可!

结果,苏克萨哈人头落地。身为皇帝要承受这样的委屈,我们可以想见当时康熙的愤恨与痛苦。据说他在花园里咬牙发誓:“我要干掉这个鳌拜!”他的祖母孝庄太后正好站在他后面,她说道:“放肆!这种话如果让鳌拜听到,还有你当皇帝的份吗?!”康熙低着头,一言不发,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除掉鳌拜。

康熙亲政后,鳌拜竟图谋废君改朝,康熙被迫拼死相争。16岁那年,康熙终于等到了一个机会,最终智擒鳌拜,肃清政敌。

康熙8岁登基,一直等到16岁,才终于有机会诛除鳌拜。当年,康熙的年纪还那么小,如果沉不住气,也许早早就被鳌拜废掉,甚至会无声无息地死去,但他非常沉稳,面对鳌拜能够委曲求全,忍下一时之辱,等领袖力到时机成熟再把他除掉。康熙能成为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自少年时代磨砺而成的沉稳性格在其中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同样在17世纪,却有一个不沉稳的皇帝,那就是明朝的崇祯皇帝朱由检。历史上对崇祯皇帝的评价是:急躁褊狭,刚愎自用。

崇祯皇帝登基后,面对内外交困的局面,也想重振朝纲,有所作为,但他却因为自身性格上的缺陷,自毁长城,冤杀了大将军袁崇焕。

袁崇焕在著名的宁远大战和锦州大战中打败了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父子,成了清军的克星,有他守住锦州、宁远一线,清军就无法打过山海关。皇太极利用崇祯皇帝多疑的性格,采用反间计对付袁崇焕。

他派人散布流言,说等到袁崇焕打败了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平定了东北,就要回京当皇帝了。崇祯皇帝果然中计,下旨将袁崇焕从前线召回,最后竟然将他凌迟处死。可想而知,袁崇焕被绑到柱子上面千刀万剐的时候,是多么悲痛:他对国家和皇帝忠心耿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反而落得了这样的下场!

在李自成攻破北京的时候,崇祯皇帝在煤山(即现在的北京景山)上的一棵槐树上自缢而亡。据说他吊死的时候,头发是向前披着的,意思是没有脸见后人。不知他在死前的一刹那,有没有想起过袁崇焕。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同处于17世纪的两位帝王,一个沉稳,一个急躁,两者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而他们的案例也告诉我们,沉稳对于领袖人物是多么重要。

 

(摘录自余世维著:《领袖力——从领导到领袖必修的七种根性》,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212月第1版第14-15

发表评价: *
姓       名:
验证码:

评论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