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拓展式学习运用平台 | 手机版

管理之道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之道 > >正文

第十节  由孝立德

日期:2021-06-20

查看次数:772

T 浏览字号

分享到: 

 

第十节  由孝立德

〖题解〗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华民族精神导师孔子创作了《孝经》,大力倡导孝道。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血缘关系,是人类生活中唯一不可避免、不可去除、不可更改的关系,建立在此关系基础上的孝道,具有超越时空的意义,空间上充塞天地、遍及四海,时间上贯通古今、行之万世。儒家在自然亲情关系上加以引导、升华,形成孝与慈的观念,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延伸,即产生仁道观念。

家庭是伦理共同体,人们在家庭生活中时时体会亲情,时时体证到仁慈之心和孝心,日日夜夜保持着善念,长久下去,道德品质就会形成。

行孝符合人的天然本性,而忤逆则违背人的天性。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情感,是最自然、最真实、最普遍的情感。父慈子孝、夫义妇顺、兄友弟恭而呈现的伦理亲情和天伦之乐,每天都能够感受到。每天处于充满伦理亲情光辉的氛围中,就可以保持淡泊宁静、心情舒畅,从而让家庭中的每一个人健康、长寿。家庭伦理亲情的充实与健全,是人一生幸福的重要标志,在伦理亲情的基础上,容易形成道德情感。

我们现在道德教育出现假大空的现象,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推行孝道,使道德找不到一个生长点,从而落不到实处。“百善孝为先”,践行仁道,应当从孝做起。一个人的爱心起自于何处?当然是起自于家庭之中,起自于父母对子女的爱,起自于子女对父母的爱。子女与父母朝夕相处,爱的感情自然而然地生长起来。判断一个人善恶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标准是看他是否孝敬父母。一个不孝敬父母的人,是缺乏良知的人,是缺乏人性的人,不可能有真正的品德。一个连对自己的父母的责任都不负的人,怎么可能对他人负责?怎么可能对企业负责?怎么可能对国家负责?

孝道在实践中最大的流弊是阻断而不能通达。如果只将孝心孝行局限于家庭之中,就是阻断了。唯有将孝心孝行扩大于社会、扩大于国家、扩大于天地之间,无往而不通,做到“推而放诸四海而准”,孝道才是通达的。

有了对父母的爱心,有了对子女的爱心,以此爱心为基点,向外一轮一轮地扩展:第一步,将此爱心扩大到对待家族中的其他亲人;第二步,爱心超越家的界线,扩大到对待他人的父母长辈、他人的兄弟姐妹和他人的晚辈,这就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第三步,将此爱心扩大到对待自然万物,从而产生敬畏天地之心,这就是“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圣贤经典〗

子曰:“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孝经·广至道章》)

【译】孔子说:“教育人民互相亲近友爱,没有比倡导孝道更好的了。教育人民礼貌和顺,没有比服从自己兄长更好的了。转变风气,改变风俗,没有比用音乐教化更好的了。要使君主安心、人民驯服,没有比用礼教办事更好的了。所谓的礼,也就是敬爱而已。

(链接案例:《偏执的孝》)

(链接案例:《舜之大孝》)

 

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孝经·三才》)

【译】孔子说:“孝道是天经地义的,是人类最根本的品行。

链接案例:《刘沨孝心感继母》)

(链接案例:《中国人的孝道》)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经•开宗明义章》)

【译】孝,是道德的根本,教化由此产生。

(链接案例:《赵化吉孝亲敬老》)

 

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孝经•天子章》)

【译】孔子说:“爱父母的人不敢厌恶别人,尊敬父母的人不敢怠慢别人。”

(链接案例:《闵损芦衣》)

(链接案例:《曾国藩送挽联》)

(链接案例:《吴章不弃后母》)

 

  

 

宗庙致敬,不忘亲也。修身慎行,恐辱先也。宗庙致敬,鬼神著矣。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孝经·感应》)

【译】到宗庙里恭敬地祭祀,是没有忘记自己的亲人。修身养性,谨慎行事,是担心自己的过失而使先人蒙羞受辱。到宗庙祭祀表达敬意,神灵就会出来享受。对父母兄长孝敬顺从达到了极致,就可以通达神明,光照天下,任何地方都可以感应相通。

(链接案例:《赵咨迎盗》)

(链接案例:《戴永胜孝感动天》)

(链接案例:《赖禄孙孝心感贼寇》)

 

孝子之重其亲也,慈亲之爱其子也,痛于肌骨,性也。                                   

                                    《吕氏春秋•节丧》

【译】孝子敬重他的亲人,慈祥的亲人爱护自己的孩子,都有切肤之痛,这是人的本性。

(链接案例:《山东孝星景文华》)

(链接案例:《江革负母》)

 

君子反古复始,不忘其所由生也。是以致其敬,发其情,竭力从事以报其亲,不敢弗尽也。(《礼记•祭义》)

【译】君子返回到祖先那里,是不忘记自己从何而来。所以献上自己的恭敬,抒发自己的感情,竭尽全力回报自己的亲人,不敢不尽心尽力。

(链接案例:《大连孝子王希海》)

 

 

仁如水之源,孝弟是水流底第一坎,仁民是第二坎,爱物则三坎也。(《朱子语类》卷二十)

【译】仁就是水的源泉,孝悌就像是水流经过的第一个池子,爱人民就像是水流经过的第二道坎,爱万物就像是水流经过的第三道坎。

(链接案例:《《孝经》的命运》)

(链接案例:《一家争死》)

 

本文选自陈杰思著《正道管理学》第二十

发表评价: *
姓       名:
验证码:

评论记录

闫娜:"由孝立德" 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价值观念,强调孝顺父母作为立德修身的出发点和基础。这一观念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深远的影响,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1.孝顺父母是一种美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顺被看作是一种重要的美德。孝顺父母意味着尊重他们,照顾他们,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幸福。这不仅表现为行动上的孝顺,也包括对父母的心灵关怀。 2.孝道和道德:"由孝立德" 的观念将孝顺父母视为立德的起点。孝顺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父母的需要,更是为了养成自己的良好品德和道德观念。通过尊敬父母,一个人可以培养出品德高尚、诚实守信、善良和慈爱的品质。 3.传统与现代的平衡:虽然"由孝立德"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但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家庭结构和价值观的变化,这一观念可能会面临挑战。现代社会中,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可能会因工作压力、个人追求等因素而受到影响。因此,人们需要在传统价值观和现代生活之间寻找平衡,以确保"由孝立德" 的观念仍然有意义。总之,"由孝立德" 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价值观念,强调孝顺父母作为立德修身的基础,有助于培养道德品质,维护家庭和社会的和谐。然而,在现代社会中,需要在传统价值观和现代生活之间取得平衡,以保持这一观念的重要性和影响。

秦一:修身慎行,恐辱先也

匿名:读“孝”第十节《由孝立德》的感受 1.家庭是伦理共同体,如果我们在家庭生活时好好体会亲情,体证对家人的仁慈之心和对父母的孝心,日日夜夜保持善念,我们的家庭一定会很幸福。 2.行孝是人的天然本性,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情感也是最自然最真实的情感,就想案例中国的孝道里讲的,孝道是出于人的天性,世界各国都如此,只是我们中国最重视孝道,我们的父母,长辈,古代先贤们都给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让我们能接受孝道的教育,生为中国人,我们很幸运。[合十][合十][合十] 3.我们现在道德教育出现假大空的现象,就是我们忽视了孝道教育,真诚心越来越少,家庭也越来越乱,导致“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没有规矩,没有敬畏之心。 4.把对父母的爱,对子女的爱一层一层扩展到对家族里的其他人,对别人的父母,亲人,直到对自然万物,想想我们的先人和前辈们是何其仁也,我们又是多么的不仁,对自己最亲的人也不能包容,不能体谅,差距怎么会这么大呢?真是枉 为人! 读了这么多案例,有古代的,有现代的,真是为他们的孝行感动,一直觉得感天动地就是一个词,读了戴永胜的故事,证明志诚的心是能感动天地,真诚的努力也会发生奇迹。读了《孝经》的命运,让我更感恩我们的先祖在当时那样的环境,冒着爆尸街头甚至是民族的危险,还是为我们留下了这本传世经典,我们现在既然有缘读到了,更应该好好的珍惜,好好的传给我们的下一代,让孝道成为我们家族的传家之宝,感恩遇见!谢谢老师,学长们![合十][合十][合十] 山西毓德学堂家长

段素卿:读“孝”章第十节“以孝立德”的感受:每个案例都让我由衷的感叹:古今圣贤孝子,他们如何做到:面对狠心的后母;面对或慈或不慈的父母;面对瘫痪的父母;面对生死.舍已救父母,救兄长;他们如何都有一颗赤忱不变的孝心!……这些无一不让我反省:我真诚的做到孝了吗?我出现假大空的现象,根本原因是什么?一个人的爱心起自于家庭,起自于父母对子女的爱,起自于子女对父母的爱。而我又爱他们多少?真心的为他们付出多少?孝是无条件的存在,是天经地义的,而我在实际生活中却常常期盼父母理解我的“付出”![害羞]我似乎找到了自己问题的原因:在对待父母时,我都不舍自已的私欲,都要索取要求,而我又没智慧,孝心不真,孝道才落不到实处!如果孝悌之道不行,则仁爱之道就在此堵塞住了!行有不得,皆已之德未修,感未至也。我先从舍弃自已自以为是的私欲做起,毫无所求和颜悦色的对待父母开始!感谢古圣先贤及老师长辈们的毕生付出,能让我读到这么条理清晰,细致入微的圣贤义理,谢谢!山西毓德公益学堂义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