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忠诚爱国
日期:2021-06-20
查看次数:1061
T 浏览字号
(操作提示:1、用手机打开页面后,点击页面右上方的三圆点即可分享、转发、收藏,点击页面右上方的三横条即可回到正道管理学的栏目导航,由此就可以进入到每一个栏目和页面。2、在手机上或电脑上直接点击正文中红色部分“链接案例”,网页会自动跳转到相关的案例页面。)
第十九章 管理之道:忠
第一节 忠诚爱国
〖题解〗
爱国,就是热爱祖国人民并为之奉献,热爱祖国土地并加以保卫,热爱祖国文化并加以弘扬。既要有爱国的深厚情感,也要有爱国的实际行动。中华民族作为国族,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存在的显著标志,如果中华文化消亡,中华民族的民族特性也就消失。若要铸造中国的国家认同,必先铸造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若欲铸造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必先铸造中华文化的文化认同;如欲铸造中华文化的文化认同,必先全面推进中华文化的传承与教育。 弘扬仁道,培养仁爱之心,让人们以仁爱之心对待同胞,对待身边的人,尤其是对待祖国历代圣贤英烈。热爱祖国土地并加以保卫,既要抵抗外来势力对祖国领土的侵略,也要阻止对祖国自然环境的破坏,更要建设好自己的国家,使祖国立于不败之地。
爱国情感是以仁爱心为核心,融认同感 依恋感、归属感、荣誉感、责任感、忧患心为一体而形成的深厚情感。
如果只强调孝而不强调忠,那么,每个人都以家庭或家族为中心,所思所想、所作所为都完全为了实现家庭或家族利益,只顾小家而不顾大家,众多的家族集团互相斗争,互相内耗,呈现一片散沙的状态,全国无法形成团结一致的力量。现代公民社会已为人民创造公共生活空间,国际之间的竞争强化了人们的国家意识。
〖圣贤经典〗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驱之?([清]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
【译】如果有利于国家,就要奉献生命,岂能为了避免灾难而趋向安乐?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顾宪成东林书院联)
【译】风声、雨声、读书声,每一种声音都要用耳倾听;家事、国事、天下事,每一件事情都要用心关注。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日知录•正始》)
【译】天下兴盛或灭亡,每一人都有责任。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宋]欧阳修《伶官传序》)
【译】忧患、劳累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逸、舒适可以使自己灭亡。
报国之道有四:一曰贡贤;二曰献猷;三曰立功;四曰兴利。(马融《忠经•报国章》)
【译】报效国家的途径有四条:第一是举荐人才,第二是出谋划策,第三是为国立功,第四是为国兴利。(猷[yóu]:谋略。)
不临难不见忠臣之心,不趋利不知义士之节。
([宋]李邦献 《省心杂言》)
【译】不面对危难,不能看见忠臣的心;不面对财物,不能看见志士的气节。
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宋史•岳飞》)
【译】文官不贪图金钱,武将不怕死亡,天下就可以太平了。
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宋]苏洵《管仲》)
【译】贤者不为自己将死而悲伤,而为国家的衰败而忧虑。
一片丹心图报国,千秋青史胜封侯。([清]陈壁《客丘瑞之聚星楼楼壁有万允康父母顾瑞木社友诗有感吊之用顾原韵愁字》)
【译】一片丹心只想着要报效国家,在史册上留下千秋英名,远胜于封侯。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宋]陆游《病起书怀》)
【译】地位卑微,不敢忘却忧国忧民;事情明确,还需要盖棺定论。(阖[hé]:关闭。)
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 ( 詹天佑语,引自《詹天佑和中国铁路》 )
【译】大家各自用出自己所学到的,各自倾尽自己所知道的,让国家富强起来,不受外国的欺侮,方能立足于世界。
(本文选自陈杰思著《正道管理学》(国作登字-2021-A-00228951)第十五章,欢迎以链接方式转发、分享。未经作者授权,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印刷、复印、录制、出售《正道管理学》章节,任何网站不得转载《正道管理学》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