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拓展式学习运用平台 | 手机版

管理之道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之道 > >案例

屈原殉国

日期:2021-06-29

查看次数:443

T 浏览字号

分享到: 

 

屈原殉国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当时,秦、楚、齐、燕、赵、魏、韩七国为争夺城池和土地,互相杀伐,混战不断,各国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战争中,秦国渐渐强大起来,并有吞并六国之势。

屈原当时担任楚怀王的左徒官,见百姓不堪战争之苦,十分痛心,于是暗下决心,立志报国。他常常向楚怀王进言,劝怀王选贤任能,爱护百姓;见秦国有虎狼之势,他促成了楚国与其他五国联盟,抵御强秦,因而深得怀王的信任。

然而见楚王如此重用屈原,楚国的贵族都十分嫉恨他,以公子子兰为首的一批人就经常在楚怀王面前诬陷诋毁屈原。

当时,秦国相国张仪来到了楚国郢都,暗中拜访子兰,并悄悄告诉他,屈原之所以能得到楚王的信任,是因为他一手促成了六国联盟,如果子兰能拆散六国联盟,让楚国与秦国结盟,那楚王必定不再信任屈原,反而信任子兰。子兰一听,十分高兴,便与张仪结交,将他引荐给王后郑袖。张仪将一双价值万金的白璧献给郑袖,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赢得了郑袖的信任,希望郑袖能为他在楚王面前进言。

由于子兰和郑袖的引见,张仪得以觐见楚王,他将从秦国带来的礼物交给楚王,并许下承诺,若楚国与秦国结盟,将会得到更多的城池和土地。一番交谈之后,楚王心中生起了与秦国结盟的想法。

一天,楚王在宫中摆下酒席,招待张仪,屈原也一起作陪。席间楚王和张仪谈论起秦楚结盟的事情,这让屈原十分震惊。他万万想不到楚怀王竟然要放弃六国之盟,转而与秦国结盟。

于是他站了出来,极力劝阻楚怀王:“大王万万不可!秦国乃虎狼之国,早已有吞并六国之心。如今我们六国结盟,尚能合力抵抗强秦保我楚国;但倘若我与秦国结盟,一旦五国俱亡,那楚国亡国之日不远矣!”并痛斥张仪、子兰等人。

然而这一番义正词严却被子兰等人污蔑为心怀不轨,投敌叛国。楚怀王也不愿听屈原的话,反令武士将其押出殿外。

屈原回到家中,十分愤懑,但他不愿放弃,几次上书给怀王,但怀王置之不理,并逐渐疏远了他。

忧愤难平的屈原便自比香兰,将楚怀王比作美人,创作了抒情长诗《离骚》,以此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的心怀以及救国救民的理想。然而,此诗传入宫中,却成了子兰、靳尚等人攻击他的罪证。他们向怀王进谗言,说屈原因得不到重用,心怀怨恨,还作了首诗,把大王比作桀纣。楚王一听,十分震怒,立刻撤掉了他的官职。

后来,楚怀王死了,其子顷襄王继位。顷襄王任命其弟子兰为令尹。由于怀王是在与秦国结盟之时被掳而亡,而促成楚国与秦国结盟的正是子兰,所以屈原与楚人都将怀王之死归咎于子兰。子兰大怒,便暗中命人向顷襄王进谗言陷害屈原。顷襄王不辨是非,将屈原放逐江南。

公元前278年,楚国都城郢都被秦国大将白起率领的部队攻陷,其宗庙和陵墓均被焚毁,楚国眼看就要亡国。

此时的屈原虽被流放江南多年,却依旧等待着为国效力。得知这个消息,屈原痛哭失声,决心回到郢都,回到自己出生的地方。

行至汨罗江畔,屈原看着满头白发的自己,联想到楚王误听谗言,小人破坏盟约,百姓遭受战火,而自己空有一颗救国救民之心却不得重用,忍不住痛哭起来。他不愿与奸邪同流合污,决心用生命来唤醒国人的良知,共同御敌,保卫祖国。

于是,他解下衣服,包住了一块石头,系在自己腰上,怀抱石头投入江中。

屈原死后,楚国的百姓十分难过,便划着龙舟来到屈原投江的地方,将用叶子包好的米饭扔进江中,希望鱼儿吃了以后不要去咬屈原的遗体。而屈原的爱国精神深深感动着国人,人们就将他投江的那一天——也就是农历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到了那一天,人们纷纷划龙舟、挂菖蒲、吃粽子,以此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启示】此事例印证:“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祖国在腐败势力的侵蚀下走向衰败,这是屈原心中最大的痛苦。

 

(摘录自陈杰思著:《忠》,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年3月第一版)

发表评价: *
姓       名:
验证码:

评论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