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认知体证
日期:2021-06-19
查看次数:825
T 浏览字号
第二节 认知体证
〖题解〗
体证是心灵生命符合义理的精神活动,也是主体的生命精神与客体的生命精神之间的感应交融过程。体证呈现的是主体、客体的生命精神。体证主要是追求审美价值、宗教价值、 伦理价值。体证的成果是义理。体证具有整体性、具体性、 混沌性、独特性、内向性。体证包含了认知的要素。
认知是大脑进行的认识客观事物的活动,认知呈现的是万象万物的原理、特征、规律。认知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得功利价值。认知的成果是真理。认知具有片断性、抽象性、逻辑性、共同性、外向性。认知具有客观性,要排除主观的精神要素对认知的影响。
〖圣贤经典〗
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管子•九守》)
【译】 眼要看得清楚,耳要听得明白,心要清楚明白。使用天下人所有的眼睛来看,就没有看不见的东西,使用天下人所有的耳朵来听,就没有听不到的事情,使用天下人所有的心来思虑,就没有理解不了的问题。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子罕》)
【译】 孔子杜绝四种毛病:不凭空臆测,不绝对肯定,不固执己见,不自以为是。(意:通“臆”,推测。必:确定。固:固执。我:自以为是。)
多见者博,多闻者知,拒谏者塞,专己者孤。([汉]桓宽《盐铁论•刺议》)
【译】 见得多的人知识广博,听得多的人头脑智慧,拒绝接受别人意见的人视听闭塞,独断专行的人会遭到孤立。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二)
【译】 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就会清醒明达;而只听信一面之词,就会昏庸糊涂。
回曰:“敢问心斋。”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齐也。”(《庄子•人间世》)
【译】 颜回说:“请教什么是‘心斋’。”孔子说:“你必须摒除杂念,专一心思,不仅用耳去听而且用心去领悟,不仅用心去领悟而且在凝寂虚无的意境去感应!耳的功用仅只在于聆听,心的功用仅只在于跟外界事物交合。气是虚静的,以此应对万物。只有大道才能汇集于凝寂虚无的心境。虚无空明的心境就叫作‘心斋’。”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易经•系辞》)
【译】 书本不能完全承载语言,语言不能完全表达意义。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第一章)
【译】 可以表达出来的道,就不是永恒的道;可以叫出的名称,不是永恒的名称。
(本文选自陈杰思著《正道管理学》第十七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