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教之有方
日期:2021-06-19
查看次数:833
T 浏览字号
第七节 教之有方
〖题解〗
教育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真理教育,包括知识教育、技能教育;二类是义理教育,包括道德教育、价值教育、精神教育、智慧教育。人们重视真理教育,而忽视义理教育。知识教育重在学习,技能教育重在练习,义理教育重在修习。教育之道主要有:
取其精要:在知识的海洋里,在文化的天地中,若无人引导,学生便会迷失其中。教师要去寻找到精华的、重要的、有用的知识文化传递给学生。
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不同的特质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不同的发展方向传递不同的内容。对每个人来说,能够提高自身素质或者是符合自己发展方向的知识文化才是有价值的,才应当学习。
系统完整:一个人如果在某一发展方向上,缺失了某些知识、技能,缺失某些文化教养,他的发展就受到限制,甚至会在工作中产生严重失误。教育内容应当做到系统完整。
一线贯通:在教育中各个环节组成一条长线,一线贯通。这些环节是:挖掘、整理、分类、取舍、阐释、诵记、理解、体证、修身、践行、运用、发展,如果只取其中一个环节,缺乏其他环节,就难于取得很好的教育成效。
持续深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企业教育、社会教育、组织教育构成一个大的教育系统,使教育贯穿一个人的终生。对某些教育内容,只有做到持续深入,才能达到系统完整。
学以致用:学习的知识文化,只有在运用中产生实效,才有价值;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培养能力,只有在践行中才能培育品德。
〖圣贤经典〗
导人必因其性,治水必因其势。([汉]徐干《中论•贵言》)
【译】 诱导人必须依顺其心性,就如同治水一样,必须根据地势的走向和高低进行疏导。
圣贤施教,各因其材,小以成小,大以成大,无弃人也。
([宋]朱熹《孟子集注》卷十三)
【译】 圣贤施行教育,必须依据各人的资质。资质差的,就培养成低一级的人才;资质好的,就培养成高一级的人才,不会有被遗弃的人。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
【译】 不到他们想问题想不清的时候,我不会去开导他;不到想表达而说不出的时候,我不会去启发他。教给他某一个方面,他不能由此而推知相关的其他三个方面,我就不再教他了。(愤:心中想不明白的意思。悱[fěi]:想说而又说不出的样子。(隅[yú]:方面。)
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颜氏家训•教子》)
【译】 在古代,贤明的君王有所谓胎教之法:王后怀胎三个月时,应当让其迁移到别的宫殿居住,眼睛不乱看,耳朵不乱听;音乐、饮食按礼制加以节制。
教子须是以身率先。([明]陆世仪《思辨录辑要·修齐》)
【译】 教导子女必须自己带头去做。
人无常心,习以成性;国无常俗,教则移风。([唐]白居易《白氏长庆案•二策项》)
【译】 人没有固定不变的心境,习染造就性情;社会没有固定不变的风俗,施行好的教化,自能引导人们移风易俗。
教以言相感,化以神相感。([清]魏源《默觚•治篇》)
【译】 “教”是用言语来感染对方,“化”是用精神来感染对方。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管子•权修》)
【译】 如果作一年的打算,最好是种植五谷;如果作十年的打算,最好是种植树木;如果作一百年的打算,最好是培育人才。
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戒翻奖,应呵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颜氏家训•教子》)
【译】 父母对孩子的饮食起居、言行举止过于迁就,任其为所欲为。应该训诫的,反而加以奖励;应该呵责的,反而一笑了之。孩子懂事以后,以为从前所作为符合规范,骄横轻慢的习性已经养成,这时才去管教他们,即使将他们捶打鞭挞至死,父母也难以树立威信。父母越来越愤怒,孩子对父母的怨恨也越来越深。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终将要败德破家。(笞[chī]:用鞭杖或竹板打。慎[shèn]:小心。恣[zì]:放纵。逮:及,到。)
(本文选自陈杰思著《正道管理学》第十七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