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拓展式学习运用平台 | 手机版

管理之道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之道 > >正文

第三节  自主自为

日期:2021-06-20

查看次数:648

T 浏览字号

分享到: 

 自主自为

〖题解〗

依赖性人格是在缺乏磨炼的环境中、在过度溺爱的环境中、在具有专制作风的环境中、在灌输式教育的环境中形成的。

自主自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我克制:克制自己的贪婪欲望、不良习性、不良情绪、邪恶念头;控制住自己不计后果的冲动,控制自己抵抗各种诱惑;克服自己的胆怯、懦弱、畏缩、厌倦、懒惰、畏惧。

2、自主选择:按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自己的事业方向,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在自己职责的范围内通过独立思考作出选择。了解情况,发现问题,拟定多种解决的方案或行动方案,对多种方案进行比较,并在这些方案中选择最佳方案。只有耐得寂寞,才能排除各种干扰,心无旁骛,专心致志,认认真真学习,踏踏实实做事,朝着事业的长远目标,一步一步地向前走,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最后获得成功。

3、自我反思:“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任何行为如果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都应反躬自问,从自身找原因,好好检查自己、反省自己。经常反思自己所做的事与自己的事业目标是否一致,反思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存在的问题、有利的条件、不利的因素等,对自己所做的事情进行评价。

4、自主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制定自主学习的计划,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才能跳出教科书的限制,在知识的海洋里寻找到自己发展所需要的知识,培养能力,提高修养。

5、独立思考:每个人都长着一颗脑袋,在学习过程中都需要独立思考,遇事也要独立思考,不能只接受别人思考的结果,也不能凡事都请别人替自己想办法。一个人要有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才能将错误与正确区分开,才不会上当受骗。在家庭中,如果孩子在表达不一样的意见时常遭打压,久而久之,封上他的嘴,也就是堵上了他的心,因为“口乃心之门户”。

6、自主行动:任何事业上的成功者都是主动采取行动,把握机会,抢占先机,内心产生坚强的意志,排除外在的影响、干扰和诱惑,进行持之以恒地努力。不是“要我做”,而是“我要做”。

7、独立自主:保持自己的个性,保持自己的本色,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如果做不到独立自主,就只能当别人的附庸,充当别人的工具,看别人的脸色行事,按别人的需要活着,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8、自我担当:让人独立做事并且承担后果,可以培养人的自我担当的意识。不让一个人独立做事,做好了得不到奖励,做不好事又得不到惩罚,则他的责任感就无法培养起来。

 

圣贤经典

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进也;小人错其在己者,而慕其在天者,是以日退也。 (《荀子•强国》)

【译】君子看重自身的因素,而不指望天助,所以日益进步;小人放弃自身的努力,而指望天助,所以日益退步。(慕:指望。错:通“措”,放置。)

链接案例:《林肯的激将法》)

 

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出令而无所受令。自禁也,自使也,自夺也,自取也,自行也,自止也。 (《荀子•解蔽》)                             

【译】心灵,是身体的君王,也是精神的主宰,它发出命令而不是接受命令。它能够自行约束,自行运用,自行取消,自行获取,自行活动,自行停止。

链接案例:《抬驴子走路的人》)

链接案例:《毛遂自荐》)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

【译】君子向自己提出要求,小人向别人提出要求。

链接案例:《雏鹰和鸡》)

 

人生为己,天经地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佛说十善业道经》)

【译】人生一世,要做好自己,这是天经地义的;人如果做不好自己,就会遭到天地的诛灭。(“为”在这里的读音是 wéi,即“做”,“为己”即是做好自己。人们将“为”误读为 wèi,于是就将“为己”误解为: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

(链接案例:《做唯一的自己》)

 

放者流为猖狂,收者入于孤寂。惟善操身心者,把柄在手,收放自如。[明]洪应明《菜根谭》)

【译】放荡的人会流于猖狂不羁,收敛的人会流于枯寂空虚。只有善于操持身心的人,将主动权操持在自己的手中,才能该放便放,该收便收。

链接案例:《勤于思考的爱迪生》)

链接案例:《周亚夫平叛》)

 

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孟子•尽心上》)

【译】无一不是命运,要以顺应的态度去接受正命;所以知道命运的人,不去站在有可能倒塌的墙壁之下。尽力行道结果却死了,就是正命;犯罪戴着镣铐而死,就不是正命。(桎梏[zhì gù]:脚镣和手铐。)

链接案例:《投笔从戎》)

 

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太上感应篇》)

【译】祸和福都是人自身招来的,不是外界的原因造成的。

 

知命者,预见存亡祸福之原,早知盛衰废兴之始;防事于未萌,避难于无形。[汉]刘向《说苑•权谋》)

【译】 懂得命运的人,能预见生死存亡、灾祸、幸福的本源,及早知道强盛、衰落、破灭与兴盛的起始;祸事尚未萌生便知预防,灾难尚未形成便知躲避。(原:本源。)

链接案例:《区寄智杀强盗》)

 

出于其类,拔乎其萃。(《孟子•公孙丑上》)

【译】超出同一类,高出同一群。  

 

 

仁义礼智本自修,人必钦崇之;放僻邪侈本自贼,人必轻鄙之。(林逋:《省心录》)

【译】仁义礼智原本是靠自己修养,人们必定敬佩、崇敬他;胡作非为本来就是残害自己,人们必定轻视、鄙视他。(僻:邪)

链接案例:《自主的孩子》)

 

人不能自贵而望人之贵我,人不能离贱而怨人之贱我,断无是事,亦无是理。(陈荩:《修慝余编》)

【译】人不能自己做到高贵而只是希望别人崇敬自己,人不能离开低贱而只是抱怨别人歧视自己,绝对没有这种事,也没有这种理。

链接案例:《卞和断足献玉》)

 

古之人目短于自见,故以镜观面;智短于自知,故以道正己。故镜无见疵之罪,道无明过之怨。目失镜则无以正须眉;身失道则无以知迷惑(《韩非子•观行》)

【译】古代的人,眼睛看不见自己,所以用镜子照着观察面孔;才智不足以认识自己,所以用正道来修正自己。因此镜子照出毛病,这不是镜子的罪过,正道暴露自己的过失,不应引起我们的怨恨。眼睛离开镜子,就不能修整胡子眉毛;人们离开正道,就不能辨别是非。(疵[cī]:毛病。)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老子》第三十三章)

【译】了解他人的人是智者,了解自己的人才是明白人。能战胜别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战胜自己的人更加强大。知道满足的人才是富有人。坚持力行的人有志向。不丧失本分的人就能长久。身虽死而“道”犹存的人,才算真正的长寿。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宋·汪洙《神童诗》)

【译】王侯将相本来不是天生的富贵种,男儿应当发愤图强。

 

本文选自陈杰思著《正道管理学》第二十二

发表评价: *
姓       名:
验证码:

评论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