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拓展式学习运用平台 | 手机版

管理之道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之道 > >正文

第三节  孝养心志

日期:2021-06-20

查看次数:957

T 浏览字号

分享到: 

 

第三节  孝养心志

 

〖题解〗

孝养心志包括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两方面,也就是使父母精神上愉快、安宁、幸福,具体地说,孝养心志应当表现在以下方方面面:

  • 关心父母:子女给父母的关心,体现在亲切的称呼、笑脸、温和的言语等细节上,而和睦相处、平安健康、学业优异、事业有成,让父母得到持久的大欢喜。老人容易产生寂寞感、孤独感和精神压抑,子女要多与老人相伴或经常看望老人,使老人精神得到慰藉。
  • 尊重父母:“大孝尊亲”,父母首先是受到自己的子女尊重,其次是受到他人的尊重。“出必告,反必面”体现出对老人的尊重,来自他人的尊重,有相当部分是由儿女造就的。儿女德才兼备,事业有成,必然给父母带来崇高的荣誉,使父母受到别人更多地尊重“光宗耀祖”是传统社会中许多人努力奋斗的动力。
  • 让父母免遭羞辱。杜绝违法犯罪行为,堂堂正正做人、规规矩矩做事,不让父母担心,不使父母因自己的行为而受到屈辱,不让父母难堪,不给父母丢脸。
  • 满足父母良好愿望。子女努力学习、好好做人、事业有成,就是满足父母最大的心愿。满足父母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愿望,支持他们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支持他们参加体育、舞蹈、音乐、书法、诗词、国画等文体娱乐活动。 爱惜父母所爱惜的物,尊敬父母所尊敬的人,纪念父母所怀念的人,就是顺从父母的良好心愿。父母的幸福感也来自耳目的直接感知,故养父母之心也就落实为孝养父母之耳目,就是让父母的耳目感知美好、良善的事物,看到美丽的色彩和悦耳的音乐,不让父母的耳目去感知丑恶、脏乱的事物。
  • 继承父母遗志,完成父母的未竟事业。有的父母确实有未完成的事业,如父母累积的学术资源,父母建立的家族企业,父母家传的工艺技术,需要儿女们去完成,这是儿女们不能推卸的责任。周武王继承周文王遗志,灭商兴周。汉朝司马迁忍辱负重,继承父亲司马谈遗留下来的事业。撰写《史记》;班固、班昭继承了其父班彪的遗志,完成《汉书》的编撰。

 

 

〖圣贤经典〗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论语•学而》)

【译】父亲活着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父亲去世后,要考察看他的行为;长期不改变父亲所走的正道,就可以叫做“孝”了。(没:去世。)

(链接案例:《戚继光忠孝两全》)

 

上孝养志,其次养色,其次养体。贵其礼,不贪其养,礼顺心和,养虽不备,可也。[汉]桓宽《盐铁论•孝养》)

【译】第一等的孝是承顺父母的意志,其次是对父母要和颜悦色,再次是保养父母的身体。以礼为贵,不贪图供养东西的多少,只要遵守礼义使父母顺心,即使供养的东西不丰富也可以。

(链接案例:《司马迁继志写史》)

链接案例:《何叔度推爱姨母》)

 

 

继父志,扬祖德,此诚孝子顺孙之道也。(《白氏长庆集》卷四十一《碑碣》

【译】继承父母的志向,弘扬祖先的道德,这真正是孝顺子孙的正道。

(链接案例:《岳珂著书雪冤》)

 

 

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礼记•中庸》)

【译】孝,就是善于继承先人的志向,善于继承先人的事业。

(链接案例:《泰伯让贤》)

(链接案例:《沈云英承父志》)

 

 

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居上而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此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曾子全书•仲尼闲居》 

【译】尽心侍奉双亲的人,身居要职,不会骄傲自满;居于下位,不会胡作非为;在与人相处之时,能做到和睦相处。居于上位的人骄傲自满,必会导致身败名裂;作为平凡人,胡作非为,就会有刑罚加身;与人不睦,相互倾轧,就会引起冲突。骄、乱、争,这三者不从心中除却,就算每天用牛、羊、猪三牲尽奉父母,也还是不孝之人。

(链接案例:《包公辞官》)

 

孝子之养老也,乐其心不违其志,乐其耳目,安其寝处,以其饮食忠养之,孝子之身终,终身也者,非终父母之身,终其身也。(《礼记•内则》)

【译】孝子的养老,让父母的心情快乐,不违背父母的意志;让父母的感觉到快乐,休息起居感到安逸,提供饮食奉养父母,直到孝子生命结束。这里所说的终身,不是终父母之身,而是终孝子之身。

(链接案例:《刘德华的孝行》)

(链接案例:《陈玉言孝心桥》)

 

本文选自陈杰思著《正道管理学》第二十

发表评价: *
姓       名:
验证码:

评论记录

杜诗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道被认为是众德之本,是道德品质的基石。通过尊敬父母、关心照顾他们,一个人可以培养出诚实、守信、忍让、恭谦等良好的品德,这也是孝养心志的根本目的。"孝养心志" 这一理念体现了孝道在塑造个人品格和人格力量方面的深远影响,我认为具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孝养心志强调通过孝敬父母来陶冶心志。通过对父母的尊敬和关怀,一个人可以锻炼出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情感管理能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内外兼修、品德高尚的人。 2.孝养心志也包含了对家国情怀的培养。通过对父母的孝敬,人们会更加珍视家庭,也会对国家社会产生更强的责任感和归属感。 3.孝养心志有助于维护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当每个人都尊重父母并以孝敬为荣,家庭关系更加稳固,社会也更加和谐。这有助于减少家庭纷争和社会不满,促进社会稳定。 4.在现代社会中,孝养心志的理念也有其重要意义。尊重和关心父母不仅是传统美德,也是建设和谐家庭、社会的基础。同时,随着家庭结构和价值观的变化,也需要在传统价值观和现代生活之间取得平衡。

匿名:读“孝”章第三节“爱敬父母”的感受 1.父母首先是受到子女的尊重,其次是受到他人的尊重,父母收到他人的尊重,相当部分是由儿女造就的。 2.自己堂堂正正做人,规规矩矩做事,不让父母担心,不让父母因自己的行为受到屈辱,不给父母丢脸,才是孝敬父母。 3.能尽力的满足父母的愿望,让父母在有生之年感到幸福,人生是很美好的,是做儿女应该做的。 读案例“戚继光忠孝两全”看到一个父亲对儿子从小的道德教育多么重要,让儿子最终能继承父志,报效国家,做到忠孝两全,一个明智的父母可以造就整个个家族。 案例“司马迁继志写史”是司马迁在接受父亲遗志以后,决定完成父亲的遗志,在遭遇奇耻大辱后,想到答应父亲的事没有完成,最后为我们后代留下这部绝世经典《史记》。司马迁把对父亲的遗志胜过自己的生命,做到了忠孝两全。 案例《泰伯让贤》泰伯能放弃自己的利益,让位弟弟,不让父亲为难,真正做到“兄弟睦,孝在中”,值得我们学习。 今天的几个案例都特别好,包公为了照顾父母,辞去官职,不顾自己前程,只想别的都可以等,尽孝不能等。这么多案例都在教我们怎么为人父母,为人子女,我们要向我们的前辈,先人学习。感恩我们的先人,感恩这么好的平台,让我们学习到这么好的文化[合十][合十][合十]谢谢老师,学长们!山西毓德学堂家长

段素卿:读“孝”章第三节“孝养心志”的感受:孝养心志包括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两方面!《戚继光忠孝两全》.《司马迀继志写史》.《岳珂著书雪冤》.《沈云英承父志》.《何叔度推爱姨母》这些事例印证了“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父之道,可谓孝矣。”“上孝养志”“继父志.扬祖德”“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包公辞官》.《刘德华的孝行》中包公为了在父母身边照顾他们,毅然辞官;刘德华在日常生活中的孝行让父母感到愉快,幸福!《陈玉言孝心桥》让我明白了“孝顺父母直至终身,这里说的终身,不是终父母之身,而是终孝子之身”!《泰伯让贤》中泰伯体察到其父的心意,不等父亲说出来,就采取符合其父心意的行动,不让父亲为难,这是很高的孝行。孔子将其称为“至德”。山西毓德学堂义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