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诚敬中和
日期:2021-06-19
查看次数:858
T 浏览字号
第二节 诚敬中和
〖题解〗
在礼仪活动中,或者发生道德行为与文明行为时,要坚持诚、敬、中、和的原则。
诚:内心真诚,不能虚情假意。如,在感谢他人时,心存感恩之心;在对他人行礼时,要有恭敬之心;在祭祀活动中,对受祭者有敬畏之心。内心的真诚通过外在的行为表现出来,并且,只在将内心的真实表现于外在的行为,人们才能看到、感知到。
敬:先有恭敬之心,向外通过语言、动作、表情表现出来,让他人感受到被尊重。傲慢无礼者不懂得尊重别人,高高在上,欺凌他人。巧言令色不是敬,是谄媚,目的是讨好他人以便利用他人。
中:行为规范和礼仪程序的制定,需要遵守中道,无过无不及,既不能过于简单草率,又不能过于烦琐,铺张浪费。行为要同时代相适宜,要同具体的境遇相适宜,根据具体条件进行权变。
和:宇宙各大星体按自己的轨道运行,才会处于和谐有序的状态。在同一的境遇中,人人遵守相同的行为规范,人人都能预知他人的行动规律,社会就会处于和谐稳定的状态。
〖圣贤经典〗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论语•颜渊》)
【译】君子对待工作严肃认真,不出差错;对待别人恭敬,合乎礼节。
(链接案例:《总统的礼貌》)
(链接案例:《礼贤下士》)
君子不可以不学见人,不可以不饰。不饰无貌,无貌不敬,不敬无礼,无礼不立。(《大戴礼记•劝学》)
【译】君子不可以不学习如何与人相见,不可以不修饰自己。不作修饰就没有合宜的样貌,没有合宜的样貌就是不恭敬,不恭敬就是没有礼貌,没有礼貌就没有立身之地。
(链接案例:《新华园酒店的服务》)
夫祭者,非物自外至者也,自中出生于心也。心怵而奉之以礼。(《礼记•祭统》)
【译】祭祀,不是有某种东西从外面降临,而是从自己的内心深处发出的行为。心中有所敬畏,所以要以礼祭祀。
诚意而不以礼则无征,盖诚非礼无以见也。诚意与行礼无有先后,须兼修之。诚谓诚有是心,有尊敬之者则当有所尊敬之心,有养爱之者则当有所抚字之意。(《张子全书》卷三《气质》)
【译】有心意的真诚但没有外在的表现,就无法表现其诚意,这是因为不通过礼就无法让人看到你的真诚。诚意与行礼没有先后之分,应当同时加以修炼。“诚”就是要真正有这种心意,面对值得尊敬的人,自己就应当有尊敬之心;面对要需赡养、关爱之人,就应当有真正的抚养关爱之意。
(链接案例:《曹公跣足迎许攸》)
(链接案例:《屠格涅夫与乞丐》)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
【译】 孔子说:“花言巧语 ,一副讨好人的脸色,这样的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链接案例:《巧言令色安禄山》)
(链接案例:《宠臣邓通》)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论语•八佾》)
【译】林放问礼的根本是什么。孔子说:“这个问题很重要啊!礼,与其奢侈,宁可俭约;丧葬,与其礼仪周到,不如真诚哀伤。”(易:周到。戚:忧伤。)
(链接案例:《我爱其礼》)
礼者,中也,过则为伪,不可谓之礼。([宋]郭雍《郭氏传家易说》卷四《艮卦》)
【译】所谓礼,就是恰到好处,过头了就成了虚伪,不再是礼了。(谓:称。)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译】 有子说:“礼在应用中,和谐最为可贵。”
奢自文生,文过则为奢,不足则为俭。(《二程外书》卷六)
【译】奢侈都是从修饰而产生的,修饰得过分就是奢侈,修饰得不足就是节俭。
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 (《荀子·礼论》)
【译】礼是从哪里产生的呢?答案是:人天生就有欲望,欲望达不到满足,就不可能放弃追求;追求没有限度和界限,就不可能没有争夺。互相争夺就引起混乱,乱起来就没有出路。古代圣贤憎恶这种混乱局面,所以制定礼义来划定界限。
入竟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礼记•曲礼上》)
【译】 到一个地方,就要问问那里的禁忌;到一个国家,就要问问那里的风俗;到陌生人家里,就要问问人家的忌讳。(竟:通“境”。讳[huì]:忌讳。)
(本文选自陈杰思著《正道管理学》第十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