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拓展式学习运用平台 | 手机版

管理之道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之道 > >正文

第二节 敬天爱物

日期:2021-06-19

查看次数:1827

T 浏览字号

分享到: 

 

第二节 敬天爱物

   

题解

“敬天爱物”,就是敬畏天地,珍爱自然万物。敬畏天地是维持人的道德品性与良善行为的重要信仰力量。“天网恢恢”,“老天有眼”,“苍天在上”,“人在做,天在看”,都表达了敬畏天地的意识。人有敬畏天地之心,才不会无法无天,大胆妄为。所谓“无法无天”就是没有法律意识,也没有敬畏天地的意识。

天地最伟大的品格,就是生养生命。生养生命的精神赋予万物,内在于万物之中,万物得以蓬勃生长。一花一草,春荣秋枯,正是生命的律动,体现天地万物生生不已之道。

君子的内心禀受了天地生养万物之德,以珍面对自然万物,对万物不加以征服、破坏、掠夺、浪费,将天地万物视为与我们平等的生命将自己视为天地万物之中的一个成员,从而达到“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境界

倡导人们过“低碳生活”,过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生活。企业体现“爱物”原则,遵循生态理念生产产品,建立清洁生产体系,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提高生产材料的利用率,减少生产经营对环境的污染

 

圣贤经典

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正蒙·乾称篇》,《张载集》)

【译】 乾是天,就像父亲;坤是地,就像母亲。我是如此渺小,居于天地之中。所以充塞于天地的万物,构成我的身体;天地之间的精神,赋予我的本性;人民是我的同胞;万物是我的同伴。(与:同党。兹:此,这样。藐:小。塞:充满。)

(链接案例:《滴水和尚》)

 

    夫圣人之心,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其视天下之人,无外内远近。凡有血气,皆其昆弟赤子之亲,莫不欲安全而教养之,以遂其万物一体之念。([明]王守仁《传习录》中)

【译】圣人的心灵,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关心天下之人,并无内外远近之别。只要是有血性的,都是他的兄弟儿女,无不想保全他们,教育他们,以实现他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心愿。遂:达到,实现。

 (链接案例:《孔子爱物》)

 

天地之大德曰生 (《周易·系辞下》)

【译】 天地的伟大品德就是生养万物。

 (链接案例:《弘一法师惜虫》)

 

爱人利人者,天必福之,恶人贼人者,天必祸之。  (《墨子·法仪》)

【译】 关爱他人利于他人的人,上天必然赐福于他;仇视他人伤害他人的人,上天必然会降祸于他。

 (链接案例:《网开三面》)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

【译】 天地与我一起生长,万物与我融为一体。

(链接案例:《五观之偈》)

 

本文选自陈杰思著《正道管理学》第十四

发表评价: *
姓       名:
验证码:

评论记录

李雯慧:天地自然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提供了我们所需要的一切生存条件,我们的生命和健康都依赖于大自然的恩赐。对天地要有敬畏之心,天地创造了宇宙的一切,敬畏天地是对我们生存条件的感激和尊重。敬畏天地让我们意识到自己是自然的一部分,我们的行为会对自然产生影响,甚至产生危害。应当像孔子一般,不止尊爱人类的生命,还应该去爱天地万物。

晏瑶瑶:天地万物是我们生存的环境,我们要敬畏保护天地万物。同时,对于同处于一片天地的人们,我们也要做互利互惠互相考虑的事情,不能做伤天害理伤害别人的事情。

匿名:学习《敬天爱物》心得:我觉得陈杰思老师的课程针切时弊。我们生来就是傲慢的。打娘胎里我们就受着“上帝已死,鬼神虚无”的教育,凭借科技成果的假象,我们把自己想象成了钢铁侠,征服自然无所畏惧,更不知什么“敬天”了。然而出来混总是要还的,所谓“天道好还”,我们每个人都在人类自作自受的恶果中苦苦挣扎。该彻底忏悔了!悔过就从“爱物”开始,认识自然规律,畏惧因果,用敬爱的心对待周遭的一切人事物,也就有一些敬天的意思了吧。学堂义工 王文珠

岳昭:为什么要“敬天爱物”? 你如何知道“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你只有知道了“天”理就在你身体里运转,万物亦在你身体里生息,你才会“敬天爱物”,不敢造次,否则只是相信而已,并不能真正达到“敬天”与“爱物”的境界! 为什么要“敬天”“爱物”? 这里的“天”,非眼见之天,眼见之天的变化,与主宰我们生命的这个“天”,是同一个天,天就是道,道在你身体里运行,天体运转在你的身体里,天下万物亦复如是,所以你必须要“敬天爱物”,你胆敢为一己私欲而“无法无天”,只要“天”与“物”稍微受人为的影响,也就是如果你“倒行逆施”,你身体里的“天与物”就会背道而驰,逆天而行,内外“天物”必相冲突,你必受天刑、物刑,这便是人类疾患、灾难的真相—— 人的敬畏,无非惜命,人只要搞清楚了“天”与“物”就在自己体内运转不息,而且是与外在可见之“天”与“物”,同根同源,同步运转的,人便会因“惜命”而不敢不“敬天爱物”! 只有彻底洞察了这一事实,人才会发自内心的去“敬天爱物”,否则,任何说教都没有用——

毛勇:每日一得: 张载说:“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万事万物都是人类的伙伴。王阳明也一再强调“一体之仁”。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仁者都是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而上天有好生之德。天、地、人、万事万物都是我们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人类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爱自然,爱万物,爱天下一切美好的事物,就是爱我们自己。爱人利人者,天必福之,恶人贼人者,天必祸之。周敦颐窗前草不除去,程颢窗前杂草覆盖石砌, 也绝不除去,并置盆池养数尾小鱼,经常观看。因为他们要“与自家意思一般”“常见造物生意”,“欲观万物自得意。”古人从杂草蓬勃的生长和盆池里小鱼的灵动中进而感悟到万物的生命活力,一体同悲的精神。从而获知天地之大德曰生。古人这种敬天爱物的精神令人感动,也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毛勇

陈杰思:道德教育的目的,在于培育良知。如果说,道德教育是为让人们遵守道德规范,那么,人们会在有利于自己的情况下遵守,而在不利于自己的情况下违背,更何况道德规范常常同各种潜规则混合在一起。

张文学:支持陈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