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仁者爱人
日期:2021-06-19
查看次数:2368
T 浏览字号
(操作提示:1、用手机打开页面后,点击页面右上方的三圆点即可分享、转发、收藏,点击页面右上方的三横条即可回到正道管理学的栏目导航,由此就可以进入到每一个栏目和页面。2、在手机上或电脑上直接点击正文中红色部分“链接案例”,网页会自动跳转到相关的案例页面。)
第十五章 管理之道:仁
第一节 仁者爱人
〖题解〗“仁者爱人”是儒家最核心的理念。仁爱是指植根于仁慈善良品质的爱,是源自善良品性去爱护人、关心人、尊重人,维护他人的权益,尊重他人的人格,做有利于他人的事,因而,仁爱是奉献式的爱。仁慈的品性就像是树的根,爱的情感就像是在树根上生长出的枝叶。所以,践行仁爱之道,首先要培养仁慈善良的品性。
与奉献式的仁爱不同的是,存在着索取式的贪爱。贪爱源于自己的欲望,当客观对象具有对自己有利的特性时,便产生对客观对象的爱,这种爱是要索取、占有、消费客观对象,如爱物品、爱钱、爱车子、爱房子等。如果以贪爱的方式去面对他人,就可能会侵害他人。
仁爱是有层次的爱,由近及远分为四个层次:自尊自爱、爱亲人、爱人民、爱天地万物。在家庭中,长辈对晚辈的爱就是“慈”,晚辈对长辈的爱就是“孝”,同辈之间的爱就是“悌”,这是最自然、最符合天性的爱。但儒家并不主张仅仅将仁爱限定于家庭关系之中,而是以家庭中的爱为起点,向外层层扩展。在家庭中培养了爱心,所爱的对象由家庭成员开始,由近及远,扩大到邻里、亲戚、朋友,扩大到全国人民,扩大到天下苍生,扩大到天地万物。这样的仁爱,才是通达的仁爱。
〖圣贤经典〗
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论语·颜渊》)
【译】 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回答说:“爱人。”
人相交,一言一事皆须有益于人,便是善人。
([清]张英《聪训斋语》)
【译】 与人交往,说每一句话、做每一件事都有益于他人,这就是善人。
仁为爱体, 爱为仁用。([宋]朱熹《四书或问·论语或问》)
【译】 仁是爱的根本,爱是仁的发用。
人必其自爱也,然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然后人敬诸。([汉]扬雄《扬子法言》卷九)
【译】人必定先自爱,然后别人才会去爱他;人必定先自尊,然后别人才会去尊重他。(必:一定。诸:指代人或事物,相当于“之”。)
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孝经·圣治章》)
【译】 在不爱自己的亲人的情况下去爱别人,叫做“悖德”;在不尊敬自己的亲人的情况下去尊敬别人,叫做“悖礼”。
四海之内,合敬同爱。(《礼记·乐记》)
【译】 普天之下,互敬互爱。
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墨子·兼爱中》)
【译】 爱他人的人,他人也会从而爱自己;有利于他人的人,他人也会从而有利于自己。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
【译】 以亲爱之心对待自己的亲人,以仁爱之心对待人民;以仁爱之心对待人民,推及以爱惜之心对待万物。
百行万善总于五常,五常又总于仁。(《朱子语类》卷六)
【译】 千万种行为与千万种善良,可以用仁、义、礼、智、信五常来概括,五常又可以用仁字来概括。
(本文选自陈杰思著《正道管理学》(国作登字-2021-A-00228951)第十五章,欢迎以链接方式转发、分享。未经作者授权,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印刷、复印、录制、出售《正道管理学》章节,任何网站不得转载《正道管理学》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