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存养善念
日期:2021-06-19
查看次数:1369
T 浏览字号
第四节 存养善念
〖题解〗
你的内心是如何想,别人是看不到的,只有你自己反观内心,才能察知。源自善良的天性,受到美好事物的引导,就会产生种种善念;源自膨胀的欲望,受到邪恶事物的引诱,就会产生种种恶念。
当你内心萌生善念时,一定要守住这个善念,不断强化这个善念,并产生相应的道德行为。如果念念相续的是善念,时时发生的是善行,善良的品格就会形成。
当你内心萌生恶念时,立即抑制这个恶念,消除这个恶念,从而阻止不良行为的发生。如果一个人念念相续的是恶念,就会有大大小小的恶行相继发生,久而久之,不良的品质就会形成。
评价一个人,不仅仅看他的行为产生的后果,更要观察他的行为产生时的念头是善还是恶。有的人在做好事时,想到的是通过做好事而得到他人的好感和信任,从而设下陷阱危害别人,存的就是邪恶之心。
〖圣贤经典〗
心以思为职。或独坐时,或夜深时,念头一起,则自思曰:这是好念?是恶念?若是好念,便扩充起来,必见之行。若是恶念,便禁止勿思。方行一事,则思之,以为此事合天理?不合天理?若是合天理,便行。若是不合天理,便止而勿行。不可为分毫违心害理之事。(《杨忠愍集》卷三)
【译】 心灵以思考作为它的职能。或者是独坐的时候,或者是在深夜的时候,心中有一个念头闪现,就要自己思考:“这是良善的念头?还是邪恶的念头?”如果是良善的念头,就要把它扩充起来,必定见诸行动。如果是邪恶的念头,就要禁止自己去想。刚刚做了一件事情,就要去考虑,看看这件事情,是符合天理还是不符合天理?如果符合天理,就去行动。如果不符合天理,就禁止自己不要去行动。不可以做半点违背良心伤害天理的事情。
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故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孟子•告子上》)
【译】 存在于人的,难道不是仁义之心吗?人之所以丧失良心,也就像斧子对待树木那样,天天砍伐它,树木怎么能茂盛呢?……如果得到滋养,就会得到成长;如果失去了滋养,就会走向消亡。(旦:天,日。)
敬则心存,心存而一静一动皆出于正。(《吴文正集》卷十《陈幼德思敬字》)
【译】 专心持守,本性就可以存在。本性存在,一举一动都符合正道。
夫心起于善,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或心起于恶,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太上感应篇》)
【译】 内心生起善念,虽然还没有去做善事,吉神就已经跟随你了;如果内心生起恶念,虽然还没有去做罪恶的事情,凶神就已经跟随你了。
一念之欲不能制,而祸流于滔天。( 《二程遗书》)
译:一个邪恶的念头不能制止,就会产生罪恶滔天的祸害。
(本文选自陈杰思著《正道管理学》第十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