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拓展式学习运用平台 | 手机版

管理之道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之道 > >正文

第四节 存养善念

日期:2021-06-19

查看次数:1369

T 浏览字号

分享到: 

 

第四节 存养善念

 

题解

你的内心是如何想,别人是看不到的,只有你自己反观内心,才能察知。源自善良的天性,受到美好事物的引导,就会产生种种善念;源自膨胀的欲望,受到邪恶事物的引诱,就会产生种种恶念。

当你内心萌生善念时,一定要守住这个善念,不断强化这个善念,并产生相应的道德行为。如果念念相续的是善念,时时发生的是善行,善良的品格就会形成。

当你内心萌生恶念时,立即抑制这个恶念,消除这个恶念,从而阻止不良行为的发生。如果一个人念念相续的是恶念,就会有大大小小的恶行相继发生,久而久之,不良的品质就会形成。

评价一个人,不仅仅看他的行为产生的后果,更要观察他的行为产生时的念头是善还是恶。有的人在做好事时,想到的是通过做好事而得到他人的好感和信任,从而设下陷阱危害别人,存的就是邪恶之心。

 

圣贤经典

心以思为职。或独坐时,或夜深时,念头一起,则自思曰:这是好念?是恶念?若是好念,便扩充起来,必见之行。若是恶念,便禁止勿思。方行一事,则思之,以为此事合天理?不合天理?若是合天理,便行。若是不合天理,便止而勿行。不可为分毫违心害理之事。(《杨忠愍集》卷三)

【译】 心灵以思考作为它的职能。或者是独坐的时候,或者是在深夜的时候,心中有一个念头闪现,就要自己思考:“这是良善的念头?还是邪恶的念头?”如果是良善的念头,就要把它扩充起来,必定见诸行动。如果是邪恶的念头,就要禁止自己去想。刚刚做了一件事情,就要去考虑,看看这件事情,是符合天理还是不符合天理?如果符合天理,就去行动。如果不符合天理,就禁止自己不要去行动。不可以做半点违背良心伤害天理的事情。

(链接案例:《诸葛亮制馒头》)

 

    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故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孟子•告子上》)

【译】 存在于人的,难道不是仁义之心吗?人之所以丧失良心,也就像斧子对待树木那样,天天砍伐它,树木怎么能茂盛呢?……如果得到滋养,就会得到成长;如果失去了滋养,就会走向消亡。(旦:天,日。)

 (链接案例:《人之初,性本善》)

 

    敬则心存,心存而一静一动皆出于正。(《吴文正集》卷十《陈幼德思敬字》)

【译】 专心持守,本性就可以存在。本性存在,一举一动都符合正道。

(链接案例:《秦西巴释鹿》)

 

夫心起于善,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或心起于恶,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太上感应篇》)

【译】 内心生起善念,虽然还没有去做善事,吉神就已经跟随你了;如果内心生起恶念,虽然还没有去做罪恶的事情,凶神就已经跟随你了。

 

一念之欲不能制,而祸流于滔天。 《二程遗书》

译:一个邪恶的念头不能制止,就会产生罪恶滔天的祸害。

(链接案例:《吕元膺下棋》)

 

本文选自陈杰思著《正道管理学》第十四

发表评价: *
姓       名:
验证码:

评论记录

杨帆:人心所想虽然无法看见,但是可以通过他的行为影射出来他的思想,如果一个抱有善念,那么他必然产生善行,如果一个人抱有恶念,他必然会产生恶行,所谓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除了字面意思以外,应该还反映出一个细节问题,再小的恶念和再小的善念都将付诸行动,从而产生实质后果,我们要时刻觉察自己的念头的性质,即时纠正自己不恰当的,恶的念头,培养自己善的思维习惯,培养自己的仁爱之心,从心的根源阻绝恶的发生,才能一举一动都符合正道。

晏瑶瑶:起善念,做善事,做符合正道的事情。毋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申秋贵:最喜欢这一句: "念头一起,则要自己检讨这个念头是好是恶,好的就可以去做,恶的就不要再去想了。" 起心动念非常重要!

史爱萍:学习《存养善念》心得:这一节觉得很受用的是“存养”二字。老师的案例《人之初,性本善》里,科学实验证明人在幼儿时期天性是善良的,然而“性相近,习相远”,随着人生的成长,我们的善念被私欲抛弃了。学习过程就是找回善念的过程啊!浸润在圣贤的义理中,一点点的积累、存养自己的真诚恭敬仁爱之心,就会“德日进,过日少”,离正人君子不远了。感恩老师的教诲[抱拳]学堂义工 王文珠

张博文:你的内心想的是善念,做出来的事就是善事。内心想的事是恶念,做出来的事就是恶事,内心丛有恶念一定要制止。

陈杰思:时时返观内心,存留善的念头,除去恶的念头,这样的简易的修养功夫,久久为功,就会使自己内心的善念相续不断,就会成为善良的人。反之,如果不使用存养善念的修养功夫,念念相续的都是恶念,就会成为恶人。

毛勇:每日一得: 如何存养善念呢? 第一要有省察觉知的功夫,佛门常说,不怕念起,只怕觉迟,明朝著名谏臣杨忠愍先生认为人或独坐时,或夜深时,念头一起,则要自己检讨这个念头是好是恶,好的就可以去做,恶的就不要再去想了,“知善知恶是良知” ,判断的标准就是天理良知。 第二要有滋养体认的功夫,虽然人人心中有仲尼,但人终非圣贤,难免被物欲遮蔽心体,产生误判,做出逆理乱常的选择。孟子说:“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故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王阳明说:“善念发而知之,而充之。恶念发而知之,而遏之。”格物致知,体认天理,去掉心里的杂念,让“虚室生白”定会“吉祥止止”。滋养善念,善之树也定会根深蒂固、枝繁叶茂。 第三要有克己持守的功夫,“敬则心存,心存而一静一动皆出于正。” 心存敬畏、时时自警,日日自省,良知本性就不会被染污,言行必然符合正道。太上曰:“夫心起于善,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或心起于恶,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 《二程遗书》 也警告我们“一念之欲不能制,而祸流于滔天。”俗语也常说:“一念天堂,一念地狱。”易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要想做到无咎,只有克己持守,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敢于与自己赤诚相见,与私心斗争、与贪欲较量。才能真正做到“吾心有主,不为所动”。 存养善念,就像在茫茫大海中为一座灯塔充电加油,去除恶念,就像擦去灯塔的斑斑锈迹,天理良知就是我们冲破黑暗迷雾之灯塔。相信心存善念,必有善行,善念善行,天必佑之。 欢迎批评指正 毛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