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拓展式学习运用平台 | 手机版

管理之道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之道 > >正文

第九节  必仁且智

日期:2021-06-19

查看次数:2389

T 浏览字号

分享到: 

 

第九节  必仁且智

 

题解

董仲舒提出“必仁且智”的主张,认为君子既有仁德,亦有智慧。智离开仁,则智就成为狡智。如果一个人智商高、能力强,却缺乏仁爱的品德,极端自私,内心邪恶,那么“智”越高,危害就越大。

仁离开智,则仁爱之心在缺乏分辨的情况下就会滥用。在任何情况下,人都要保持一颗仁爱之心。但是,在复杂的情况下,就需要运用理智来分析当下情景,正确地发用仁爱之心。许多有仁爱之心的人,总会犯这样的错误:以为别人都和自己一样,都有一颗良善的心,所以对别人丧失防备之心,常常上当受骗。又如,父母爱自己的子女,但爱之不以道,爱的方式不对,缺乏威严,过分溺爱,会造成孩子的骄横。

仁与智的统一,反映在人才观上就是“德才兼备”。在企业培训中,重视知识技能的培养,忽视道德人格的培养。企业管理,如果面对的是一群小人,管理难度大,工作效率低;如果面对的是一群君子,就很容易管理,工作效率高。具有仁德的智,才是真正的智慧。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1988年1月在巴黎发表的“宣言”中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圣贤经典

仁而不智,则爱而不别也;智而不仁,则知而不为也。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必仁且智》)

【译】 有仁德却没有理智,就会只知道爱而不知道如何辨别;有理智却没有仁德,就会只知道善而不去做。

(链接案例:《秦穆公失马》)

 

 

故不仁不智而有材能,将以其材能以辅其邪狂之心,而赞其僻违之行,适足以大其非而甚其恶耳。([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必仁且智》)

【译】 所以,没有仁德、智慧而只有才能,就会将他的才能用来辅助他的邪恶、狂妄之心,辅助他的恶逆行为,这恰好足以扩大他的错误,增加他的罪恶。(赞:辅佐,辅助。甚:厉害,严重。)

(链接案例:《熊猫烧香》)

 

爱人不以理,适是害人;恶人不以理,适是害己。

                        [清]魏际瑞《伯子公文》卷八)

【译】 爱别人却不依照一定道理去爱,就会害了别人;厌恶别人而不依照一定道理去厌恶,就会害了自己。

(链接案例:《鲁王养鸟》)

(链接案例:《燕太后的仁与爱》)

 

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译】 智者不会迷惑,仁者不必忧虑,勇者不会惧怕。

(链接案例:《李嘉诚捐赠》)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论语•阳货》)

【译】 喜好仁德而不喜欢学习,它的弊病是愚昧。喜好聪明而不喜欢学习,它的弊病是放荡。喜好诚实而不喜欢学习,它的弊病是贼害(自己)。喜好正直而不喜欢学习,它的弊病是偏激。喜好勇敢而不喜欢学习,它的弊病是混乱。喜好刚强而不喜欢学习,它的弊病是狂妄。(绞:jiǎo,偏激)

(链接案例:《东郭先生与狼》)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资治通鉴》卷一)

【译】 才是德的依凭;德是才的统帅。

 

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资治通鉴》卷一)

【译】 君子倚仗着才华去行善,小人倚仗着才华去作恶。(挟:倚仗。)

(链接案例:《罗程智而不仁》)

 

本文选自陈杰思著《正道管理学》第十四

发表评价: *
姓       名:
验证码:

评论记录

谢明涛: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代表着对他人的关爱、慈悲与宽容。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与互助,倡导以仁爱之心待人接物。仁不仅是个人修养的体现,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石。在现代社会,仁的精神依然重要,它鼓励我们关爱他人,传递正能量。

李龙:“仁者”的境界比“智者”的境界更高一层,但不管是“仁者”还是“智者”,都是构成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仁无智的人会常常会做出“妇人之仁”的事情,比如可能出现对坏人的仁慈;而有智无仁的人常常又会做出奸邪之智的事情,在现代社会一些高科技的技术人才就会做出一些违法犯罪的事。所以,在做人做事中,我们应当做到“仁”与“智”的内在统一。

晏瑶瑶:德才兼备是我们的追求目标

陈杰思:儒家将“智”列为五常之一,将愚昧视为”恶“,就是为了让人在发用仁德时要进行理性判断,不能”有仁无智“,以避免诚实之人吃亏、仁爱之人上当,从愚昧中解脱出来。在知识经济时代,在人们的智商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就会出现另外一个问题:”有智无仁“,即凡事都通过理性分析,有利于自己就做,不利于自己就不做,甚至连道德都作为工具使用,仁德就会越来越淡薄。

毛勇:每日一得:董仲舒认为儒家的理想人格是 “必仁且智”,今天我们说的德才兼备就是这种情况。“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德为导向,才是基础;德由才来发挥,才由德来统帅。相对于才来说,德更是根本。也就是说仁才是核心,智是实现仁的前提。仁智统一才是为人之道。“ 仁而不智,则爱而不别也。”没有智慧的仁者,则会滥用同情心,是非不分,农夫救蛇一般,好心做出坏事来,变成一个“烂好人”。孔子认为:“未知, 焉得仁” 没有智,分不清仁与不仁,,其实也算不上仁。“爱人不以理,适是害人;恶人不以理,适是害己。”仁而不智,最终害人害己。“智而不仁,则知而不为也。”有智慧而不仁爱的人,知道什么是善事也不会去做。仁是本,智是末,仁之不存,智又如何,“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无数史实一再证明,高智商,多知识而无仁心,这样的人更危险,更可怕,更具破坏性。彼得德鲁克说“一个人道德好不足以成事,但道德不好,一定能够败事。”董仲舒告诫我们“故不仁不智而有材能,将以其材能以辅其邪狂之心,而赞其僻违之行,适足以大其非而甚其恶耳。” 意思是说:“没有仁德、智慧而只有才能,就会将他的才能用来辅助他的邪恶、狂妄之心,辅助他的恶逆行为,这恰好足以扩大他的错误,增加他的罪恶。”因此一个人要成就理想人格,必须仁智双修才行。“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 智慧是通过学习、修炼、积累的。孔子就是好学的榜样,“十室之邑,不如丘之好学也。”“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子贡曾经赞扬老师:“学不厌, 智也教不倦, 仁也。仁且智, 夫子既圣矣。” 孔子说:“有智慧的人,什么事都能明白,看得清清楚楚,他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他心里没有自己,与天地万物一体,他所想所做都是利益他人他有什么好忧虑勇敢的人,他办事就不怕困难,毫无畏惧。”让我们以圣人为榜样,向“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三达德的目标努力吧。 欢迎批评指正 毛勇

王峰:每日一悟:第九节 必仁且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资治通鉴》卷一)【译】 才是德的依凭;德是才的统帅。仁爱之心之重要性。如果没有仁爱之心,无论智商多高,才华多出众,不会给国家和人民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