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拓展式学习运用平台 | 手机版

国学著作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学著作 > 中华义理 >第六章 社会治理

第三节  文 治

日期:2021-07-10

查看次数:333

T 浏览字号

分享到: 

 

第三节  文〓治

 

文治,是指建立文化生活环境,满足人们健康的精神生活的需要,从而形成良好 的社会风尚,形成健康的人格。中国古代常把文治与武功并论,表明战争时期崇尚武力,以 武力作为夺取天下的手段;和平时期崇尚文化,以文化作为治理天下的基本方式。

凡是人类活动所触及的一切存在者,都可以叫做文化。文化,若按其运作方式的 不同,可以分为政治文化、人文文化、科技文化、市场文化四类。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和人文 文化较发达,而科技文化、市场文化则影响较少。儒家文化既是人文文化,又是政治文化 。佛教文化和道家文化都是人文文化。下面,我们将传统文化中的某些特性与当代文化一些 特性作出对比和分析。

一〓精英化与大众化

传统的儒、道、佛文化,是由社会的精英层创造和传播的。儒、道、佛文化的精华 ,渗透在民俗民风中,对民众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封建时代,一般民众被束缚在土地 上,辛勤劳作,文化程度低,休闲时间少,生活贫困,他们不可能成为文化消费的主体,因 此市场文化没地立足之地。民间文艺只能在各种节日和庆典、祭祀中喧嚣一阵。现代社会中 ,大众包容了社会各阶层,他们拥有一定的文化基础,有充足的休闲时间,有一定的经济条 件,成为文化消费的主体,这就为市场文化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历史舞台。这同时意味着, 市场文化只有具备大众化的特征,才能牢牢地抓住大众。大众的崇拜对象是那些制造市场文 化的歌星、影星、体育明星。建立精神价值体系的圣贤,遭到某些知识分子的猛烈攻击,结 果造成维护人文精神的知识分子的自我否定。

二〓指导性与迎合性

在现实的人类生存的共同境遇上,人类的生存方式和发展道路存在着多种可能性,人 类要在多种可能性中选择较理想的一种,就必须通过文化来确定人类的价值导向。在传 统文化中,是把读者作为教育与改造的对象,期望通过文化,提高读者的思想水平 和道德情操,从善与美的维度上提升人的生存境界。

未经优秀文化熏陶的大众,只能停驻在较低的感性层次上。在此情况下,市场文化以迎合大 众的面目出现,就只能是去迎合大众的低级趣味和感官需要,通俗性也就演化为庸俗性。市 场文化放弃了批判的权利,放弃了启蒙的理想,放弃了教育的责任,其根本目的就在于赢得 大众的欢心,以便能使大众掏出钱来,参加文化消费。迎合性,使文化丧失自主的品格和独 立的地位,也不可能产生为真理献身的人。人文精神沦丧之后,人们就只能以感性沉沦和痞 子的方式生存下去:践踏理想、亵渎神圣、躲避崇高、丧失人格、出卖灵魂、自甘堕落、投 机谋利、游戏人生。对圣贤的崇拜,可以引导人文精神的建立,对英雄的崇拜,可以激发人 们的生命力量,而对明星的崇拜,又是将人拖入感性沉沦和物欲膨胀的深渊。

三〓心灵化与感官化

在古代社会,客观物质条件的限制,使得感性享乐只能为少数贵族所占有,不能 普遍化,而且追求感性享乐的贵族在缺少法制和理性的约束的情况下,极易走向腐朽和没落 。因而,古代社会的文化基本上对感性享乐持否定态度。中国传统文化在阻断了感官享乐之 路的同时,开辟了精神生活的广阔天地,形成了极为丰富的精神生活资源,显现出了心灵化 的特征。在当今工商业时代,大众的流动性、广泛的社会关系、非自然的生活环境,造成了 大众冷漠的心态和贫乏的体验。工商业的发展,推动着人的物质欲望的膨胀,人类生活的聚 焦点越来越多地转到感官、本能上来。文化产品要想从心灵上引起大众的震撼和感动,极其 艰难。市场文化的的创造者们于是把文化产品的重心从心灵深层转到感官浅层,市场文化即 形成感官化的特征。现代大众的心灵已普遍处于麻木状态,而感官、本能却处于激发、活跃 状态。奇异、冒险、暴力、色情、恐怖等现代常见的题材,凭借自身的冲击力,直接冲击人 的感官,麻木的心灵随着感官的震颤而震颤。现代大众传播媒体,通过画面和声音,直接轰 击人的视觉和听觉,这在当代好莱坞的电影中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随着人文精神丧失,人 们对内在的生命精神的体证已变得非常贫乏。例如,对音乐的内在生命精神的体证,转变为 对演奏技巧的欣赏,转变为对名牌音乐器具的追求,转变为对演唱者的崇拜。音乐是心灵的 声音,而在现代社会,已蜕变为感官的声音。摇滚乐就是一种真正的感官的声音,撕心裂肺 的呼叫,色彩斑斓的灯光,震耳欲聋的音响,听众激动的欢呼,构成了感官的大合唱。又如 ,人们对物品内在生命精神的体证,转变为对外在形象的迷恋。装璜、包装、美容、广告等 取得了长足发展,正是适应了市场文化感官化的特征。最能代表当代文化的感官化的物品, 当数毒品。

四〓教育性与娱乐性

文化应对人类的处境有真诚的关怀,对现实社会有认真的反思,竭力维护人类的共 同的精神价值,给人们的心灵生命提供丰富的、健康的精神资源,这一切,都远远高于娱乐 性。“乐”本身并不能独立地存在,中国传统社会注重“乐”同“教”的结合,即有“乐教 ”、“寓教于乐”、“文以载道”诸种说法。市场文化企图建立“乐”的独立地位,让“乐 ”摆脱从属于“教”的附属地位,但“乐”摆脱了“教”之后,又立即转为欲望附属物。 作为欲望的附属物的世俗欢乐,正是现代人的躁动、狂想、焦虑、忧郁等现代心理疾病的真 正的病根。

能否有娱乐的效果?这是大众对市场文化的惟一要求。大众的娱乐要求停留在这样 的层次上:感官的刺激、心理的快感、时光的消磨。市场文化力图使自己具备这些功能,于 是,摧人泪下的悲剧精神丧失了,神圣的东西成了人们取乐和嘲笑的对象,色情、暴力、惊 险、恐怖、鬼怪成了市场文化的主要题材。市场文化的创造者们甚至尽力排除作品中的理性 思考,以免造成读者的思想负担,降低娱乐效果。市场文化的娱乐性,极容易造成人对它的 依赖性,即对它们上瘾,这些文化产品的毒性就会慢慢浸入人的生命之中,直接导致人的精 神衰竭,这正符合王朔所讲的“过把瘾就死。”

五〓德性与非德性

中华传统文化建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价值体系,这一体系的形成,正像地下大溶洞的形成 一样,是经过千万年的漫长岁月,由中华民族的众多生灵的点滴智慧,汇聚而成的。如果我 们不是在这一传统的精神价值体系上根据时代需要来增添智慧点滴,而是要推倒这一精神价 值体系后重建,甚至移植西方的精神价值体系,就会把许多人抛置在无理想、无信仰、无价 值观念、无追求的文化荒漠中。

传统文化的使命是“文以载道”,即以文化载负着伦理精神与人文精神,有着浓重的德性色 彩。现代许多文化产品,在很大程度上已放逐了德性,宣扬非德性甚至是反德性。创作者和 欣赏者的伦理品质的丧失,同时带动着文化作品中的伦理精神的沦丧,这是文化当代文化作 品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因为,伦理精神是文学艺术作品的灵魂,缺乏伦理精神的审美价值 ,是苍白无力的。同样的鬼怪题材,在聊斋那里展现着阴阳世界的真、善、美,而在现代鬼 怪片那里,则只为了引起大众的快感、刺激、新鲜感。

我认为,传统中国文化中的非理性,是与德性相结合的非理性,而西方文化中的 非理性,却是背离德性的非理性。许多人在萨特热、尼采热、佛洛伊德热、海德格尔热、后 现代主义热的诱导之下,正在进行着由前者向后者的转变。

六〓主导与多元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主旋律,久久地回响在中华大地上,这并不是封建统治集团推 行文化专制的结果,而是历代圣贤共同努力的结果。在现代社会中,当多元化的文化摆在人 们面前时,思想水平和理论水平较高的人才会去理解并接受高层次的文化;思想水平和理论 水平低的人,要么是无所适从,要么就是在自己的低层次需要的驱动下去选择低层次文化。 文化产品的内容极其丰富,从表面上看,关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但是,文化产品的内涵 又渐渐地自动收缩起来,集中到本能和欲望上,这是因为现代社会中的大众的单面性,他们 可以抛弃道德、理性、尊严、人格、个性,但他们决不会舍离欲望与本能。在文化多元化浪 潮冲击下,如果没有一大批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坚定地守护着人类的精神价值体系,人类基本 的精神价值体系在丧失了权威的地位之后,也会丧失对人类精神生活的主导的作用。

七〓精神与信息

信息是符号、信号或消息、情报所包含的内容,信息可以被感知、记录、复制、传递、处理 、存贮、运用。现代科学知识的内容,基本上是以信息的形态存在着,是必须脱除主观的精 神因素。中华传统文化中,乃是精神与信息的结合体。如果,仅仅从信息的角度来解读,以 考据、释义、抽象、概念化的方式将中华传统文化分割成一条一条的信息,即成为破坏性解 读。对于用体证语言书写的文本,只能用体证与认知的方式加以解读。如果仅仅用认知的方 式,用释义的办法去解读中华传统文化,正像中国当代语文教育中存在的弊病那样,会将这 类文本浅薄化、规范化、条理化、逻辑化、庸俗化,在读者与文本之间设置障碍,而丰富的 人文精神却流失了。那些不能转变为信息形态的文化精神,就面临着消亡的危险。

八〓主体性与非主体性

中华传统文化注重人的主体性,以内在于己的善性作为修养的内在根据,以人的生 命境界的提高作为修养的目的。在现代社会中,主体已被各种外在的因素所控制和支配,被 不同的因素引向不同的方面,最后撕裂了主体。现代经济社会,形成一个巨大的操作控制网 络,人被抛置在这一网络中,对外物产生了越来越多的依赖性。人附随着外在的一切而展开 各种活动。在信息时代,人的主体成了信息的收藏库,人格、个性、尊严都被排挤出去了。 丧失主体,则人的道德修养就丧失了根基,人格和尊严就没有立身之所;一切活动丧失 了活动的发出者,仿佛是活动本身在进行着,人只是附随着活动之轮而运转的一个部件 。丧失主体,瓦解主体,也就放弃了任何责任,失去了责任的承担者。

九〓人文与市场

中华传统文化是人文文化,而非市场文化。商品经济,对知识产生了一种选择的作用 ,凡是有商业价值的知识,就受到肯定和推崇,凡是没有商业价值的知识,就被否定,被抛 弃。在文化领域,如果只是片面听任市场机制的发挥作用,会造就市场文化虚假的繁荣景象 ,优秀的人文文化被排挤到社会的边缘。当人文文化受到大众的冷落,人文文化知识分子赖 以生存的条件丧失了,人文文化知识分子立即向市场文化靠近。要向市场文化转变,就必须 经历自我否定:对精神价值的消解,对崇高的游戏,对英雄的蔑视,对神圣的嘲弄。带着被 撕碎的人文文化的原始材料,向市场文化投降,与虚伪、丑恶为伍,与平庸、堕落为伴。他 们在中华传统文化资源中,搜寻出鬼怪、轶闻、计谋、算命、丑闻、厚黑学、禁书等,作为 他们生产文化消费品的上等好料。而那些真正载负着中华义理的典籍,他们是不屑一顾的。 《周易》所包含的宇宙哲学被人们遗忘,而《周易》的术数小技却被人们津津乐道;中华文 化的义理被人们抛弃,而违背中华文化仁爱廉耻的厚黑学,却被大肆炒卖。在文化园地里, 如果让鲜花和毒草自由地生长,不加干预,许多年之后,鲜花就会枯死,而毒草就会日益繁 茂。

 

以下是文治的一些基本原则:

一〓社会改造与主体修养并行

社会宏观分析,如果仅仅强调经济因素和阶级因素,忽视个人行为的主观因素和心 理因素,在人的内在特性(本能、需要、情感、动机、性格)方面就存在着一个相当大的空 白,那么,对未来社会的期望就是建立在一种无人性的假定之上。弗洛伊德注重微观分析, 使用的方法是心理分析法。认为个人意识和潜意识的根源在于本能和个人的独特经历,没有 揭示出共同的社会存在对于个人意识和潜意识的影响作用。此种理论一直限定在狭隘的个人 圈子里,无法形成对社会意识的认识,因而其理论只能对个人的精神世界发挥作用,丧失了 对社会变革的指导作用。既注重对社会的分析,也注重对个人的分析;既注重经济分析、 阶级分析,又注重心理分析、文化分析;既注重分析意识形成的外在环境因素,也注重意识 形成的内在根据;既要注重推进社会变革以营造人类生活的良好环境,也注重个体修养的提 高和精神的健全。

二〓具体制度的完善

具体制度可以规范人的行为,但在文化界,缺乏各种有效地规范文化人的各种具体 的规章制度,实际上,也就取消了对人的合理的限制,让他们为所欲为。种种不良的行为得 不到有效的制约,良好的行为得不到鼓励和倡导。文化界的具体制度,主要有知识产权制度 、评价制度、教育制度、考试制度、科研制度、用人制度等,如果能够真正建立起来,肯定 能够有效地制止文风不正。但是,文化界的具体制度,有的是没有建立起来,有的是建立起 来却不够完善,更重要的是,任何完善的具体制度都是由人来运作的,如果人自身的素质不 高,腐败猖獗,那么,再好的制度,都不起作用,甚至起到反面作用。

三〓建立文治配套措施

采用强有力的经济手段,对市场文化征收重税,用所获取的收入作为支持人文文化 的经费。

采用有效的行政手段,制定文化发展的正确方针政策,规范文化人的行为,建立科 学的文化评价体系和奖罚制度。

采用教育手段,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纳入素质教育中,作为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四〓保护和运用资源,建设有利于心灵生命健康的文化生态

文化资源,任何文化资源,是培养人性的阳光、雨露。优秀的文化资源,也是人性发 用的正当渠道和表现方式。文治,就是要发掘、保护、创造、发展优秀的文化资源,建立 人类生活的文化生态以最有效的方式去影响人。人置身于其中,心灵生命得以提高。〖JP〗 

五〓双重启蒙

新文化运动提倡科学与民主,实为医治愚昧与封建之良方,但全盘否定中华传统文化,这就 使启蒙丧失了根基,飘浮不定。如此的启蒙只起到撕开口子的作用,中国文化的糟粕沉渣泛 起,西方的文化垃圾纷纷涌入,二者结合起来,启蒙的历史任务没有完成。中国人没有丢失 封建愚昧的历史包袱,而且,在失去了传统文化之“药”对传统文化之“病”的克制之后, 封建愚昧的包袱就越来越重。当中国步入开放时代,当代西方愚昧(例如后现代主义、拜金 主义 、性解放、感性沉沦、科学主义、理性专制等)乘机而入。后现代主义对人类创造的精神价 值体系具有较强的侵蚀作用。后现代主义用反理性代替理性,用兽性代替德性,用不确定性 代替确定性,用怪诞性取代严肃性,用虚构性代替真实性,用片断性取代整体性,用主观性 取代客观性,用相对性代替绝对性,用亵渎代替敬畏,用反讽性代替批判性,用浅薄代替深 沉,用表面化取代内在化,用拒斥取代坚守,以卑琐取代崇高。科学与民主作为近现代 社会启蒙思想,是用于对治封建迷信的。但科学与民主一旦越出自己的合理位置,即演 化为现代迷信,此即科学万能主义和极端自由主义,由此而形成新的蒙昧。

近现代中国就背起了双重愚昧的包袱,一是当代西方愚昧,二是传统封建愚昧。因此,启蒙 应是双重的:用科学与民主对治封建愚昧,用中华传统文化对治西方现代愚昧。

六〓民族性与国际性的统一

在保护动物、植物多样化,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之时,我们也应该保护文化的多样化,形成 健全的文化生态。各民族尽力保护自己的民族文化,维护文化中的民族特性,是实现全球文 化多样化的基本方式。如果按照西方国家的文化形态,来建立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势必破坏 丰富多样的文化生态,使大量的民族文化资源被抛弃,使整个世界变成由摩天大楼、广告牌 、超级市场、高速公路等西方文化单一的文化资源所构成的文化荒漠。中华民族具有悠 久的文明历史,创造了极其丰富的文化资源,形成在西方文化之外的最大的最完整的文 化系统。中华文化可以同西方文化并列为人类两大主干文化。中华文化创造了丰富的文 化资源,这些文化资源相当多的部分与西方文化资源有别,而且这些文化资源对于 人类生存具有重要的价值,可以为人类共享。

在中国古代,地理障碍极大地阻碍了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交流之路,中华文化只同周边少 数民族和周边国家进行一定的交流,由于周边民族和国家处于落后状态,他们是处于向中国 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因而未能构成了对中华文化的强大冲击。文化专制主义和闭关锁国的政 策,使中华文化中心主义得到了政治力量的支持。

现代西方生活模式,绝不是人类生活的理想模式和共同归宿,现代西方生活模式存在着 无法克服的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精神危机三大病症,注定了西方工商文明是辉煌而短命的 文明。世界各国,世界各民族,应根据自己所处的具体条件和文化特征,探索自己的独特的 发展道路。西方文化凭借其技术、资本、军事、政治诸优势,冲击一切非西方文化。信息高 速公路超越国家、民族、地区限制,伸向世界的每个角落。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殖民主义 的主要形式是政治殖民主义和军事殖民主义;当代国际社会,经济殖民主义和文化殖民主 义成了殖民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文化殖民主义者,维护西方文化中心,以帝国主义的文化 霸权将中华文化遗产纳入西方文化背景中加以认识,以西方人的视野看中华文化,将中华文 化作为西方文化的附属品,将完整的中华文化撕裂、肢解,然后将碎片填补在西方文化的方 框里。现在,我们面对的难题不是去克服中华文化中心主义,而是去克服西方文化中心主义

七〓文质统一

文与质是一个相对的范畴,文即是文饰,质即是实质。例如,礼教中,外在的行为 方式为文,内在的生命精神为质;对个人而言,外表的行为为文,内在的品质为质;文学艺 中,外在的形式和言辞为文,内在的精神和内容为质,可见,文是指可见的、外在的、形式 的一面;质是指不可见的、内在的、内容的一面。

文治追求的目标是文与质的统一,纠正文与质相离、文胜于质、质胜于文的现象。 文与质相离:文保持着一定形态,但质却被抽空,文成为徒具形式的空壳;或者,文保持不 变,但质已被偷换,文与不相应的质共存。

“质胜于文则野”是指,虽有内容,却无恰当的表达方式;虽有内在的品质,却没有 良好的规范行为,找不到良好的方式将其内在的品质表现出来。“文胜质则史”,则普遍发 生 在文明发达的社会,一个人有良好的表面行为,却没有相应的内在品质;艺术作品有华丽的 外表,却缺乏内在的生命精神。现代文化对如何做人的教育,明显偏向于生活的技巧、与人 打交道的技巧,完全将人的行为变为一种工具,变为一种技术。

(本文选自陈杰思著《中华义理》,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10月出版。)

 

 

发表评价: *
姓       名:
验证码:

评论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