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阴阳和谐
日期:2021-06-20
查看次数:484
T 浏览字号
第四节 阴阳和谐
〖题解〗
中国历来多用“阴阳”一词,而少用“矛盾”一词。“阴阳”一词的概括面更广,而“矛盾”一词则专指对立的双方及双方处于斗争的状态。“阴阳”这对范畴可用于描述自然和社会中广泛存在的现象,将各种现象归纳为阴与阳。“阳”具有刚强的、动态的、向上的、亢奋的、开放的、积极的性质;阴则是柔弱的、静态的、向下的、平静的、收敛的、消极的性质。
阴阳正位:男性定位为阳,女性定位为阴。如果女性定位在阳位上,缺乏阴柔之美,以泼辣为尚,男性定位于阴位上,缺乏阳刚之气,以退让为尚,就发生阴阳错位的现象。
阴阳相反:善与恶、正与邪等范畴,就是具有阴阳相反的特性,双方处于对立之中,处于斗争之中。“矛盾”一词就表达了阴阳相反的关系,矛与盾只能有一方获胜,要么是矛刺穿盾,要么是盾挡住了矛。
阴阳互含:在太极图中,有两条黑白的阴阳鱼,黑色的代表阴,白色的代表阳。阴阳两鱼处于对立的状态,又相互紧密结合在一起。黑鱼有一白眼,白鱼有一黑眼,代表了“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阴阳互含关系。
阴阳相成:儒家文化与道家文化就具有阴阳相成的关系。儒家重视阳刚、有为、社会,道家重视阴柔、无为、自然,儒家与道家相辅相成。
阴阳转化:事物处于变化之中,阴会转化为阳,阳会转化为阴。老子提出“反者道之动”,向相反方面转化,这是变化的规律。
阴阳互动:“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和阳之间相互作用,推动事物的发展。
阴阳互补:阴和阳具备相反的特性,刚柔相济、动静相宜、缓急相和,就产生阴阳互补的效果。
阴阳交感:阴与阳之间相互感应、相互作用,万物生生不息。
阴阳平衡:阴阳保持平衡,谓之“中正”、“中和”。中医治病,其目的就是恢复身体气场的阴阳平衡。
阴阳消长:阴阳共存于整体之中,相互依存,阳长则阴消,阴消则阳长。
〖圣贤经典〗
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周易•系辞下》)
【译】太阳落之时,月亮就升起;月亮落之时,太阳就升起。太阳和月亮相互交替,光明就产生了。寒冷消退,暑热来临;暑热消退,寒冷来临。寒暑交替,年岁就形成了。
(链接案例:《萧何知进退》)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老子》第二章)
【译】所以有与无相互生成,难与易相互促成,长与短相互显现,高和低相互依存,音和声相互和谐,前与后相互跟随。
(链接案例:《吃亏是福》)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
(《尚书•周书•洪范》)
【译】五行:第一是水,第二是火,第三是木,第四是金,第五是土。水向下面润湿,火向上面燃烧,木可以弯曲或伸直,金可以按人的需要改变形状,土可以种植庄稼。向下湿润的水产生咸味,向上燃烧的火产生苦味,可以弯曲伸直的木产生酸味,可以改变形状的金产生辣味,生长庄稼的土地产生甜味。
(爰[yuán]:于是。 穑[sè]:收割谷物。)
(链接案例:《皮尔士的婚姻》)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荀子•礼论》)
【译】天与地交合而产生万物,阴与阳交合而产生变化。
(链接案例:《华佗三试青蒿》)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周易 •系辞上》)
【译】一阴一阳的运行变化称之为道,人从天道变化中获得了善,人性使天道赋予人的这种善得到完成。
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春秋左传注疏》卷四十九)
【译】政事宽大百姓就怠慢,怠慢就用威猛来纠正。威猛就会让百姓伤残,伤残就实施宽大政策。用宽大调剂威猛,用威猛调剂宽大,政事因此调和。(残:毁坏)
太刚则暴,太柔则懦;太缓则泥,太急则轻;饥甚则气虚竭,饱甚则气留滞;寒甚则气沉濡,热甚则气浮躁。此皆执一而不变者也。善为之者,损其有余,益其不足;抑其太过,举其不及。大要归诸中和而已矣。(《传家集》卷六十一《答李大卿孝基书》)
【译】太刚强就会产生暴力,太柔弱就会懦弱;太缓慢就会拘泥,太急迫就会轻浮;过于饥饿,气就会虚弱;过于饱食,气就会滞留;过于寒冷,气就会下沉、迟滞;过于炎热,气就会浮躁。这些都是执于一端而且不知道权变的。做得好的人,减少多余的,补充不足的;抑制过分的,抬举不及的。总之就是归于中和之态罢了。(泥[nì]:阻滞。濡[rú]:迟缓。抑:遏制。)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注》卷一)
【译】天道运行刚健,君子因此要刚毅自强,永不停息;大地气势柔顺,君子应当增长美德,容载万物。
(链接案例:《曾国藩进退有度》)
(本文选自陈杰思著《正道管理学》第二十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