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和而不同
日期:2021-06-20
查看次数:545
T 浏览字号
第六节 和而不同
〖题解〗
事物以“和而不同”的方式而存在,不同的因素,甚至是相互对立的各种要素互济、互补、互动,达到平衡、和谐的状态,构成事物的统一体。
事物以“和而不同”的方式得以发展,任何事物都是从外部接收到新的要素,或者从内部产生新的要素,从而得到发展。对待“异”有三种方式:党同伐异,求同存异,敬其所异。党同伐异是错误的,求同存异、敬其所异则是正确的。让“异”的因素存在,吸取“异”的因素,事物才能得到发展。如果不同的因素是处于无休止的冲突或对抗状态,不能以“和”的方式形成整体,则新事物就不会产生。坚持同一,只需要同一的因素,则会使事物保持原来的形态,处于僵化的状态,得不到发展。
〖圣贤经典〗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译】 君子讲求和谐,但不必和别人完全相同;小人讲求与别人完全相同,但不追求和谐。
(链接案例:《晏子论“和”与“同”》)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论语•卫灵公》)
【译】君子庄重而不同别人争执,团结众人而不结党营私。矜:庄重。党:结党营私。(矜[jīn]:庄重。)
(链接案例:《乔老板奖励跳槽者》)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
【译】君子是广泛团结而不与少数人私相亲密;小人与少数人私相亲密而不能广泛团结。(周:亲密。比:偏私。)
君子心和,然其所见各异,故曰不同。小人所嗜好者同,然各争利,故曰不和。(《论语注疏》卷十三魏何晏集解)
【译】君子心灵和谐,但是他们的见解各有差别,所以说是“不同”。小人的嗜好是相同的,但是各自争夺利益,所以说“不和”。
(链接案例:《蒋琬和而不同》)
所谓和者,君甘则臣酸,君淡则臣咸。今据也甘君亦甘,所谓同也,安得为和!(《晏子春秋•谏上》)
【译】所谓和的意思,就是君主如果认为是甜的,臣子就应该认为是酸的;君主认为是淡的,臣子就应该认为是咸的。以梁丘据看来,君主认为是甜的,他就当作是甜的,这是同啊,哪是和呀!
履正奉公,臣子之节;上下雷同,非陛下之福。 (《后汉书•任延传》)
【译】走正路奉行公事,是臣子应有的操守;上下官员随声附和,并非陛下的福分。(履[lǚ]:实行。)
(链接案例:《唐太宗与魏征》)
(链接案例:《鲁哀公问政》)
盖君子之待人也,有公心爱物,故和;其行己也,独立不惧,各行其是,故不同。小人之待人也,媚世易合,故同;其行己也,争利相忮,不肯少让,故不和。(康有为《论语注》)
【译】君子待人,抱着公正之心和爱物之心,所以产生和谐;但是,君子的行为保持独立,无所畏惧,各行其是,所以造成不同。小人待人,取媚世人,易于配合,所以造成相同;小人的行为,不断地争利,不肯稍加退让,所以造成不和。(忮[zhì]:害,嫉妒,狠。)
(链接案例:《吕夷简与范仲淹》)
(链接案例:《史伯论“和”与“同”》)
(本文选自陈杰思著《正道管理学》第二十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