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忠诚不渝
日期:2021-06-20
查看次数:738
T 浏览字号
第七节 忠诚不渝
〖题解〗忠诚不渝是指某人、某事或某种信念始终保持忠诚,不会改变。忠诚不渝对立面是背叛,背叛一种恶行。如果仅仅是为了私利而保持忠诚的话,这种忠诚也是不可靠的,因为,当更大的私利出现在面前时,忠诚者立即成为背叛者。功利主义泛滥必然导致大量的背叛现象。
忠于人民,忠于祖国,是为公忠,公忠是无条件的。在现代社会,对个人、对团体的私忠是有条件的,条件就是:被忠于的个人或集团必须走正道。在朋友之间,夫妻之间,忠诚是互尽的义务,如果一方丧失了忠诚,另一方单向的忠诚也很难维持。
儒家认为君与臣之间也是互尽义务的关系。孔子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孟子认为,像桀、纣这样的暴君实际上已经失去了作为君的资格,是“残贼”,是“独夫”,因此商汤、周武王对他们的反抗是合理的。
在一个企业中,培养忠诚奉献的精神,大家同心同德,有集体的荣誉感、凝聚力和战斗力,有共同的方向,有共同的命运,有共同的目标,同舟共济、荣辱与共。如果人们缺失“忠”,各怀异心,各谋私利,不朝一个方向用心用力,就是一盘散沙。员工频繁地跳槽使自己在原岗位积累的人脉关系丧失,在原岗位积累的技术与工作经验在新的岗位上就有可能用不上,使自己的发展道路频繁地中断。每到一个新的岗位上,就要从头再来,长期徘徊于社会的底层,甚至被淘汰。
〖圣贤经典〗
仁而不忠,则私其恩;智而不忠,则文其诈;勇而不忠,则易其乱,是虽有其能,以不忠而败也。
(《忠经•辨忠章》)
【译】仁者不忠,就会因感恩而行私;智者不忠,就会文饰他的奸诈;勇者不忠,就会产生祸乱。所以,即使有能力,也会因为没有忠之德而失败。(知:通“智”,智慧。)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
【译】君子团结一致却不互相勾结,小人结党营私却不能团结。(周:以道义来团结人。比:以暂时的共同利益互相勾结。)
(链接案例:《袁盎谏文帝》)
故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坏。(《礼记•表记》)
【译】君子的交往像水一样平淡,小人的交往像酒一样甘甜;君子平淡却能办成事,小人甘甜却会坏事。(挚:接触。醴[lǐ]:甜酒。)
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资治通鉴》卷四十《汉纪》)
【译】不可忘记贫贱时结交的朋友,不可抛弃患难与共的妻子。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 ([宋]欧阳修《朋党论》)
【译】君子和君子由于志同道合而结成朋友,小人和小人为了谋取共同的私利而结成朋友。
忠也者,一其心之谓也。(《忠经·天地神明章》)
【译】忠,就是心力专一。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
【译】春蚕一直到死,吐丝才完毕;蜡烛化为灰,它的泪水才会干。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诗经•邺风•柏舟》 )
【译】我的心不是那石头,不可任由移动;我的心也不是那草席,不可任意卷折。( 匪:通“非”。)
(本文选自陈杰思著《正道管理学》第十九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