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拓展式学习运用平台 | 手机版

管理之道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之道 > >正文

第十一节   仁政惠民

日期:2021-06-19

查看次数:1006

T 浏览字号

分享到: 

 

一节   仁政惠民

 

题解〗孟子在孔子“仁” 说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仁政” 说。仁政具体包括以下要点:领导者以仁爱之心对待人民,采取利民惠民的措施;实行王道,反对霸道;改善民生,保障人民生活条件;推行道德教化,培育良好的社会风气;为政以德,以德服人;为民兴利,为民除害;节用爱民,取有节;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圣贤经典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孟子•离娄上》)

【译】 夏桀和商纣王之所以失掉天下,是因为失掉了人民;失掉人民,是因为失掉民心。得到天下有一定的方法,得到了人民,这就得到了天下;得到人民有一定的方法,得到民心,这就得到了人民;得到民心有一定的方法,人民所需要的,就给予他;人民所厌恶的,就不能强加给他。就这样罢了。

(链接案例:《文王的仁德》)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孟子•公孙丑下》)

【译】 用力量去征服别人,别人不是心悦诚服,只是反抗的力量不够;用道德去降服别人,别人就会心悦诚服。(赡:shàn,足够)

(链接案例:《仁者无敌》)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

【译】为人民的快乐而感到快乐,人民也会为君王的快乐而感到快乐;为人民的忧愁而感到忧愁,人民也会为君王的忧愁而感到忧愁。为天下而快乐,为天下而忧愁,然而还不能称王,这是不可能的。

(链接案例:《大禹下车泣罪》)

 

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论语•雍也》)

【译】广博地施惠与民,而且能救济民众。

(链接案例:《李兆基让股权》)

 

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论语•季氏》)

【译】远方的人不服从,自己就要修养道德,让他们来归附。

(链接案例:《海南航空“三为一德”》)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孟子•离娄上》)

【译】只有仁德的人才适宜处于高位,没有仁德的人在高位,就是将他的邪恶播撒给民众。

(链接案例:《金世宗崇儒》)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牧民》)

【译】政令通畅,就在于顺应民心;政令废弛,就在于违背民心。

(链接案例:《包拯安民》)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第二》)

【译】以德从事政务,就向北极星一样,安坐自己的位置上,其他星辰环绕着它而运行。(共:通“拱”,环绕。)

(链接案例:《宋太宗雪中送炭》)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

【译】得道者获得众多的帮助,失道者得到很少的帮助。很少的帮助到了极点,连自己的亲戚都会背叛自己;众多的帮助到了极点,天下的人民都会顺从他。(畔:pàn,通“叛”。)

(链接案例:《项羽兵败》)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王制》)

【译】君王是船只,庶民是水。水可以承载船只,也可以颠覆船只。

(链接案例:《陆贾论治国》)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注疏》卷六)

【译】人民是国家的根本,根本牢固国家才会安宁。

(链接案例:《召公风范》)

 

人君必以其道服天下,而不以名位临天下。([明]杨士奇等《历代名臣奏议》卷五十四)

【译】君主必须以正道来让天下人服从,而不是用权势地位凌驾天下。

(链接案例:《牟其中的失败》)

 

本文选自陈杰思著《正道管理学》第十四

发表评价: *
姓       名:
验证码:

评论记录

邱睿:孟子在孔子“仁学”的基础上将其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施政纲领,提出对一个国家来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一思想在先秦时期的经典文献中有所体现,如《尚书》、《周易》等都包含了爱民惠民的理念。统治者以一种仁爱、仁德为核心价值观的政治理念和行为方式实施统治,通过实施有利于民众的政策和措施,使民众得到实际的利益。这种思想主张把民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人民群众的力量是伟大的,统治者要维护自己的统治就要首先保障人民的利益。在当代社会中仁政惠民的思想仍然具有先进性和时代性,强调治国者必须把百姓的实际利益放在第一位,确保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晏瑶瑶:对普通人来说,仁就是讲究道德,对统治者来说,仁就是善待百姓。水能载舟 亦能覆舟,因此统治者一定要施行仁政。

毛勇:每日一得: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孔子用了一个十分形象的比喻为我们描绘了为政的理想状态。孟子继承了孔子的为政思想,他说“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德治仁政是历代儒者共同的追求。那如何才能实现仁政呢?“政者,正也。”为政者要正己修身,《大学》里详细论证了修身与治国的关系,“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为政者必须以身作则,自重而威,“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因此为官不仁,绝不是个人私德问题,往往为害一方,严重破坏当地政治生态,道德生态。南宋水心先生说“人君必以其道服天下,而不以名位临天下。” 孟子也说:“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靠名位权势去压人,人们最多是无奈的服从,而以德服人者,才能使人心悦诚服。《论语》讲:“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意思是如果远方的人不归服,就要修养道德,“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自然会吸引他们过来归附。“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实行仁政要以民为本。荀子曾论述执政者和群众的关系,“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你关心群众利益,人民就支持你,反之,人民就背弃你。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的这句话,正道出民心与执政者相辅相成的关系。夏桀和商纣王之所以失掉天下,就是因为失掉民心。所以执政者务要“以百姓之心为心”,“博施于民而能济众。”正象孟子所言:“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欢迎批评指正 毛勇

陈杰思: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毅、和,用之于政界,就是中华十大官德,或者说是中华十大政道。有仁心者以不忍人之心推行仁政,以民为本,以道化政,以德服人,顺应民心,爱护人民,泽惠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