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节 仁政惠民
日期:2021-06-19
查看次数:1006
T 浏览字号
第十一节 仁政惠民
〖题解〗孟子在孔子“仁” 说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仁政” 说。仁政具体包括以下要点:领导者以仁爱之心对待人民,采取利民惠民的措施;实行王道,反对霸道;改善民生,保障人民生活条件;推行道德教化,培育良好的社会风气;为政以德,以德服人;为民兴利,为民除害;节用爱民,取之有节;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圣贤经典〗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孟子•离娄上》)
【译】 夏桀和商纣王之所以失掉天下,是因为失掉了人民;失掉人民,是因为失掉民心。得到天下有一定的方法,得到了人民,这就得到了天下;得到人民有一定的方法,得到民心,这就得到了人民;得到民心有一定的方法,人民所需要的,就给予他;人民所厌恶的,就不能强加给他。就这样罢了。
(链接案例:《文王的仁德》)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孟子•公孙丑下》)
【译】 用力量去征服别人,别人不是心悦诚服,只是反抗的力量不够;用道德去降服别人,别人就会心悦诚服。(赡:shàn,足够)
(链接案例:《仁者无敌》)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
【译】为人民的快乐而感到快乐,人民也会为君王的快乐而感到快乐;为人民的忧愁而感到忧愁,人民也会为君王的忧愁而感到忧愁。为天下而快乐,为天下而忧愁,然而还不能称王,这是不可能的。
(链接案例:《大禹下车泣罪》)
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论语•雍也》)
【译】广博地施惠与民,而且能救济民众。
(链接案例:《李兆基让股权》)
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论语•季氏》)
【译】远方的人不服从,自己就要修养道德,让他们来归附。
(链接案例:《海南航空“三为一德”》)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孟子•离娄上》)
【译】只有仁德的人才适宜处于高位,没有仁德的人在高位,就是将他的邪恶播撒给民众。
(链接案例:《金世宗崇儒》)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牧民》)
【译】政令通畅,就在于顺应民心;政令废弛,就在于违背民心。
(链接案例:《包拯安民》)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第二》)
【译】以德从事政务,就向北极星一样,安坐自己的位置上,其他星辰环绕着它而运行。(共:通“拱”,环绕。)
(链接案例:《宋太宗雪中送炭》)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
【译】得道者获得众多的帮助,失道者得到很少的帮助。很少的帮助到了极点,连自己的亲戚都会背叛自己;众多的帮助到了极点,天下的人民都会顺从他。(畔:pàn,通“叛”。)
(链接案例:《项羽兵败》)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王制》)
【译】君王是船只,庶民是水。水可以承载船只,也可以颠覆船只。
(链接案例:《陆贾论治国》)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注疏》卷六)
【译】人民是国家的根本,根本牢固国家才会安宁。
(链接案例:《召公风范》)
人君必以其道服天下,而不以名位临天下。([明]杨士奇等《历代名臣奏议》卷五十四)
【译】君主必须以正道来让天下人服从,而不是用权势地位凌驾天下。
(链接案例:《牟其中的失败》)
(本文选自陈杰思著《正道管理学》第十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