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拓展式学习运用平台 | 手机版

管理之道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之道 > >案例

李颙行道

日期:2021-06-28

查看次数:285

T 浏览字号

分享到: 

李颙行道

 

  李颙自幼丧父,母亲独自将他抚养长大,十分辛苦。他年少的时候家境贫寒,生活十分艰苦,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读书,而是常常用忠孝节义来自我勉励,不断学习。

  李颙十七岁的时候,满清入主中原,朝廷因为他的才学屡次想要聘请他做官。但李颙自小接受母亲关于忠孝节义的教诲,拒绝朝廷的邀请,甚至不惜惹怒他们,当时的人们都称他为“铁汉”。

  康熙十八年的时候(公元1679年),李颙被推举为博士鸿儒,可李颙却依然以病重为由拒绝了。朝廷不肯放手,李颙无奈之下,只好以绝食相逼,看到他的决心如此之大,朝廷无奈,只好随他而去了。

  从此之后,李颙更是闭门不出,将门反锁住,别人进不来。他整日在屋内研究学问,连吃饭都是将墙壁穿透,把饭菜传递过去。李颙十分欣赏顾炎武,只允许顾炎武来拜访他。

  李颙十分重视名节,并且付诸行动。他的一生都十分清苦,也有人仰慕他的学问,对他有所馈赠,但他却不接受。有人说:“交友之道,接受礼物,孟子都不会推却。”李颙说:“我等如何也学不到孟子境界,即此一事没有遵守孟子的教导,也并无害处。”在李颙的观念中,没有名节的人是为人所羞耻的。

  李颙认为圣贤不能只是口头说说,应该落实到行动。他认为明体而不适用是腐儒,适用而不明体是霸儒,既不明体又不适用是俗儒。他说道:“孔子、曾子、子思、孟子,创立言论,垂范后世,形成《四书》,是为了让学者体会于心,表现在行动上。有知有行,这才有补于世。”

  【启示】  此事例印证:“经所以载道也。诵其言辞,解其训诂,而不及道,乃无用之糟粕耳。”李颙学习四书的目的,不仅仅是“诵其言辞,解其训诂”,而更重要的是让经典所承载的义理,体之于心,见之于行。

 

(摘录自陈杰思著:《智》,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年3月第一版)

 

发表评价: *
姓       名:
验证码:

评论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