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勤学
日期:2021-06-28
查看次数:333
T 浏览字号
帝王勤学
汉光武帝刘秀是汉高祖的九世孙,但他成为帝王,靠的是他的学识与品格,而不仅仅是有皇室的血脉。他年青时到长安拜庐江许子威为师,学习《尚书》,通晓《尚书》大义。《尚书》为儒家重要经典,记载夏、商、周兴亡的经验教训,倡导“敬天”、“明德”、“慎罚”、“保民”理念。刘秀从中懂得“得民心者兴,失民心者亡”的道理,这是他走向成功的法宝。刘秀经常同公卿、将相学习经典,讨论国事,深夜才睡。太子见他如此勤劳,便劝谏道:“陛下有夏禹商汤的圣明,却失去了黄老安养性命的福份。希望您保养精神,多休息,安心安宁。”但是,刘秀说:“我自乐也,不为疲也。”
唐太宗李世民开创贞观之治,就得益于他重视学习。他曾对房玄龄说:“过去因战争无暇读书,天下统一后抽空读书,做人治世道理都在书中。古人说,不学就如面壁无所知,临事就会困扰。现在读书了方知年青时做得不对。”唐太宗在正殿的左边设置弘文馆,选拔大儒担任学士。经常同弘文馆学士讨论经典义理,议论历代兴亡教训。
创立明王朝的朱元璋原是个小和尚出身,但是他善于学习,并能经世致用。他登基后,搜集诸子百家图书,选拔饱学之士任大学士,经常与之讨论治世之道。
康熙“圣学高深,崇儒重道”,勤于学习,学识渊博。即位后还专设南书房,有空就潜心学习。他善于从学习当中获得治理之道。例如,他吸取汉景帝时吴楚七国之乱的教训,看到藩王对中央政府的危害性,料到藩王“撤也反,不撤也反”,坚定地平定“三藩之乱”。
【启示】 历代帝王中的英明圣主,都是认真学习儒家经典,接受孔孟之道,用之治国安邦,才获得成功。
(摘录自陈杰思著:《智》,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年3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