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宇宙生命
日期:2021-06-26
查看次数:387
T 浏览字号
第八节〓宇宙生命
一〓皈依元道之路
追寻宇宙终极本体,是每一个孤独的生命的共同意识,追寻宇宙终极本体,有两条 道路:一条是以认知的方式去追寻,一条是以体征的方式去追寻,
以认知的方式探寻宇宙终极本体,首先是从对具体事物的认知开始的。从对具体事 物之理的认识,推向对同类事物之理的认识,再推向对最一般的理的认识。最后,将最一般 的理作为宇宙终极本体。以认知方式探寻宇宙终极本体,存在着以下难题:第一,将最一般 的理作为宇宙终极本体,就意味着独立存在着理的世界;而且,从逻辑关系上讲,理是先于 万象万物而存在的。但事实上,事物之理同事物根本无法分离。事物之理同事物本身的分离 ,只是在认知过程中出现的现象,而不是实际存在的情况。在认知活动中,人可以将事物之 理从事物本身抽离出来,以信息的形态存在于大脑里或书籍中。即便如此,客观存在的万物 之理依然是同万物本身结合在一起的。我们可以在头脑中先具备某种“理”,然后在面对具 体事物时,根据自己在头脑中具备的“理”来规定具体事物。这种情况仅仅能说明,自己头 脑中的“理”与客观事物之理相一致。例如,在面对一棵树时,头脑中的树之理与客观存在 的树之理相一致,我们就可断定这是一棵树。第二,事物之理既然同万物本身实际上从未分 离,因而也就不存在万物之理同事物本身相结合的过程。理学人为地制造了事物之理与事物 本身的分离,然后又论证了万物之理同万物本身的结合过程。第三,割裂万物之理同万物本 身的关系,极易导致独断论:仿佛万物之理高居于万物之上,无须从万物中去探索,也无须 得到万物的验证。
中国哲学主要是通过体证的途径上达于宇宙终极本体。早在老子那里,就放弃了通过认 知上达宇宙本体的努力:“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老子》四十七章)老 子认为,元道作为宇宙终极本体,既是作为万象万物生命的创生本体和存在本体,又是作为 万象万物生命精神之源的义理本体。老子将生生和无为作为元道的义理本质:“大道汜兮, 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弗辞,成功遂事而弗名有。”(《老子》第三十 四章)元道的义理本质赋予人,就形成人的义理品质:“孔德之容,惟道是从。”(《老子 》第二十一章)人的元神,正是元道的义理本质的传载者,元道的义理本质通过元神而存 在于人的本质中,这就是朱子所说的“天命之性”。存在于万象万物之中的生命精神,其终 极的根源便是元道:“夫昭昭生于冥冥,有伦生于无形,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而万物 以形相生。……天不得不高,地不得不广,日月不得不行,万物不得不昌,此其道欤!” (《庄子·知北游》)在这里,不是去探索天地万物的规律和性质,而是说明,天地万物之 所以正常运行与生长,就是元道的生命精神使然。
人通过体证而发掘自身存在的义理,呈现善性。善性所呈现的生命精神与宇宙生命的生 命精神互相交融时,生命主体也就体证到了宇宙本体的生命精神,进入到与元道同在的境 界,这是皈依元道的惟一途径:“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老子》二十三章)“知常 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老子》第十六章)熊 十力先生认为宇宙万物的本源是宇宙生命力,而这一生命力又跟人的本心相通,人可以通过 体验自己的本心来领悟宇宙精神的本质。朱熹混同了真理与义理,也就混了认识与体证,故 在他的哲学体系中,即存在着以认识的方式上达于宇宙本体的理路,也存在着以体证的方式 上达于宇宙本体的理路。
二〓宇宙生命
当个体生命通过体证而皈依宇宙本体,个体生命也就融入宇宙生命之中,个体生命 获得了崇高的存在价值。宇宙万象万物,大化流行,生生不已,在元道的统御之下,共同 构成宇宙生命。任何存在物,都是宇宙生命统摄之下的生命个体或生命场。鸢飞鱼跃,显现 天地造化之机;万木欣欣,昭示天地好生之德。宇宙生命精神,显透于日月星辰,显透于山 河大地,显透于草木鸟兽,尤其是显透于人类。天地之美德在于创造生命,人类之美德在于 完善生命。
宇宙万象万物的神妙运化,就是宇宙生命活力的显现。“语其推行故曰‘道’,语其不 测故曰‘神’,语其生生故曰‘易’。其实一物,指事异名尔。”(《正蒙·乾称》)有此 生命活力,就可以冲破一切阻碍而畅行:“神无方而易无体,滞于一方则不能变化,非神也 。”(邵雍《观物外篇》)
柏格森认为宇宙就是永无止息、毫无目的、方向和规律的变迁之流。中华哲学则认为, 宇宙不仅存在着不可逆转的变迁,而且存在着生生的方向。
宇宙生命的流行永无止息,就像一团永远燃烧的火。负载火的个体,则是有限的存在, 火在无限个有限的存在者之上传递,就会永远燃烧下去。任何一个存在于现在的生命,不 仅仅是过去一系列因素的不断沉积,而且是以往生命的延续。任何一个存在于现在的生命, 都是未来生命的起点,现有的生命内涵将在未来不断地展现出来。历史虚无主义和未来虚无 主义,把现在的生命割裂为一个孤立的点,这个孤立的生命之岛是贫乏的,无法用过去的生 命内涵来充实自己,也是混乱的,因为它丧失未来的方向。
宇宙生命运动变化的既定或预定的程序,是由宇宙众多因素互相作用共同确定的,这 就是天数。人的活动,在某种程度上作为宇宙之中众多活动因素之一,可以局部地改变自己 的某些境况,但却总体上来说,人不能违背天数。
宇宙生命中的个体生命经历五个阶段:生——长——成——衰——亡。宇宙生命中的生 命个体大 都无怨无悔地顺应这一生命过程。惟有人具有趋利避害的主观意识,对此加以计较,这是人 类精神痛苦的根源之一。然而宇宙生命的既定或预定程序,不因人的好恶而改变。老子说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老子》第五章)王弼曰 :“天地任自然,无为无造,万物自相治理,故不仁也。仁者必造立施化,有恩有为。造立 施化,则物失其真;有恩有为,则物不具存。物不具存,则不足以备载。”(《老子道德经 注》上篇)宇宙生命的大化流行,就需要个体生命不断产生,又不断死亡。死亡对于生命个 体而言,是从一种生命的形态转化为另一种生命的形态,或者是取消个体生命的独立性而皈 依宇宙生命“大全”。死亡是宇宙生命对个体生命的赠予,若是因人的罪恶而导致死于非命 ,则又是对宇宙生命的逆叛。
宇宙生命之流,浩浩荡荡,有浪潮的悲号,有涟漪的哀愁,有漩涡的不幸,而其主流却 永远欢腾向前。明乎此,任何人都应有泰然面对正命之死,勇敢地承担灾难与痛苦。
三〓人的生命价值的确立
个体生命因身形之分隔而陷于有限和孤独的状态,个体生命必须突破身形的分隔 而投入宇宙生命之流,才能获得生存的价值与意义。个体生命同宇宙相联结,有纵横两种方 式。纵向的连结方式就是:自己的生命是祖先的生命传向子孙万代的一个中介环节,自己承 袭了祖先的生命,通过对祖先的“孝”与“祭奠”保持着自己同祖先的精神上的联系,自己 不但承袭了祖先的血缘,而且承袭了祖先的生命精神。自己担负着这一伟大的使命,将祖先 的生命命脉传递给子孙,通过“慈爱”和抚育,保持着自己同子孙的精神上和身体上的联系 ,自己传递给子孙的,不仅是生命,而且是延绵不绝的生命精神。自己应通过立功 、立德、立言而建立不朽,让自己的生命和生命精神在后代身上延续。
个体生命在这里起着 承前启后的作用:个体生命承接了前人的物态生命,又将此生命传递给下一代,以保持人类 生命的延绵不绝。自己的心灵,作为文化生命命脉传递的一个环节,担负着弘扬传统文化的 使命,对此,孔子深有感触地说:“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 文也,匡人其如予何?”(《论语·子罕》)
横向的联结方式就是:在社会领域,自己的活动维护着人类生命的存在,促进人类生 命的完善,这就是“齐家、治国、平天下”。在自然领域,自己的活动维护着自然界中各种 生命的存在,促进着各种生命的成长。
个体生命纵向、横向的扩展,不是索取式的扩展,而是奉献式的扩展。索取式的扩展 ,只会导致对其他生命的伤害,导致生命的冲突与毁灭。奉献式的扩展,也即“忠”(“尽 已”之谓“忠”),是将个体生命的力量奉献给其他生命,以维持宇宙生命的共生、共存、 共荣,推动宇宙生命的化育流行。
个体生命通过与宇宙的联结,就为自己找到了真正的立命之处,个体生命从而获得存在的 价值和意义。个体生命在此过程中,汲取了宇宙生命的生命能量和生命精神充养自己,自己 的生存才有了坚实的基础。个体生命在奉献式的扩展中,超越了自我的身形之限,从有限的 个体走向无限的大全,获得了永恒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