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中庸之道
日期:2021-06-20
查看次数:629
T 浏览字号
(操作提示:1、用手机打开页面后,点击页面右上方的三圆点即可分享、转发、收藏,点击页面右上方的三横条即可回到正道管理学的栏目导航,由此就可以进入到每一个栏目和页面。2、在手机上或电脑上直接点击正文中红色部分“链接案例”,网页会自动跳转到相关的案例页面。)
第一节 中庸之道
〖题解〗
中即中正、中和、中道,如果将庸解作平常、平凡、平易可行、普遍适用,那么,中庸之道就是中正、平常之道;如果将庸字解作运用,中庸之道就是中正之道的灵活运用与具体运用。中庸之道要求人们坚守正道而不偏离,故孔子反对无原则、无是非、和稀泥的行为,批评四面讨好、八面玲珑、同流合污的老好人。
1、适度存在:任何事物都是在一定的度上存在,未达到此度,或超过了此度,事物即不存在。
2、过犹不及:事物存在着两个极端,就是“过”与“不及”,人做事时如果处于这两个极端,就是错误的。应当在这两个极端之间,找到一个适当的点。
3、变通时中:持守中道,应当审时度势、与时俱进,根据事物在不同时期的变化而采取适当的措施。
4、不偏不倚:中庸之道主张,不偏向一个方面,决不偏听、偏信、偏执、偏爱、偏激。既不要偏左,又不要偏右。
5、执两用中:“执两”就是考察、认识事物相互对立或相对而存在的两个方面,但是,不偏向其中一方,不固执其中一方,而是站在公正的立场上、中立的立场上,兼顾双方,在双方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6、各安其位:自然万物各有其性,世间人物各有其性,存在着差异,不同的事物应当有不同的位,给万事万物以合理、合宜的定位,才能使其各安其位、各得其所。
7、矫而得中:当出现偏向时,要纠正这种偏向,使之达到中和之态。
8、物极必反:任何事物在某一方向上,不能过度,不能走得太远,不能推向极端。当事物处于极盛的状态,就意味着要走向衰败了。
〖圣贤经典〗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尚书•虞书》)
【译】人心是危险的,道心是微妙的,体悟道必须精益求精,用心专一,真诚地遵守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礼记•中庸》)
【译】喜怒哀乐未发之时,处于不偏不倚的状态,这叫“中”;喜怒哀乐已发之时,能够都符合正道,这叫“和”。中,是天下通行的根本法则;和,是天下通行的大道。达到“中”与“和”,天地就会各安其位,万物就会生长。
世以随俗为和,非也,流徇而已矣。君子之和,和于义。(《二程粹言•论事》)
【译】世人认为追随世俗就是和,这是不对的,这只是“流徇”罢了。君子的“和”,是符合正义。
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司马谈《六家要旨论》)
【译】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迁,适应事物的变化而改变,建立风俗,处理事务,都能适宜。
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而平常之理。(朱熹《四书集注•中庸章句》)
【译】中庸是不偏不倚,没有过与不及,而且是平常的道理。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
【译】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礼记•中庸》)
【译】君子尊崇道德本性,而又认真求教和学习;既进入宽广博大的境界,又深入到精微细妙之处;自己达到高尚与文明的境界,又能遵循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
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论语•子罕》)
【译】有一个乡下人问我,我对他谈的问题一点也不知道。我只是从事物的正反两方面都进行调查研究,这样问题就可以全部搞清楚了。
过犹不及。(《论语•先进》)
【译】“过”与“不及”都是一样错误的。
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论语•尧曰》)
【译】君子给人民好处,而自己却无所耗费,(使百姓)劳累但不(因过度而)产生怨恨,自己欲仁欲义但不能叫做贪婪,庄重但不骄傲,威严但不凶猛。
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
(《伊川易传》卷四)
【译】万事万物无不是各有其位置,得到它的位置就安宁,失去它的位置就悖逆。(悖[bèi]:混乱,相冲突。)
体正则不待矫而弘,未正必矫,矫而得中,然后可大。
(《正蒙•中正篇》)
【译】自身端正,不必矫正就可以伟大。如果不端正,必须矫正,矫正而得到中正,然后可以变得伟大。
偏于柔者,矫之以刚,然或失则傲;偏于慈者,矫之以毅,然或失则刻;偏于奢者,矫之以俭,然或失则陋。凡矫而无节,则过;过则复为偏。故君子之论学也,不曰矫,而曰克。克以胜其私,私胜而理复,无过不及矣。
(王阳明《王文成全书•矫亭说》)
【译】偏向于柔弱者,用刚强来加以矫正,然而有时会产生骄傲的偏失;偏向于慈悲者,用刚毅来加以矫正,然而有时会产生刻薄的偏失;偏向于奢侈者,用节俭来加以矫正,然而有时会产生简陋的偏失。凡是矫正而没有节制,就会产生过度的情况;过度了又产生偏失。所以,君子论学问,不用“矫”字,而用“克”字。克就是用来克服他的私欲,战胜了私欲,道理就重现了,就不存在过与不及的问题了。
(链接案例:《伊尹调味》)
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道德经》第二十九章)
【译】所以,圣人不去走极端,杜绝奢侈,不傲慢。
(链接案例:《华盛顿急流勇退》)
《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
【译】《关雎》,快乐而不过分,忧愁而不过度悲伤。(淫:过分。雎[jū]:古书上说的一种鸟。)
(本文选自陈杰思著《正道管理学》(国作登字-2021-A-00228951)第十五章,欢迎以链接方式转发、分享。未经作者授权,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印刷、复印、录制、出售《正道管理学》章节,任何网站不得转载《正道管理学》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