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拓展式学习运用平台 | 手机版

管理之道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之道 > >正文

第十三节  天人合一

日期:2021-06-20

查看次数:439

T 浏览字号

分享到: 

 

十三  天人合一

 〖题解〗

在传统文化典籍中,“天人合一”主要有这四种含义:自然之天与人的身体合一,神灵之天与人的灵魂合一,义理之天与人的德性合一,命运之天与人的活动合一。这里主要讲自然之天与人的身体的合一。

中国古代有小我、大我之说,若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来讲,小我就是指人的自身,而大我则是指人自身加上与自己的生命密切相连的周边环境因素。生存环境包括由空气、土壤、水、温度、光、各种非生命物质组成的物理化学环境与生物环境。人们为了小我的生活质量的提高而损害大我,导致大我质量的急剧下降,表现为污染、枯竭、失衡。大我的核心是小我,故大我质量的下降必定导致小我的生存质量的下降,甚至导致小我的毁灭。

由于人类的能力的提高,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由于人的物质欲望的膨胀,征服利用的科技观把自然世界当作征服的对象和利用的客体,人类改变了传统的自然的生活方式,取而代之的是高生产、高消费的工商文明生活模式。西方文明建立的天人对立的生存模式给人类带来如下危机:污染严重、生物灭绝、资源枯竭、人口膨胀、战争威胁等。 尽管人类已采取了许多保护生态的措施并在局部取得了某些效果,但从整体来看,人类生存的大环境正在从适宜于人生存的状态向着不适应人生存的状态转变。

人类应当从天人对立的生存模式转向天人合一的生存模式。天人合一的生存模式就是讲,人类要投入到自然循环系统之中,回到自然的生存状态中,利用自然万物的自然形态生存下去,辅助自然万物的生命健康成长,建立人同自然万物的一种和谐、共生的关系。

(一)重建生态伦理:

仁爱:仁者将自己同天地万物视为整体生命,这一整体生命就是“大我”,万象万物就是“大我”的组成部分。自己对于万象万物,就像对待自己的肢体一样,倍加珍惜和爱护。当万象万物遭到损伤,犹如自己的肢体受 到伤害一样,怜悯之情油然而生。

和谐:应将个体生命纳入宇宙生命之流中,创造有序的关系,消除疏离与对立,达致和谐。

正义:宇宙万物平等地存在着,各自具有自足的生命价值。一切生物都具有主体性和目的性,因而一切生物都作为价值主体而呈现,都具有生存权利,都能同其他存在物产生价值关系。人类居于地球生物的霸主地位,其他生物无力对人类进行有效的反抗,沦为人类的价值客体。人的欲望的膨胀是无限的,资本的扩张也是无限度的,资源的消费就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节制:人类的解放,被误解为人的欲望的解放。解除社会压抑成为一种强烈的呼声,形成对社会行为规范的巨大冲击。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就需要扩大需求,而扩大需求,就需要人的欲望膨胀,于是,人的欲望无限膨胀,就被某些人视为经济发展的原动力。

辅佑自然:大自然勃勃生机,万物欣欣向荣。人作为大自然的子民,应当担负起“赞天地之化育”的伟大使命,辅佑自然,推动自然朝着生生不已的方向发展。

顺应自然:自然界处于完美自足的状态,将人类自己的生命投入大自然中,参与大自然的自然循环过程,维护自然的原有形态,顺从不可抗拒的自然力。老子的“无为”,就是要求人们遵依自然本性,维护自然的原有生存形态,既要戒除违反人的自然本性和破坏自然状态的行为,也要戒除违反自然万物的天然本性和改变天然状态的行为,要求人的符合自然本性的行为与自然界的自然运化相统一,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农作物的萌生——成长——死亡是一个循环过程,而人的生产——消费——排泄——施肥又是一个循环过程,二个循环过程是互相连接的。这样,来自自然界的因素经过这两个循环过程之后,又回归到自然界中。在此循环过程中,虽然部分能量消耗,然而阳光作为不可竭尽的能源,源源不断地补充着。人的生活所产生的废物,都可以回到大自然中。当代城市的迅速发展,使从土地生产出来的东西,经过城市市民的消费之后,就变为废料,这些废料很少再回到土地中去。城市化阻断了土壤中有用元素的循环道路。

效法自然: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第二十五章)此处的自然,意为自己如此,是指万象万物自身固有的规律,自身的自然本性,自身的自然存在形态。人效法自然,指的是遵守万象万物固有的规律,而不妄加改变;尊重万象万物的自然本性,不妄加改变;维护万象万物的自然存在形态,不妄加破坏。化解人的妄作妄行,让万象万物摆脱人的干涉和控制,万象万物就能依据其固有的规律而运动,就能保持其自然的存在 状态,就能坚守自己的本性。

(二)消除自我中心主义

自我中心主义是以自我为中心,将自我作为永远的价值主体,把对方作为永远的价值客体,自我与对方成为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自我中心主义包括物欲中心主义、个人中心主义、集体中心主义、民族中心主义、国家中心主义、人类中心主义。

(三)打破资本的逻辑:资本自身不会产生效益,资本只有同资源和劳动力结合起来,才能产生效益。因此,资本的运作过程也就是资源的消费过程。资本的运作规模越大,效率越高,资源的消费也就越加严重。人的欲望的膨胀是无限的,资本的扩张也是无限度的,资源的消费就不可得到有效的控制。

(四)从高碳生活模式转向低碳生活模式

西方工商文明的生存模式已成为全球的主导模式,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国家都已进入西方工商文明的生存模式之中。鸦片战争以前,中国一直在中华农耕文明的模式中生存,沿着自己的轨道运行。西方工商文明最显著的特征就是高碳生活,包括高生产、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中华农耕文明最显著的特征低碳生活,包括低生产、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

许多人在追求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人欲膨胀、科技进步、能力提高、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物质生活水平提高、肉食、时装、感官欲望、广告宣传、竞争、丛林法则、消费主义、享乐主义、拜物教、精神生活感官化等,并将上述这些因素视为“福”与“利”,而这些积加在一起,就产生高碳生活这个“祸”与“害”。

许多人厌弃集体主义、利他主义、人欲节制、限制科技、限制能力、人口减少、物质生活水平降低、平均主义、抑制需求、零增长与负增长、素食、简装、道德良知、俭朴的物质生活、高雅的精神生活、低价或免费的文化产品,并将上述这些因素当作”,但是,这些“积加在一起,就产生低碳生活的

人类能力的提高突破自然的限度,将手伸向更深的地下,伸向更高的天空。私有制使人感到,一个人占有越多,个人的价值就越大。享乐主义已成为现代生活的主旋律,广告宣传制造了人的需求,俭朴生活被人抛弃、被人嘲笑。以上诸种现象,说明人类已在高碳生活的模式中越陷越深。高碳生活使地球从适宜人类居住的环境向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环境转变。因为,人类消耗速度远远高于自然生成速度,人类排放远远高于自然吸收,人类污染远远高于自然净化。最有权有钱的一小部分人,才有足够的金钱和足够的势力逃向太空中宜人居住的星球,但这绝对不是拯救人类的方式。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拯救人类的唯一途径,就是全人类回到中国儒释道文化倡导的天人合一的生存模式上,回到中华农耕文明的低碳生活模式上。

 

  圣贤经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老子》第十九章)

【译】表现单纯,存心淳朴,减少私心和欲望。

链接案例:《抱瓮老人》)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老子》第四十六章)

【译】祸患,没有比不知足更大的;灾难,没有比贪得无厌更大的。

 

竭泽取鱼,非不得鱼,明年无鱼。焚林而畋,非不获兽,明年无兽。([唐]吴競《贞观政要•直谏》)

【译】将湖塘抽干来捕鱼,不是捕不到鱼,而是第二年就没鱼可捕了。焚毁树林来打猎,不是得不到禽兽,而是第二年就没有禽兽可得了。(畋[tián]:打猎。)

链接案例:《里革劝宣公》)

 

大人者,有容物,无去物,有爱物,无徇物,天之道然。天以直养万物。代天而理物者,曲成而不害其直,斯尽道矣。([宋]张载《正蒙•至当》)

【译】有道德的人,能够容纳万物而不抛弃万物,能够珍惜万物而不屈从世俗,天道就是这样。上天公正地抚育万物。代表上天来治理万物的人,以各种方法获得成功,不损害这种公正,这就是坚持正道了。(徇:顺从。直:公正。徇[xùn]:谋求)

链接案例:《郑板桥教子行善》)

 

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

                            (《周易•节•彖》)

【译】 天地有节制,四季才形成,节制确立了限度,不伤害财物,不伤害民众。

链接案例:《西沙群岛》)

 

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老子》第六十四章)

【译】辅助万物的自然变化,不敢妄为。

链接案例:《生态平衡》)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第二十五章)

【译】 人以大地为法则,大地以天为法则,天以道为法则,道以自然为法则。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离娄下》)

【译】有道德的人,没有失掉那种天真纯洁的赤子之心。

 

既雕既琢,复归于朴。(《庄子•山木》)

【译】又雕刻又琢磨,再回归到自然朴实的状态。

 

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宋]张载《张子全书·西铭》)

【译】天被称为父亲,地被称为母亲。我们这些渺小的人,居于混沌的天地之中。所以天地之间充塞之气,造就我的身体;天地的主宰,赋予我的本性。人民,是我的同胞;万物,是我的同伴。

链接案例:《盘古开天辟地》)

 

林间松韵,石上泉声,静里听来,识天地自然鸣佩;草际烟光,水心云影,闲中观去,见乾坤最上文章。

                         [明]洪应明《菜根谭》)

【译】树林间松树的风声,石头上泉水的响声,在宁静的环境里去听,领会到自然界的美妙音乐。野草上升腾的烟雾,闪烁的光辉,水潭中映现的云影,在悠闲的时候去看,就可以看到天地间最上等的色彩花纹。文章:交错的色彩花纹。

链接案例:《鱼乐之辩》)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周易•系辞下》)

【译】古时候,包牺氏作为天下的君王,仰头观察天象,低头观察地理,观看鸟兽的斑纹和大地的脉理,近处取自于自身,远处取自于万物,于是开始创作八卦,用来领会神明的道德,表达万物的情状。类:象征。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周易•说卦》)

【译】从前圣人创作《易》,用它来顺从性命之理,因此天道确立阴与阳,地道确立柔与刚,人道确立仁与义。

 

盖天地万物本吾一体,吾之心正,则天地之心亦正矣

                              [宋]朱熹《中庸章句》)

【译】天地万物与我本来是浑然一体的。我的心端正了,天地之心也就端正了。

 

顺天者存,逆天者亡。(《孟子•离娄上》)

【译】顺应天道则能生存,逆反天道则会灭亡。

 

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殀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孟子•尽心上》)

【译】尽心去做,就能知道人的善性。知道人的善性,也就知天命。保持人的本心,培养人的本性,以此来侍奉上天。无论短命长寿,我都不三心二意,只是培养身心,等待天命,这就是安身立命的根本。(殀[yǎo]:夭折。俟[sì]:等待。)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

【译】天地与我共同生存,万物与我合为一体。

 

人者,天地万物之心也;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

              [明])王守仁《王文成全书》卷六《答季明德》)

【译】人是天地万物的心灵,心灵即为天地万物的主宰。

 

(本文选自陈杰思著《正道管理学》第二十三章)

发表评价: *
姓       名:
验证码:

评论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