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拓展式学习运用平台 | 手机版

管理之道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之道 > >正文

第十二节  感恩报恩

日期:2021-06-20

查看次数:539

T 浏览字号

分享到: 

 

第十二节  感恩报恩

  〖题解〗

有了仁心与孝心,才会产生感恩心。仁心发用,才能将感恩的对象从父母亲人扩大到众生,进入“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状态;孝心的发用,将对父母的感恩之心推及到所有对自己有恩的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就是“推恩”。

人们唾弃“忘恩负义之人”,痛恨“恩将仇报之徒”,看清楚这种人的真面目就是极端自私,将他人视为实现自己私欲的工具。极端利己主义泛滥,只讲索取,不讲奉献,导致感恩意识逐渐淡化。

感念天地之恩:天地之恩有天履地载之恩、养育之恩。中国民间树立的“天地国亲师”或“天地圣亲师”牌位并加以敬拜,表达了感恩天地的情怀。

感念祖先父母之恩:父母之恩有生之恩、养之恩、爱之恩、教之恩,报本反始”,人应当对对祖先、对父母有感恩之心,有报答之行。黄帝、炎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祭祀黄帝、炎帝也是为表达对他们的感恩之心。个人如果不懂得感恩并回报天地之恩与父母之恩,则可以判定此人已失去感恩之心,因感恩之心的缺失,必然导致道德观念的缺失。

感念圣贤英烈之恩:历代圣贤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精神文化,滋养着我们的心灵。祭祀圣贤英烈,就是培养我们的感恩意识,而不是以此形式创造经济收入。

感念祖国之恩:感念祖国人民的养育,感念祖国圣贤英烈的护佑,感念祖国的大好河山的承载,感念祖国文化的滋养。

感念个人之恩:对于关心、帮助、理解、支持过自己的人,将此恩情铭记在心,并且以行动回报。

感念老师之恩:感恩老师的辛勤劳动,感恩老师给予教诲,启迪我的心智,关怀我的成长。

 

〖圣贤经典〗

知恩者,虽在生死,善根不坏;不知恩者,善根断灭。

                      (《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

【译】懂得感恩的人,虽然还没有超越生死轮回,但是他心中善良的理念并没有泯灭;不懂得感恩的人,他心中善良的理念已经泯灭了。

(链接案例:《感恩的理由》)

(链接案例:《不应抱怨》)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增广贤文》

【译】像水滴一样的恩德,要用喷涌的泉水来报答。

(链接案例:《心怀感恩》)

(链接案例:《蚂蚁报恩》)

 

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太平御览》卷四百五十九)

【译】施恩于人不要念念不忘,受人恩惠不要忘记。

(链接案例:《学会感恩》)

(链接案例:《蒙牛的成功之道》)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译】慈祥的母亲用手中的针线,为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儿子很久很久才回来。谁敢说子女没有小草那样的孝心,不能够报答慈母恩情呢?(晖:阳光。)

(链接案例:《刘霆救母》)

 

 

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弟子规》)

【译】得了人家的好处应该想法去报答,和别人结的怨恨要想法去忘掉;抱怨不过是一时,报恩才是长远的事。

(链接案例:《感恩的理由》)

 

小人专望人恩,恩过不感;君子不轻受人恩,受则难忘。(《曾国藩语录》)

【译】小人专门等着别人施恩,受恩过后却不感恩;君子不轻易接受别人恩德,接受了就难于忘记。

(链接案例:《敌人与朋友》)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

【译】别人送我桃子,我就回报他李子。

(链接案例:《一杯热牛奶》)

 

本文选自陈杰思著《正道管理学》第二十

 

   

发表评价: *
姓       名:
验证码:

评论记录

1:投我以桃,报之以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