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拓展式学习运用平台 | 手机版

管理之道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之道 > >正文

第八节  无信不立

日期:2021-06-19

查看次数:1120

T 浏览字号

分享到: 

 

第八节  无信不立

 

〖题解〗

  1、个人无信不立

  诚信是一个人的无形资产,诚信是立身之本。欺诈的行为也许可以迷惑一时,但绝无可能蒙蔽永久;欺诈的行为也许可以迷惑当事者,但不可能迷惑局外人。欺诈者最终会被诚实的群体所抛弃,受到人们的鄙视和谴责,也就难以在社会上立足,更难以成就一番事业。只有那些信守承诺、诚恳老实、言行一致的人,才会受到人们的敬重和爱戴,也才能立足于社会。天道至诚,所以生生不息。当一个人达到了“至诚”之境地,就会从内心深处激发起巨大的力量,做到兢兢业业,尽职尽责。

    2、企业无信不兴

   企业不可能在孤立的环境中成长,而是在同利益相关者的互动关系中成长。诚信是市场良好运行的最基本道德准则,诚信是市场经济有序运行的重要保证。 “诚实是最好的策略。” “诚信是最好的竞争手段”。企业诚信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可以为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加速虚拟资本的有效形成和积累。企业诚信是企业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内在要求,诚信经营可以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建立长期信任的客户关系,能增进公司内部员工信任度。企业诚信是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诚信经营使相关各方都获得长久稳定的利益,同时也具有超越功利的道义性目的。在商业交往中,交易双方都恪守诚信,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取对方真实的信息,以便自己制定并实施正确的方案;诚信为人们的经济行为提供了可预期性和确定性,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交易的不可知性和不确定性,大大地减小了交易风险;双方相互配合,降低交易费用,从而使交易双方获利。诚信为合作顺利进行,从而建立信誉,为将来的交易创造条件。信誉就是企业巨大的无形资产。

   持久的诚信行为之发生,不仅仅是由于态度的真诚,更主要的是由于品质的高尚。如果没有崇高的道德品质作基础,诚信的行为就会漂浮不定。有了道德的基础,就不会在对自己有利的情况下讲诚信,对自己不利的情况下不讲诚信,持之以恒,一以贯之,才能树立信誉。

   企业诚信的建设还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健全、配套、完善的法律体系,公平、公正、公开的执法,良好的政府行为,信用服务市场的培育和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舆论监督功能的发挥,失信惩戒机制的建立等等。

3、政府无信不威

政府要得到人民的支持与信任,就需要得民心,得民心取决于政府官员如何做,而不是强令人民如何做。如果政府官员在民意的基础上制定公正的政策,而不是根据利益集团的需要制定不公正的政策,就能得到人民的支持。如果政府官员廉洁奉公,而不是以权谋私、执法敛财,就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如果政府保障信息的公开,而不是掩盖真实,就能取信于民。为政者忠诚信实,就会对人民产生很好的示范作用。法律、政策、制度应当表达公共意志,反映公共利益,面对所有相关的人一视同仁,不搞特殊化,不应该成为某个人或者特定利益集团实现其私利的工具,不能为特殊利益集团服务,不能损害大众的利益,也不能损害少数群体和弱势群体的利益。只有开诚布公、勇于负责的政府才能获得社会信任,政务不公开、权力运行不透明,只能导致公众对政府的猜疑和误解。诚信为政,可以建立政府的权威性。可以建立政府的合法性可以增加国家的凝聚力可以改良民俗民风,促进社会安定。

4、社会无信不安

  诚信建立社会信用关系,调整社会关系,促进政治秩序和法律秩序的建立,促进社会的法治建设,减少风险,降低生活成本。没有了诚信,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就失去了基本的维系和支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就缺少了前进的动力和可靠的保证。缺乏诚信,社会即陷入混乱状态。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应当建立诚信的关系,而不是欺诈的关系;应当建立道义的关系,而不是纯粹的利益关系。唯有如此,世界才会安宁。

 

圣贤经典

爱人者人恒爱之,信人者人恒信之,此感应之道也。(《明儒学案》卷三十二《处士王心齐先生艮》)

  【译】  所以,爱别人的人,别人也总是爱他;信任别人的人,别人也总是信任他,这就是相互感应的道理。

链接案例:《李嘉诚的立身之道》)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译】  作为一个人却不讲信用,不知他怎么可以立身处世!

链接案例:《四次逃票》)

链接案例:《烽火戏诸侯》)

     

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后汉书》卷七十三)

    【译】  人的诚心所到之处,金石为之开裂。

链接案例:《戴尔公司上门服务》)

 

     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礼记•中庸》)

   【译】  诚,并非只是成就自己,而且用以成就万物。成就自己是仁,成就万物就是智。

链接案例:《“现代建设”的亏损》)

 

    天地为大矣,不诚则不能化万物;圣人为知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父子为亲矣,不诚则疏;君上为尊矣,不诚则卑(《荀子•不苟》)

  【译】  天地要算大的了,不真诚就不能化育万物;圣人要算明智的了,不真诚就不能感化万民;父子之间要算亲密的了,不真诚就会疏远;君主要算尊贵的了,不真诚就会受到鄙视。

链接案例:《子贡问政》)

 

    公生明,偏生暗,端悫生通,诈伪生塞,诚信生神,夸诞生惑。(《荀子•不苟》)

  【译】  公正会产生聪明,偏私会产生愚昧;端正谨慎会产生通达,欺诈虚伪会产生闭塞;真诚老实会产生神明,大言自夸会产生糊涂。(悫[què]:谨敬。)

链接案例:《刘秀诚心待降将》)

 

     圣,诚而已矣。诚,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静无而动有,至正而明达也。五常百行,非诚,非也,邪暗塞也。 (周敦颐《通书·诚下》)

 

    【译】  圣人只不过是讲究诚罢了。诚是仁、义、礼、智、信五常的根本,是一切行为的源头。心处于静态时,天地万物处于一种无的状态。念头兴起时,世间万物也就产生了。思想处于至正的状态时,智慧也就通达无阻碍了。仁、义、礼、智、信五常和人的各种行为,如果离开了诚,就错了,邪恶和昏暗就会充塞我们的心灵。

链接案例:《晋文公诚信治国》)

 

   非诚贾不得食于贾,非诚工不得食于工,非诚农不得食于农,非信士不得立于朝。(《管子•乘马》)

  【译】  不讲诚信的商人,不能以经商生存;不讲诚信的工人,不能以工作生存;不讲诚信的农民,不能以务农而生存;不讲诚信的士人,不能在朝中立身。

链接案例:《虞孚卖漆》)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述而》)

    【译】  用不义的手段得到富与贵,对于我,这样的富与贵就如同天上的浮云。

链接案例:《霍金士的成功》)

 

     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北京同仁堂)

【译】 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炮制组合,用心是否善良上天自然知道。

链接案例:《同仁堂》)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论语• 里仁》)

【译】  富和贵,是人所想要的,如果不是通过正道得到它,就不能要。贫和贱,是人所厌恶的,如果不是通过正道来摆脱它,就不能去掉它。

链接案例:《徽商的经营之道》)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林间录》卷下)

  【译】  君子爱财,通过正道来获取。

链接案例:《恪守信誉的晋商》)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译】  自古以来谁也免不了一死,没有粮食不过是饿死罢了,但一个国家不能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就要垮掉。

链接案例:《西门豹守信》)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王制》)

【译】  老百姓是水,皇帝是船,皇帝既可依仗老百姓,像船一样浮在水面上,而老百姓也可随时把皇帝推翻。

链接案例:《诚实的林肯》)

 

   信者行之基,行者人之本。人非行无以成,行非信无以立。(《吕氏春秋•履信》)

  【译】  诚信是行为的根基,行动是人的根本。人如果没有行动就无所成就,行动不讲诚信就不会成功。

(链接案例:《朋友的信任》)

 

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渔父》)

【译】  本真乃是精诚的极致。不精不诚,就不能感动人。

(链接案例:《叶澄衷拾金不昧》)

 

 水背源则川竭,人背信则名不达。([西汉]刘向《说苑》卷十六)

【译】  河水背离了源头就会枯竭,人背离了信义声名就不会显达。

(链接案例:《中国塑编城》)

 

 所谓道,忠于民而信于神也。上思利民,忠也;祝史正辞,信也。(《左传•桓公六年》)

 【译】  所谓道,就是忠于人民而且信仰神灵。居上者考虑如何有利于人民,这就是忠;祝官、史官言辞正确,这就是信。

(链接案例:《明仁宗减免税粮》)

 

 人生固有天道,人事当行,不行则无诚,不诚则无物,故须行实事。( 《张子全书》卷十二)

【译】 为人本来应遵循天道,人的事情就在于行动,不行动就谈不上真诚,不真诚就没有事物存在,所以必须做实事。

链接案例:《晋文公退避三舍》)

 

本文选自陈杰思著《正道管理学》第十八章)

发表评价: *
姓       名:
验证码:

评论记录

段素卿:读第八节“无信不立”的感受:1.个人无信不立 《四次逃票》《虞孚卖漆》《诚实的林肯》《朋友的信任》《叶澄衷拾金不昧》案例启示:信守诚诺.诚恳老实.言行一致的人才会受到人们的敬重和爱戴!欺诈者最终会受到人们的鄙视和谴责,也就难以在社会上立足,更难以成就一番事业。 2.企业无信不兴 《李嘉诚的立身之道》《戴尔公司上门服务》《“现代建设”的亏损》《同仁堂》《徽商的经营之道》《恪守信誉的晋商》《霍金士的成功》《中国塑编城》案件启示:信誉是企业具大的无形资产! 3.政府无信不威 《刘秀诚心待降将》《晋文公诚信治国》《明仁宗减免税粮》《西门豹守信》案例启示:政府要得到人民的支持与信任,就需要得民心,得民心取决于政府官员如何做,而不是强令人民如向做! 4.社会无信不安 《烽火戏诸侯》《晋文公退让三舍》案例启示: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应建立诚信.道义的关系,世界才会安宁! 从个人到企业到政府到社会都离不开诚信!当一个人达到“至诚”的境界,内心深处就会激发起巨大的力量,做到兢兢业业,尽职尽责! 警醒自己改过先从诚信做起,以诚相待,言行一致!山西毓德学堂义工

毛勇:第八节 无信不立诚信是立身之本,是为人处世的准则。《论语》有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西汉刘向在《说苑》中说:“水背源则川竭,人背信则名不达。”诚信也是齐家之道。唐代魏征说:“夫妇有恩矣, 不诚则离。”诚信还是交友之基。只有在与朋友交往中做到“言而有信”, 才能取得朋友的信任, 真正的朋友关系是建立在诚信基础上的。当然诚信也是管理之法,无论是企业还是国家,都离不开诚信。对于一个企业,诚信是立业之本。企业无论是大是小,都必须做到诚信和守法,一个企业不重诚信、不守规则,就会失去众人和社会的信任与支持并导致灭亡。管子说:“非诚贾不得食于贾,非诚工不得食于工,非诚农不得食于农,非信士不得立于朝。”可见各行各业都必须坚守诚信才能立足。宋大儒张载说:“不诚则无物,故须行实事。”意味着一个人不诚信,将一事无成。对于一个国家,诚信是立国之本。“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所以,诚信,就是取信于民。《论语》:“子贡问政。子曰:‘足食, 足兵, 民信之也。’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 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 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 民无信不立。孟子曰:“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 荀子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左传》云:“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 诚信是治国的法宝, 如果人民不信任统治者, 国家朝政就立不住脚。“君上为尊矣,不诚则卑。”(《荀子•不苟》)君主要算尊贵的了,不真诚就会受到鄙视。因此, 统治者必须“取信于民”。王安石也认为:“自古驱民在信诚, 一言为重百金轻。”周敦颐说:“圣,诚而已矣。诚,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圣人只不过是讲究诚罢了。诚是仁、义、礼、智、信五常的根本,是一切行为的源头。” 所以,无论是个人、家庭、企业、国家乃至整个民族,都必须讲诚信才能生存、发展、兴旺、发达。 欢迎批评指正 毛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