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拓展式学习运用平台 | 手机版

管理之道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之道 > >案例

卧薪尝胆

日期:2021-07-01

查看次数:488

T 浏览字号

分享到: 

 

卧薪尝胆

 

周敬王二十六年(公元前494年)春,吴王夫差率领军队攻打越国,于夫越(今绍兴北)大败越军。越王勾践战败之后率领五千残兵潜逃,吴王夫差派兵追赶,最终在会稽山(今绍兴东南部)将越国军队团团围住。

越王勾践最终只得派大臣文种向吴国求和,以期能保存实力,日后东山再起。经过文种的努力斡旋,吴王夫差提出以越王勾践到吴国做人质的条件,换取两国之间的和平。为了避免国破家亡,勾践最终只能忍辱答应了吴王的要求。将国家大事嘱托给文种之后,他就带着夫人和大臣范蠡到吴国当人质了。

勾践在吴国期间可谓受尽凌辱,他不仅要为夫差的父亲——也就是老吴王阖闾看坟,还要给夫差当马夫,甚至是为夫差脱鞋。而夫差为了显示自己的威风,每次出去游玩的时候总要让勾践跑在车子前面。而吴国的老百姓见此情形,也不免指指点点,认为勾践身为一国之君却活得这么窝囊,太丢脸了。

后来有一次,夫差生病了,而且很长时间也没有好转的迹象。这让他十分焦急,害怕自己就此一病不起。而得知夫差生病的勾践为了对其表示忠心,亲自跑到夫差病床前照顾他,为他端汤送药、洗衣擦背,并常常祈祷,希望夫差能尽快好起来。有一次夫差拉肚子,勾践甚至用手抓了一点夫差的粪便放到嘴里尝了尝,然后对夫差说:“我从前学过药理,可以根据粪便颜色来判断一个人的病情。刚刚我尝了您的粪便,与正常人的味道一样,所以您很快就能好起来。”勾践的行为令夫差十分感动,也打消了他对勾践的疑虑。到了周敬王二十九年(公元前491年),此时勾践已经在吴国待了三年。夫差认为勾践是真心臣服于自己,于是便将三人放回越国去了。

而回到越国后的勾践一面假意臣服吴国,一面则养精蓄锐,立志报仇雪恨。为了不使自己忘记在吴国所受的耻辱,勾践在室内最显眼的位置挂了一个苦胆,每天不管是坐是卧,总要看一遍苦胆,吃饭前也要先尝一尝苦胆,同时提醒自己:“勾践,难道你忘记在吴国所受的耻辱了吗?”同时,勾践还专门把睡觉地方的席子和褥子都换成了柴草,以使自己随时保持警惕,不要因为贪图眼前的安逸而消磨了报仇雪耻的决心和斗志。这也就是后人传颂的“卧薪尝胆”。

除此之外,勾践也想尽办法让自己的国家富强起来。一方面,他让文种管理国家大事,并让范蠡训练军队;另一方面他虚心向别人求教,听取他们的意见,救助苦难的百姓。他亲自参加耕种,鼓励老百姓积极参加生产劳动。制定出奖励生育的制度,以增加国家的人口。为了表明自己与百姓同甘共苦的决心,他让自己的夫人亲自织布,而他自己吃的饭里从来没有肉,穿的衣服也没有任何的装饰。

在勾践的带领下,越国上下同心同力,艰苦奋斗,最终走出了战败的阴影,并迅速崛起。周敬王三十八年(公元前482年),趁吴国不备之际,兵强马壮的越国在勾践的率领下发动了对吴国的战争。这一战,吴国大败,就连都城也被越国攻陷,一时间元气大伤。周元王四年(公元前473年),勾践率军再次进攻吴国,吴军惨败,吴王夫差也因求和被拒而自杀身亡,吴国从此灭亡。接着,周元王封勾践为伯。越王勾践得以称霸各诸侯国。

【启示】此事例印证:“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曰明主慎之,良将警之。”勾践在处于不利之时,没有“怒而兴师”,而是以顽强的毅力忍耐着,在有必胜的把握之时,才发起反击。

(摘录自陈杰思著:《廉》,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年3月第一版)

发表评价: *
姓       名:
验证码:

评论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