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精忠
日期:2021-06-29
查看次数:260
T 浏览字号
岳飞精忠
岳飞(1103-1142)字鹏举,南宋相州汤阴(今河南安阳)人。他的父亲名叫岳和,母亲姚氏,家中世代务农。少年时期的岳飞喜欢读《左氏春秋》和孙吴兵法,后来跟随射箭名师周侗和枪手陈广学艺,并立下从军报国之志。
长大以后,他走上了保家卫国的戎马生涯,他的母亲便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刺在他的背上。这四个字时刻提醒着他,成为了他一生恪守的信条。
那个时候北宋遭到外敌入侵,政权早已岌岌可危。而在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四月,金人攻破了汴京,掳走了徽、钦二帝,北宋政权宣告灭亡。后来,康王赵构登基为帝,并将都城迁到了临安(今杭州),重新建立宋王朝的统治,史称南宋。
当时,岳飞在副元帅宗泽的麾下当职,跟随宗泽出生入死,浴血奋战。他果敢英勇,见识超凡,很受宗泽赏识。宗泽称赞他“聪明勇敢且武艺超群,从前的那些良将都比不上”。
建炎四年四月,朝廷命令岳飞带领部队收复建康城。接到命令之后,岳飞率领将士迎击敌人,双方交战数十次,南宋军队大败金人,杀敌三千余人,并一举收复建康;建炎四年七月,岳飞被封为通州(今江苏南通)镇抚使兼知泰州(今江苏泰州)。在任期间,他又继续北进收复承州、救援楚州;绍兴三年,李成、张用等“军贼游寇”作乱,为害一方,岳飞按照朝廷的指示,将其剿灭。
岳飞由于功勋卓著,高宗便将他召至都城临安,亲自接见他,并为其题写“精忠岳飞”四个大字,制成了锦旗送给他,以此作为奖励。后来,高宗曾在一次交谈中问及岳飞,天下何时才能太平。岳飞毫不犹豫地回答:“若要天下太平,须文臣不爱财,武将不怕死,如此天下方可太平。”高宗听完后,对他大加赞赏。
岳飞训练出了一支军纪严明的岳家军。岳家军严守纪律,“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所到之处秋毫无犯,即便是老百姓亲自接他们进屋,他们也不进民房,令百姓十分敬佩。由于能够恪守军纪,岳家军在作战中也十分勇猛,令敌军闻风丧胆。敌军常说:“撼山易,撼岳家军难!”靠着过硬的军队,岳飞在建炎五年(1131年)五月击败了金军傀儡伪齐军,一举收复襄阳、信阳等六郡,被朝廷封为清远军节度使。绍兴七年(1137年),岳飞升任太尉。
后来,金军在绍兴十年(1140年)再次大举南侵,朝廷命令岳飞出兵反击,岳飞率兵迎敌。经过两个月的进攻,岳飞大败金人,相继收复了郑州、洛阳等地;七月的时候,岳家军在酈城、颖昌与金军进行会战。虽然岳飞是孤军深入,但他却指挥若定,最终大败金军。在郾城的时候,岳飞率军大破精锐铁骑兵“铁浮屠”和“拐子马”,并乘胜进军朱仙镇,朱仙镇离开封仅四十五里。这一战,令金军十万兵马节节败退。
绍兴十年七月下旬,岳飞挥师直逼开封,准备将龟缩在开封的金帅宗弼及其残部一举歼灭。然而,此时的高宗却因为担心岳飞全胜后功勋太大,功高镇主。另一方面,如果岳飞迎回徽、钦二帝,那自己必然皇位难保。而当时,以秦桧为首的投降派早已频频向金人示好,为金人效力,如果岳飞获胜,他们不仅利益受损,更有性命之忧。于是君臣勾结,竟在一天之内给岳飞下达了十二道金字牌班师诏,以“孤军不可久留”的理由令岳飞班师。
接到命令后的岳飞,曾感叹“十年之功,毁于一旦”;而岳家军撤走后,金兵重新夺占郑州、颍昌、陈州、蔡州等地。
绍兴十一年(1141年)四月,班师回朝后的岳飞被赵构和秦桧解除了兵权,贬为枢密副使。
后来,南宋王朝派人向金人求和,金人却提出,如果想要议和的话必须杀了岳飞。于是秦桧便诬陷岳飞谋反,将其下狱。
狱中的岳飞知道自己的生命已经到了尽头,他并没有任何惊恐,只是感叹自己空有一颗拳拳报国之心,却再也无法抗金报国了。他在供状上写下八个大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最终,年仅三十九岁的岳飞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毒死于临安风波亭。
岳飞的死讯传来,全国的军民感到十分悲愤,他们坚信岳飞是冤死的。当时,荆、襄一带的军民曾联名为他申冤,但一直得不到回应。他死后二十二年,宋孝宗继位,为岳飞平反了冤情,并建立忠烈庙宇。
【启示】此事例印证:“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岳飞作为抗金名将,践行了自己的誓言。
(摘录自陈杰思著:《忠》,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年3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