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拓展式学习运用平台 | 手机版

管理之道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之道 > >案例

恪守信誉的晋商

日期:2021-06-29

查看次数:300

T 浏览字号

分享到: 

 

恪守信誉的晋商

 

  明清时期,山西人锐意经商,在商场奋力打拼,并且他们大多具有良好的精神文化修养,形成了一个具有相当文化的商人群体——晋商。他们还把儒家教育的诚信、仁义、忠恕精神引入商界,使得当时的商业十分繁荣。受儒家诚信思想影响的山西票号商人凭借雄厚的财力,星罗棋布的分支机构,以及平素建立起的良好信誉,几乎垄断了整个大清帝国的汇兑业和金融市场,并在清政府的财政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山西票号一度发展到33家400余处分号,在神户、东京、横滨、大阪、莫斯科、新加坡、加尔各答都开设分支机构,在中国商界称雄500多年。

晋商最看重的就是荣誉,将荣誉视做自己的命根,绝不允许有任何损害自己荣誉的事情发生。有时候,为了保住荣誉,他们宁愿付出更大的代价。比如祁县的乔家在包头有一间复盛油坊,有一次他们运胡麻油回山西销售,因为贪图厚利,经手的员工在油中掺假,这件事让掌柜知道了,立刻下令将油倒了重装,这一举动无疑给商号带来损失,但却赢得了顾客的信任。有的晋商因为经营不善导致破产,欠下了债务,后代子孙再次经商发迹之后,总要将这些原本不用赔偿的旧债还清。在经营的过程中,晋商从不做损人利己、坑蒙拐骗之事,对于竞争者总是怀着包容的心态,公平竞争。

晋商坚持“诚信为本、童叟无欺”的晋商原则,从不偷奸耍滑。中国最早的票号日升昌就认为“一日耍奸,可以欺世;二日耍奸,可以愚民。但没有哪一家商号,可以数年、数十年靠耍奸混迹于世。”正如1888年,汇丰银行在上海的总经理回国前对晋商有这样的评价:“这25年来,汇丰银行与在上海的中国人做了许多大宗交易,数目达到了几亿两,却从来没有遇到一个骗人的中国人。”

晋商倡导良贾、善贾、诚贾的晋商文化。他们推崇高尚的商业道德,各地各号都实施严格的管理制度和奖惩条例,无论是掌柜、管账,还是伙友、学徒,都要受到节制。不管是谁,只要他忠于职守、工作认真,都会受到奖励,也有机会提拔重用;而一旦被查出有贪污挪用、嫖赌吸毒、营私舞弊、打架斗殴行为的,将马上开除出号,其他商号也不会再录用,这个人也会被乡里人瞧不起,因此晋商逐步形成了人人洁身自好,争做良贾、善贾、诚贾的企业文化。

山西平遥的“日升昌”是当时有名的票号,许多王公大臣将钱存到那里。1900年,八国联军攻破了北京城,城中百姓纷纷收拾东西逃命,许多王公大臣也跟着逃了出来。由于事发突然,来不及收拾细软,只有随身携带的日升昌票号的存根,到了西安,他们都跑到票号兑换白银。当时,日升昌设在北京的分号也损失惨重,不仅白银被劫掠一空,所有的账簿也付之一炬,没有账簿,总票号根本不知道谁真正在北京分号存了银子,更不清楚究竟存了多少。面对前来兑换的客户,山西日升昌总票号完全可以说明情况,等重新整理账目之后再给他们答复;但日升昌却没有这样做,而是将银子悉数兑换给了他们。日升昌票号的这一做法,赢得了人们钦佩。战争结束后,日升昌的生意越发红火,不仅寻常百姓将自己的钱存入票号,就连朝廷的官银也交给日升昌保管。

  清朝末年,山西平遥城内有一个乞讨了几十年的老太太。一天,她来到日升昌,拿出一张1200两的汇票要求全部兑换成白银。原来,老太太的丈夫从前在张家口做皮货生意,赚了钱以后在日升昌办成汇票,将汇票藏在身上准备回家,途中染病身亡。三十多年后,老太太从丈夫唯一的遗物,也就是他当年穿着的夹袄中无意间找到了这张汇票。汇票历时三十余年,日升昌掌柜仔细查证,确认无误以后本息全额兑换。

  正是凭借着诚信的原则,日升昌票号生意越做越大,其分号遍布全国各地,达到了600多个,甚至远及日本、朝鲜、东南亚、俄罗斯等地,年汇总金额100万两至3800万两不等,历时100多年,盈利1500万两。

  【启示】 此事例印证:“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合乎道德、合乎道义的方式获取正当利益,这是晋商的生存发展之道。

(摘录自陈杰思著:《信》,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年3月第一版)

 

 

发表评价: *
姓       名:
验证码:

评论记录